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27日讯 砥砺奋进,踏出新时代英雄城市乡村振兴的铿锵足音。1月27日,武汉乡村振兴大讲堂第33场活动,在新长江传媒大厦举行。“2021武汉三农十大事件”在大讲堂上揭晓,受到收看直播的近百万网友们热情点赞。
2021年,是武汉“三农”战线砥砺奋进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武汉“三农”领域取得了许多可喜成绩,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775.46亿元,比上年增长12.4%,比2019年增长7.2%。这一年,“三农”领域里许多大事、难事逐步落实,武汉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发布会现场。摄影记者余康庭
“武汉国家农创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育才留才引才工程蹚出新路、超额完成粮食生产目标……”透过直播镜头,“武汉三农十大事件”在线上线下迅速传播。
回顾2021,武汉乡村振兴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领办更多“国家级”任务。为国家种业创新、粮食安全积极贡献着“武汉力量”。全市筑牢农产品安检防护屏障,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高效确保市民“菜篮子”充盈。长江禁捕、防除有害外来生物等重点任务,以多项创新模式,勇探新路径。
丰收武汉,希望田野。“我们都想去看看美丽的‘武汉富村山居图’”,网友们为武汉乡村的奋斗足音和成就点赞。
每一份收获,都凝聚着一份份辛勤付出。大讲堂现场,邀请了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黄陂区武汉永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丹,江汉大学生物基因检测鉴定中心李田田博士,武汉市职业技能大赛技术状元、蔡甸区农检所吴正斯等三位演讲嘉宾,讲述自己和2021的精彩故事。
“我们是武汉三农战线拼搏奋进的亲历者和践行者”,三位演讲嘉宾用朴实的话语,表达着自己的心声。
“我是武汉‘种粮人’,这是最令我自豪的身份标签。”武汉永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丹,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带领黄陂区六指街周边村民“种粮”致富。她流转2万亩土地,高科技种植水稻。2021年,基地引进智能机器人,通过程序化、标准化、数字化稻田耕种管收,打造“无人农场”。“智能农机机器人使农业生产的耕作、播种、施肥、植保、收获等工作全部机械智能实施,使农业生产过程的资源消耗、人力成本、生产成本显著降低,同时环境污染、耕地退化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2021年,江汉大学彭海教授团队,运用原创MNP标记法技术,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为国家种业创新努力探索实践。”江汉大学李甜甜博士作为彭海教授团队的一员,讲述了团队取得的新成果。她介绍,MNP标记技术是团队原创技术,获得了国家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资质,相比传统技术,这种新的标记方法误差降低、效率更快,且知识产权独立自主。“用MNP标记法来鉴定水稻种子的品种更简单,从递交水稻种子给实验室研究人员,到获得DNA身份证,最快当天就能出结果。同时,MNP技术还能助力新品种的研发,基于这项技术,农业发展的芯片——种子的发展,有了坚实的保驾护航者。”李甜甜说。
“无论严寒酷暑,我们农检工作人员都要冲在田间地头一线,守护着市民舌尖上的安全。”蔡甸区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农检所吴正斯,是武汉市第二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大比武的冠军。他说,作为一名农产品检验检测技术人员,必须要有过硬的检测水平和坚定的责任感,“精益求精”是自己秉承和矢志追求的农业检测“工匠精神”。
点击标题查看详情》》》
四家单位获“武汉乡村振兴大讲堂市民体验满意奖”
四家获奖单位代表合影留念。摄影记者余康庭
“武汉乡村振兴大讲堂市民体验满意奖”2021年度获奖单位名单:
东西湖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办公室
蔡甸区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
江夏区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
黄陂区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
点击标题查看详情》》》
2021年度武汉“三农”十大事件
》》》1.武汉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发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动员令
首次以“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形式,在黄陂区杜堂村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发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动员令,加快武汉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努力在全省、全国走在前列、争当标杆。
》》》2.四大重点农业产业链新政发布
“十四五”期间武汉重点打造“现代种业、菜篮子、农科创、农业+”四大农业产业链。
》》》3.武汉国家农创中心擦亮“中国种都”金字招牌
成立3亿元农科创基金,成功获批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项目,发布了一批种业“卡脖子”技术清单,武汉种业研发实力站上全国第一方阵。
》》》4.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保障粮食安全作出“武汉贡献”
武汉市粮食播种面积217.8万亩、产量18.15亿斤,两项指标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
》》》5.高效确保“菜篮子”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全市全年蔬菜总产量约820.59万吨,水产品养殖面积58万亩、年产量43万吨;生猪存栏量126.96万头,猪肉产量14.36万吨,生猪存栏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家禽存笼2143.03万只,禽蛋年产量10.84万吨。“菜篮子”产品价格水平低于全国大中城市平均水平。
》》》6.长江“十年禁渔”工作走在前列
退捕渔民实现转产安置、应保尽保。建成武汉渔政监管信息化系统,实现人防和技防统一。江豚多次在武汉江段出现。武汉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获评“‘中国渔政亮剑2021’系列专项执法行动成绩突出集体”。
》》》7.武汉乡村振兴获多项“国家级”荣誉领办更多“国家级”任务
武汉乡村振兴考核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优秀等次,33条美丽乡村示范片带建设全面启动。蔡甸区、黄陂区、江夏区、新洲区、东西湖区等,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领办多项“国家级”任务。
》》》8.农产品安全检测技能大比武淬炼“舌尖安全卫士”
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以赛促学,打造强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队伍。连续16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方阵,“二品一标”农产品达到928个。
》》》9.农业农村育才留才引才工程“蹚出”新路
实施人才导流回乡工程,首批81名大学生下乡实训,连续3年推出大学生留汉农业创新创业大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百千万”工程,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乡村合伙人计划,开展“在外能人大走访”,吸引人才返乡创办实业、反哺家乡建设。
》》》10.防除有害外来生物模式唱响全国
大胆探索建立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等有害外来生物新模式,及时预警、群防群治、专家引导、媒体助力多举措叠加。“武汉模式”成科普示范样板。
(长江日报记者李英波 余康庭 通讯员叶道剑 骆露露 王璐)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