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最新播报

故宫古书画在这里旧貌换新颜 看修复师如何化腐朽为神奇→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1日08:37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70多幅古书画正在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上展出,这个展览中有多幅经过修复的画作。那么,古画作是如何旧貌换新颜的?画卷如何复平?山水怎么重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鲁念专门探访了故宫古书画修复实验室,一起跟随她走进那里,看看修复大师们是如何化腐朽为神奇的↓↓

画卷如何复平 山水如何重清?

记者来到故宫古书画修复实验室,正巧碰到书画部的工作人员来验收刚刚修复好的古书画真迹。

故宫博物院书画修复组组长 杨泽华:他们为什么紧着来取呢?这马上该布展了。

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院 杨丹霞:担心出不来,时间太紧了。

故宫博物院书画修复组组长 杨泽华:对,旧貌换新颜。

现在的文保科技部是由早先的文物修复厂发展而来,其中的古书画修复实验室承担着故宫古书画藏品的修缮与保护工作。故宫博物院现拥有近16万件古书画藏品,一批批古书画文物定期或不定期地被送到这里进行修缮与保护。

故宫博物院书画修复组组长 杨泽华:这张画就是在养心殿那个佛堂里,那个夹道里边墙上贴的一张画。实际上这个原状的东西,从现场揭下来,像这样的破损状况都是太一般。但是这张画你看,都是破损非常严重。

记者:非常多的虫蛀。

故宫博物院书画修复组组长 杨泽华:这个情况可以知道,就这张画贴的位置,当时一定是很潮湿的,都生虫了,有很多,落款这边全都断裂了。

这幅《沈振麟画狗蝶贴落》接下来将进行一系列的修复工作,如洗画、处理画芯、揭命纸、托命纸、阴干、画面补洞、全色、接笔。在修复古书画的时候,修复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会读懂古人的心思,还要针对一些画作揣摩古人在画上的标示,比如杨泽华向记者介绍的这幅画稿。

故宫博物院书画修复组组长 杨泽华:这种东西就是画稿。什么叫画稿呢?实际上是勾完这个稿是给皇上呈阅,皇上审阅以后你可以画了。所以可以看到,现在这个画意上有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文字。

标注完了以后,另外画的人就不需要再问了,他照着这个画稿,就知道哪个部分,是涂什么样的颜色。

这是咸丰的皇后。这画送来的时候,这个画稿实际上是好几张纸拼的,实际上原来只是单独一块纸在人头这里,她这个人脸是可以换的。

记者:为什么要去换人脸呢?

故宫博物院书画修复组组长 杨泽华:打比方说,皇后30岁的时候,是这个样子,但是要再画50岁的时候,肯定就不能再用这个人脸了。

记者:所以在那个年代就已经有换头的技术了。

专家解释,皇后画像里的华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会轻易改动,而人的容颜会逐渐发生变化,这时,画师会根据需要,在原有的画作上贴上最新的面孔。

如今的修复工作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科技手段,比如这幅《“乾隆御笔”纸匾》,肉眼几乎不可见纸匾上经书的内容,而通过高光谱和多光谱仪可以清晰提炼出这些内容,让我们获取到隐藏在文物中的文字信息,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更多依据。

故宫博物院书画修复组修复师 时倩:它是一整块大的匾,是由六个不同的小块经书来拼成的,肉眼是看不到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高光谱和多光谱的扫描,比较清晰地提炼出它背面的字。

科技手段使修复师得以更深入地了解文物的形成轨迹,甚至可以捕获创作者当时的心路历程。正是高超的修复技艺和先进的科技,使得画卷复平山水重清的神奇得以实现。

记者体验:书画修复 匠心如何传承?

古书画的修复非常考验匠心。烦琐的修复流程一步都不能少。一代代的传承与无止境的创新,使珍贵的画作在修复师的呵护中得以“复活再生”,而这背后都是千锤百炼、日复一日地打磨练习和匠心独运的技艺传承。在书画组采访的间隙,记者也体验了一把现代书画的装裱工艺↓↓

故宫博物院书画修复组组长 杨泽华:我们今天带你体验第一步环节,就是要把画芯托一下,书画装裱中,这是第一步。

在体验中,记者屏住呼吸小心翼翼按要求进行。这看似简单的一刷一揭,一旦力度、方向、蘸取糨糊的多少稍有误差,都会直接影响最后的效果。经过体验,记者不由地感叹,修复师们的技艺功底绝非一朝一夕练就而成,需要下苦功夫、耐得住寂寞。

故宫博物院书画修复组组长 杨泽华:我现在还有一个收徒弟的名额。

这听起来像一句玩笑话,其实是现在古书画修复师们的真实心声。古书画文物需要继续保护,所以传统手艺也需要不断被继承。

这个看起来像一个半开放式厨房的区域,是修复师们用来制作各种修复工具的地方,这些颜料、糨糊都是修复师们自己做成的。

故宫博物院书画修复组组长 杨泽华:这刷子现在也是一个非遗的项目,这类传统技艺也基本上没有人愿意去做了。因为现在新东西多了,你可以想各种方法去做什么东西。

后继有人是杨泽华最大的心愿,记者在古书画修复实验室看到一些年轻的修复师。

故宫博物院书画修复组组长 杨泽华:这帮孩子喜欢琢磨这个,其实特别鼓励他们,因为琢磨才说明喜欢这些东西。

为什么我们要把这个传承技艺做好,按传统来说,学徒应该是三年,然后他才能真正去接触这个文物,才能动手去修它。其实就算一下,就是这一辈子干这行当,其实你修不了多少文物。所以这个时间我们其实有点等不了,我们得赶紧培养,让他们赶紧能动手去真正修复。

【责任编辑:肖梦吟】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