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保定12月30日电 (吕子豪 李鹏)“上台凭双眼,一切用法要在心中生。《刘巧儿》是哈哈腔的代表曲目之一,大家在表演时,一定要把巧儿的坚定眼神表现出来。”每日固定时间,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实验小学的30多名学生,会准时在该校的“哈哈腔社团教室”跟着国家三级戏曲演员刘喜玲学习哈哈腔。
哈哈腔是河北保定一带影响较大的地方剧种,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剧目达100多种。刘喜玲是清苑区哈哈腔剧团的退休职工,5年前,她就和哈哈腔代表性传承人王兰荣一起,在清苑区多所小学担任兼职艺术教师,教孩子们学唱哈哈腔。
“近年来,哈哈腔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其在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哈哈腔走进校园后,学生‘戏友’队伍快速扩大,哈哈腔的传承将不再有后顾之忧。”刘喜玲高兴地说。
“我从小就喜欢戏曲表演,学校开设特色班,更近距离接触了哈哈腔,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清苑区实验小学学生杜佳仪说。
在清苑小学的特色课堂上,河北古城香业香文化总监杨雪艳为学生们带来了古法篆香、香囊手工制作、香艺表演等非遗项目展示。“香味十足”的活动内容引得学生频频互动。杨雪艳说,作为国家级非遗,希望清苑传统制香技艺能够成为学校的特色教育品牌,并通过这些学生走进千家万户。
清苑区教体局德育股股长张敬贤称,近年来,该区高度重视做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加法”,在开展美术、球类、书法等几十种社团活动的基础上,把哈哈腔、传统制香技艺、八角鼓、剪纸、风车等9项“非遗”以及空竹、太极拳等10余项家乡特色文化引入课后服务,激发学生兴趣爱好,提升学生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吸引了该区145所小学共3万余名小学生参与。(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