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壮剧《黄文秀》山东梆子《承诺》演绎两位“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事迹 新时代优秀青年迎难而上有担当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3日08:28 来源: 长江日报

壮剧《黄文秀》带有浓郁壮族特色的音乐、服饰,都令观众身临其境。

2021年10月22日晚,中南剧院,壮剧《黄文秀》演出现场。

杨圣军饰演的第一书记于利民(左一)开展扶贫工作。

□ 长江日报记者万旭明

22日晚,壮剧《黄文秀》与山东梆子《承诺》亮相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一出充满壮族地域风情,一出饱含山东人文风貌,双双聚焦脱贫攻坚主题,将“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黄文秀,“第一书记”于利民等脱贫攻坚一线工作者的故事搬上舞台,演绎了一曲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 黄文秀乐于助人青春活力

永远留在乡亲们心中

对很多人而言,认识黄文秀是从“殉职”开始的。2019年6月,这位只有30岁的“第一书记”在探望病重的父亲后,因为心系暴雨中的百坭村群众,连夜返回工作岗位,不幸遭遇山洪暴发而遇难。

在壮剧《黄文秀》里,武汉观众看到了一个更生动、更青春的她。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院创排的这部作品根据广西优秀选调生、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的扶贫事迹创作而来。该剧由袁连成编剧,李莎执导,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哈丹主演。

全剧从黄文秀人生最后时刻开始,在她放不下的牵挂中,观众也随之深入她的工作与生活。面对逃学的学生,她细心了解这个孤儿的成长;遇到种橘的能手,她鼓励他重拾脱贫的信心;对孤寡老人,她像家人一样暖心照料;与因贫穷辞官的村主任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共同展望美好未来。

听着剧中《风雨困归途》的唱段,观众陈女士心疼不已:“30岁的年轻人,如果不是投身脱贫的事业,如果不是为此付出了生命,可以想象到她会有怎样光明的未来,想想就让人心疼。”

黄文秀本是壮族人,用家乡的剧种演绎她的故事,自然是最贴切的。尽管剧中的舞美朴实简洁,但带有浓郁壮族特色的音乐、服饰,都令观众身临其境。

在排练期间,哈丹和剧组成员专程去百坭村了解黄文秀的工作经历,她回忆道:“乡亲们每每谈到黄文秀,都是哽咽伤心、泪流不已。在他们心中,黄文秀早已是亲人,是女儿。她的乐于助人、青春活力、善良美丽永远地留在了乡亲们的心中。”编剧袁连成说:“在这个年轻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青年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建设家乡的崇高精神。”他希望,观众能透过这部作品,学习黄文秀“向上开花的同时,不忘向下扎根”。

■ 这个山东汉子的“承诺”改变一个村子面貌

“我来时啊,许过一个愿,再不让穷乡亲受罪泪涟涟。我走时啊,愿望已实现,你的笑声是最好的偿还。”是什么让一个豪爽的山东汉子发出这样深沉的感慨?由聊城市茌平区山东梆子剧团创排的山东梆子《承诺》,就为武汉观众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该剧根据茌平区财政局帮扶小高村脱贫的故事改编而来。在这个三面环沙、土地贫瘠、靠天吃饭的省级贫困村里,人们多年脱贫无门,早已穷得心安理得。随着“第一书记”于利民的到来,村民们开始指望着他带来上级拨款。可于利民决心将“输血”变为“造血”,以产业扶贫帮助村民们摆脱贫困。

在这样一个极接地气的故事里,观众看到了残疾青年和恋人这一对“苦命鸳鸯”、无依无靠的老人、搬弄是非者等生动的人物,他们上演着形形色色的乡间故事,也让观众看到“第一书记”的见招拆招、百折不挠。很多观众感慨:“不看到一线的故事,真的想象不到,脱贫攻坚真是难啊。不仅是经济工作,还要懂人心、得人心。”

特别的是,聊城市茌平区山东梆子剧团是本届戏剧节中仅有的一个县级剧团,但它其实有着70多年历史,有着扎实的创作作风。导演吴肖华介绍,《承诺》自2018年启动创排,主创团队多次前往小高村采风体验。他们的体验绝非走马观花,而是三次入村,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了演好40多岁的于利民,年近六旬的国家一级演员杨圣军买来背背佳,每天快走、站立,只为尽量改变形体。吴肖华说:“作为新时期的文艺作品,我们希望打造出脱贫攻坚中新的形象,他们有着迎难而上的决心,坚定不移的信心和铁一般的担当精神。”

【责任编辑:刘建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