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匠心妙手“唤醒”千年青铜 ——记湖北入选“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3日08:02 来源: 湖北日报

项目组部分成员

簋修复前

簋修复后

文物修复场景

修复后,精美纹饰显现出来。

“麻”“畜马”提梁卣修复后

盘龙盖罍修复前

盘龙盖罍修复后

曾侯谏作媿宝尊彝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通讯员 卫扬波

继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入选中国考古学论坛六大新发现和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后,随州叶家山墓地出土珍贵青铜文物保护修复项目也斩获殊荣,于10月20日入选“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项目组以匠心妙手保护修复近10年,“唤醒”数千件沉睡千年的青铜器,使其重现神采。

揭示曾侯乙始祖等重要信息

珍贵铭文重见天日

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是迄今所见最早的一处曾国国君家族墓地,是近年来我国田野考古领域重大发现之一。2011年和2013年间,叶家山墓地两次科学发掘墓葬140座,出土随葬器物十分可观,仅青铜器就超过3000件(套),涉及乐器、容器、兵器、车马器,还有少量工具及纯铜材料——铜锭。

受埋藏环境及挤压等因素影响,叶家山墓地出土青铜器几乎全面腐蚀,腐蚀物将文物表面纹饰和铭文信息掩盖,且大量青铜器变形、破损严重,亟需对其进行保护修复。

“纹饰是青铜器的语言,形制是分期断代的重要依据。青铜器铸铭,则对确定其自身年代、正经补史有重大价值。” 项目负责人、湖北省博物馆研究员李玲介绍,在考古整理中,对青铜器进行形制恢复和纹饰、铭文揭示是采取干预的重要任务。

叶家山青铜器铸铭情况十分普遍,除大量礼器上铸有“曾侯谏”“曾侯”“曾侯犺”等铭文,还出现近二十种族氏、方国铭文,包括“举”“鱼”“彭”等。文物修复人员对其表面仔细处理后,铸铭得以清晰可见,不同形式的饕餮纹、凤鸟纹、夔龙纹、变形夔纹等精美纹饰,也直观地显现出来。

据了解,对叶家山青铜器纹饰、铭文等信息的提取,推动了叶家山墓地年代、墓主人身份、族属、曾国国属、铜器来源等的研究。如,在M111一件铜簋上发现了“犺作剌(烈)考南公宝尊彝”的铭文,结合文峰塔M1“曾侯舆”编钟铭文中关于曾国始封和族姓的记载,基本可认定曾国族属为姬姓,始封于周成王或康王之世,“南公”是包括曾侯乙在内的世代曾侯的直系祖先。曾国与周王“南征”关系密切,曾国为周王朝镇守经略南土、掌控青铜资源、镇抚荆蛮淮夷效“犬马”之劳。

近十年来,团队共修复叶家山、文峰塔、郭家庙等墓地出土曾国珍贵青铜器3000余件,清理出青铜铭文总字数超过600个,大大推动了考古研究的进程。专家认为,这些对揭示曾侯世系、完善“不见于古史”的曾国历史,研究这一区域西周早期方国格局及相互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传统技艺+现代科技

化腐朽为神奇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科院光机所等多个单位的加入,使叶家山墓地出土珍贵青铜文物保护修复项目,集中了田野考古、科技考古、艺术史和文物保护等多学科顶尖力量,开展跨学科文物保护研究。

项目实施前,相关人员借助X射线成像、拉曼光谱、超景深显微观察等多种分析技术,对腐蚀产物的成份、物相、结构及层位分布进行精确分析,为后期保护修复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修复保护过程中,文物修复人员对器物实施去除有害锈、拼对、矫形、粘接(焊接)、补配、缓蚀、封护、随色处理等,并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开展技术创新,解决了不少技术难点。

项目面临的难点之一是对大量高度扭曲变形的青铜文物矫正。项目组反复试验,研发设计了一套极具针对性的青铜器矫形平台,通过不同配件的组合,可对形状、大小各异的青铜文物从各个方向施加压力和拉力,同时配合变形部位逐步定点加温,突破了传统工艺先肢解再矫形、焊接的方法,不损伤文物固有结构,便可恢复其原貌。

“文物保护修复工作,除了能施妙手,更要有一颗匠心,把每个环节做到极致。”李玲介绍,叶家山M111出土大量大型礼器,其制作工艺繁复、纹饰精美、铭文重要,但表面腐蚀物相当复杂,团队成员先用手术刀慢慢剥离表层堆积,再用微型打磨机一点点去除中层堆积,对接近器表的堆积,则改用超声波洁牙机清除。若铭文与纹饰清晰度仍未达预期时,他们还会再根据腐蚀物物相、结构等,选取合适的试剂,再涂敷处理。

叶家山M111还出土大量棺翣,结构复杂、胎质薄,腐蚀、破碎非常严重。项目组曾投入3人以上,对这批脆弱青铜器进行加固、比对、拼接处理,历时近半年,终厘清2000余块“脆锅巴”状青铜碎片的关系,拼出数条精美的“龙”。

“文物修复并不是要修得以假乱真,而是要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及‘最小干预’等原则,选取‘可再处理’的材料及合适的工艺进行处理。”李玲说,在修复一件方罍和一件提梁卣时,团队通过大量查阅资料,找到了形制、纹饰与其一致的原始资料,但由于这两件器物损毁严重,修复人员仅对其形制进行了补全,纹饰、颜色未做处理,且补配模块与器物原件之间并未焊接固定,而是可随时拆卸,“以不走样地把它们的全部信息传下去,包括曾经严重破损的信息。文物保护修复不是对器物形制简单的复原,而是将文物的全部信息的真实性贯穿始终。”

文物修复师

妙手连接古今

叶家山青铜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实施期间,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科技大学、南京艺术大学、武汉博物馆、荆州文保中心等国内多所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及各文博单位的学员,依托项目进行了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

学员程岳峰介绍,叶家山出土珍贵青铜文物,大的有30多公斤的青铜大鼎,小的有车马青铜部件,在着手保护修复前,团队人员均参与商讨、拟订方案,最后选取一种最安全、最有效的修复方案实施。在文物保护修复实施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项目负责人也会立即召集大家讨论、试验。成熟的保护方法,高超的修复技艺,严谨的工作态度,手把手的悉心指导,使年轻的文物修复保护人员迅速成长起来。

此外,项目组多次邀请来自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国内知名高校、文博单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进行理论授课和实践指导。

李玲称,文物修复工作对于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文物局共同颁布《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部署文物修复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有幸以项目实施为契机,为全国各大博物馆及文物修复公司培养数十名实用型文物修复人才。”她说,其中还有一对学员在学习、工作中产生感情,并最终修成正果。两人后入职北京一家文物修复公司,20日,两人参与的项目也入选“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他们不约而同发朋友圈,感谢人生的起点“叶家山出土青铜器修复项目”,感谢团队师傅毫无保留地传授修复技艺。

据悉,自2018年至今,修复后的叶家山出土青铜文物,在国内外多地举办展览。该项目的圆满完成还推进了曾国文化遗址公园的规划,并荣获中国考古学会第二届“考古资产保护金尊奖”。

随州叶家山墓地出土珍贵青铜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组供图

【责任编辑:刘建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