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全国首条污水深隧运行一年效益初现 大东湖深隧输水量突破2亿吨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8日07:28 来源: 长江日报

制图 刘岩

长江日报讯(记者龚萍 杨丝涵 通讯员陈卢笛 谢铭辉 向菲)通水一年多的全国首条污水深隧——大东湖深隧传输污水超过2亿吨。11月27日上午,中建三局大东湖深隧项目运营管理部经理王建华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几天前大屏幕上出现这个数字的时候,他和同事“激动了半天”,“这意味着一年多来,整个系统稳定运行”。

27日8时,王建华来到位于铁机路的二郎庙预处理站,这里就是大东湖深隧工程的“起点”和“核心大脑”。

位于一楼的智慧控制中心内,大屏幕显示着实时的污水流量及累计流量:二郎庙预处理站当天流量为2.1万吨/小时,算上落步嘴、武东两个预处理站,当天处理总量达到60万吨。

王建华拿武昌沙湖片区的生活污水举例,经过新生路泵站后,污水进入二郎庙预处理站,进行除渣除砂处理,污水就会进入大东湖深隧的主管道,输送到17.5公里之外的北湖污水处理厂。沿线洪山、武昌、青山等地的污水,在落步嘴、武东预处理站经过预处理后,通过深隧源源不断地输送到80万吨级的北湖污水处理厂。

大东湖深隧跨越武昌、洪山、东湖风景区、青山等4个区。包括二郎庙预处理站至北湖污水处理厂总共约17.5公里的污水主隧工程,直径3米至3.4米;埋在地下深达30米至50米,主隧起于二郎庙预处理站,沿沙湖大道、欢乐大道至三环线,转至武鄂高速,再经严西湖、北湖公园至北湖污水处理厂。

据统计,目前武汉全市日均处理污水280万吨。大东湖深隧项目未来将达到150万吨/日的污水处理规模,服务200.25平方公里的城市区域,服务人口可达300万人。届时,武汉市近三分之一的污水预处理后,将通过这条深隧进入北湖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的全闭环处理,改善城市生活环境。

大东湖深隧运送的污水去了哪里?27日一早,记者探访大东湖深隧的另一端——北湖污水处理厂。

北湖污水处理厂深隧泵房内,泵机正马力全开。负责人李微正在查看泵机的运行数据。

李微介绍,半个武昌城的污水正通过大东湖深隧这条“快车道”奔向此处,进行深度处理。

大东湖深隧泵房作为连接北湖污水处理厂和大东湖深隧的重要节点,是大东湖深隧的“咽喉”部位。

李微说,污水经过地下隧道汇集到这里后,先经过6台巨大的泵机,再提升至地面上北湖污水处理厂的各个工艺构筑物进行处理。“深隧泵房采取从上向下‘逆作法’施工,对于开挖过程中遇到的岩层需要先爆破才能进行开挖工作,其整个施工过程中,防水、地连墙入岩、内衬墙浇筑等环节的施工难度,都达到了国内最高等级。”

记者观察发现,北湖污水处理厂虽然承接的是污水处理项目,但看上去像一座花园,厂内鲜少有工作人员走动,并且厂区内一期现有构筑物上方还在进行分布式光伏安装。

李微表示,北湖污水处理厂厂区由32个单体构筑物组成,管网总长度累计达130余公里,实地走一圈需要2个小时。“厂区已装设智慧运营系统,各区域的数据都可以在指挥中心的显示屏上显示。正在建设的光伏项目完工后,可充分发挥‘水务+光伏’的天然优势,降低污水厂用电成本,实现绿色零排放标准探索,促进环保融合项目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关数据显示,北湖污水处理厂运行至今,承担了大东湖地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作,并破解了武汉市部分地区生活污水直排入江问题。服务面积约130.3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248万余人,使区域内主要排口污染物削减60%以上。李微介绍:“目前正值枯水期,日均处理污水量近60万吨,丰水期日均处理污水量峰值约为80万吨。”

据建设运营方中建三局有关人士介绍,除了运送污水,大东湖深隧工程还预留了雨水接口,为未来武汉排渍能力的持续提升预留了空间。同时,该项目有效解决城区污水处理厂用地与周边格局矛盾,为城市发展预留宝贵的地下浅层空间资源。

【责任编辑:肖梦吟】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