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最新播报

走进老区看新貌丨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历史足迹见证军民鱼水情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5日11:35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走进革命老区,重温峥嵘岁月。追寻红色足迹,感受时代新貌。

在安徽的革命老区,几乎每个县都有一座烈士陵园,丰碑上铭刻着无数英烈的名字。在过去的烽火岁月,一位位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也让大别山成为了一座英雄的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在安徽的大别山革命老区,共产党人留下的红色印迹。

总台记者 梁明星:安徽金寨县位于大别山腹地,全县共有59位开国将军,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红色的传奇。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金寨人口不足30万人,有10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其中的绝大多数血洒疆场、英勇牺牲。

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馆长 倪军:在我们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中,收藏了一件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红军公田碑。公田由苏维埃政府组织群众耕种,所得的收入分配给红军战士或救济残疾军人、红军家属。红军公田碑打破了封建土地制度的桎梏,铭刻着以金寨为代表的鄂豫皖苏区人民热爱红军、拥护红军、支援红军斗争的深情厚谊。

总台记者 梁明星:当年,老区为了表达对红军的热爱,自发地把村里最好的土地划为红军公田。和平年代,党和人民一刻也没有忘记老区:中央不断加大投入,重点支持老区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的建设和发展。

总台记者 梁明星:这里是大别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始建于1958年,纪念馆里陈列了175件珍贵的历史文物。这是一张还款证明,它见证了红军和大别山区人民军民鱼水情的感人故事。

大别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志愿讲解员 陈芳芳: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师转移到沈桥乡马石村(今属岳西县姚河乡)。当得知村民廖宏光为人忠厚但生活凄苦后,红军拿出100大洋帮助他发展生产。后来,红34师再次转移,廖宏光与红军失去了联系。直到1949年,廖宏光终于找到了解放军,他坚持要归还当年的100大洋,这就是还款证明背后的故事。

总台记者 梁明星: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别山革命老区人民不畏艰辛,牺牲奉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过去的“穷根子”成了今天的“富苗子”,绿水青山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靠山。

【责任编辑:杨威】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