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渔民变身护渔员守护母亲河 20件捐赠物见证长江生态巨变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3日08:28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见证物”展区迎来观众参观。

木制小渔船、渔网、钓鱼竿。

长江日报讯(记者杨晓雨 通讯员徐志刚)木质的渔船、带着历史感的柴油发动机、绿色的渔网……22日,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见证物捐赠仪式在武汉园博园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举办,20件捐赠物将在此馆长期展出,带领市民了解一段长江历史。

当天下午,长江日报记者来到长江文明馆自然厅第八单元,只见四周的玻璃柜内,展陈着各类栩栩如生的鱼类标本。展厅正中间便是此次的捐赠物,一艘木质渔船躺在错落的水生植物间,旁边还有网具、船桨、船牌、捕捞证,钓鱼竿、工作横幅、救生衣等物件。

据介绍,这些见证物由江夏区农业农村局和江夏区南北咀综合开发总公司捐赠。

“这艘渔船是‘鄂渔02-10121’号,长5.6米,它是一艘传统的长江渔船,既是长江渔猎文化的载体,也是长江渔民从捕鱼到护渔的见证。”江夏区禁捕办工作人员郑聪介绍。

捐赠仪式上,长江文明馆副馆长张肖雯向两个捐赠单位代表颁发收藏证书,并表示感谢。

为了提升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长江生态,2021年1月1日0时起,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正式开始实施。

长江文明馆是中国首座展示长江流域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的博物馆。“为了秉承为明天收藏今天的理念,我们有责任展示十年禁渔的物件,让以后很难再看到这些物件的市民们,有地方能够了解这段历史。”张肖雯说。

记者了解到,长江文明馆自然厅第八单元也进行了整体提升改造,并于今年“十一”前首次开放。

“展览分为江中精灵和渔业新篇两部分。不仅增加了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的相关文件、两家单位捐赠的部分展品,还增加了该馆科研人员采集的长江流域鱼类标本,共95件。”该馆讲解员游丹介绍,标本里不仅有十分常见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长江三鲜(鲥鱼、刀鱼、河豚),还有珍贵的江豚和中华鲟标本,中华鲟标本长约两米,如此大体型的十分罕见。

【责任编辑:刘建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