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系统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自1956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截至目前,中国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保护栖息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奠定基础。
↑日出时分的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景观(8月31日摄,无人机照片)。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地处小兴安岭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有14座火山和5个主要火山堰塞湖,拥有保存完整的火山地质地貌,享有“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的美誉。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南格拉球山天池(9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老黑山附近的熔岩台地(8月31日摄,无人机照片)。
↑这是2021年5月25日拍摄的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内的鄂陵湖(无人机照片)。
地处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青海省持续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以保护和恢复植被为核心,通过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与生态工程建设的有机结合,加强草原、荒漠、湿地与河湖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三江源地区植被生产力趋于稳定,野生动物数量也明显上升。
↑这是7月27日拍摄的长江北源楚玛尔河一角(无人机照片)。
↑2019年10月19日,藏野驴在三江源地区活动(无人机照片)。
↑5月17日,麋鹿在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活动。
位于湖北省天鹅洲长江故道边的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群的麋鹿在这里栖息生长。经过保护人员的多年努力,麋鹿种群发展迅速,已由1993年、1994年、2002年分三次从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引进的94头发展到如今的2000头左右,并形成核心区、江南三合垸、小河杨波坦及湖南洞庭湖4个亚种群,全部自然放养,恢复了野生习性,自然保护区已成麋鹿的天堂。
↑5月17日,一群麋鹿在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活动。
↑5月17日,一群麋鹿在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活动(无人机照片)。
↑6月4日,在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群鹭鸟在红树林上栖息翩飞(无人机照片)。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云霄县境内,拥有260余公顷天然红树林。近年来,当地持续开展退养还湿和互花米草整治等工作,区内红树林面积不断扩大,由木榄、秋茄、桐花树、白骨壤等组成的红树林族群为鸟类、鱼类等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繁衍场所。
↑这是6月4日拍摄的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无人机照片)。
↑这是6月4日拍摄的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无人机照片)。
↑10月8日拍摄的四川宜宾蜀南竹海观海楼(无人机照片)。
四川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蜀南竹海平均海拔高度在600米至1000米左右,集竹景、湖泊、瀑布、古庙等于一体。竹海内百余种竹子葱绿俊秀,浩瀚壮观。
↑10月8日拍摄的四川宜宾蜀南竹海龙吟寺(无人机照片)。
↑10月8日拍摄的四川宜宾蜀南竹海仙女湖(无人机照片)。
策划:王建华
统筹:侯东涛
制作:孟晨光
摄影:谢剑飞 姜克红 方 维
肖艺九 杜华举 张 龙
吴 刚 江宏景
于 洋 王泽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