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从新石器时代到战国时期的116件乐器今日亮相,在乐器中感受中华民族“和”文化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8日08:25 来源: 大武汉客户端

长江日报讯(记者万建辉)音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和谐观形成的心理基础。由国家文物局、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全国十五家文博机构承办的“龢:音乐的力量——中国早期乐器文化”展,作为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重要组成部分,5月18日在湖北省博物馆北馆二楼临展厅正式开展。

5月17日下午,长江日报记者前往探展,感受来自湖北和全国多个省份的116件中国早期乐器的魅力,聆听湖北省博物馆馆员、此次展览策展人魏冕的解读。

4000年前的乐器让先民感知了谐音之美

骨簧,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出土距今约4000年,龙山文化晚期演奏时,手指头拨动簧舌,与口腔耦合发声。记者何晓刚 摄

步入展厅,进入记者视野的第一件乐器,是一枚约两寸长的骨哨,灰绿色,中间有一个开孔。

魏冕介绍,这是2003年在浙江萧山跨湖桥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名为跨湖桥骨哨,出现于距今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它易吹奏,音色变化丰富,穿透力强。

另一件新石器时代的乐器,是出土于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的骨簧,产生于距今约4000年的龙山文化晚期。这只骨簧看上去是一只几寸长的白色的薄骨头片,但它的中间剔出了一条具有弹性的簧舌。演奏时置于口唇间,通过线抻或指拨使簧舌振动,与口腔耦合发声。它的音响是由基音和泛音构成的谐音效果。

先民从口簧发出的声音中提取谐和的音列,由此可演奏曲调,这是音乐史上里程碑意义的突破。他们由此感知了谐音,感受了“多样的统一”,这就是“和”。

“和”的本字“龢”,为形声字,左边是一只管乐器的象形。“龢”字本意就是指乐器声音和谐,引申为广义的和谐。“龢”字在春秋以前频繁使用,进入战国使用频率骤降,文献中渐渐以“和”字代替。

音乐文物展现了礼乐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陶铃,湖北天门石家河三房湾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晚期摇奏体鸣乐器,器身刻画花纹,叩之发双音。

“椭圆的陶铃,能发出两个不同的音高,是‘双音钟’的雏形。”

魏冕指着一件出土于湖北天门石家河的陶铃复制件说,陶铃是摇奏体鸣乐器,器身刻画花纹,叩之即发双音。

她介绍,早期的铃多为陶质,体小,腔口椭圆或合瓦形,内设铃槌,摇击发声。陶铃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陕西、山西、河南和湖北等地均有发现,是后继出现的铜铃、铜钟的雏形。一般认为,先民发明陶铃,是受到花朵的启示。

接着,魏冕带记者看了第一件青铜乐器,一件1959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师古寨山顶的铜质象纹庸,它铸造于商代晚期。它是击奏体鸣乐器,合瓦形,中空,无舌,口朝上执柄,以撞木或钟槌击奏。分别击奏庸体正、侧鼓部,可各得一音,常见两音略呈大二度音程。此时的“一钟双音”为合瓦形铃属乐器的自然现象,即“原生双音”。庸为甬钟的前身。商、周之际,庸过度为甬。周代,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高不同的组合甬钟,成为编钟。

商代以前,先民们将自然界中的中正平和之声引入祭祀等仪式,感恩天地万物,祈求幸福降临。周人也相信和谐之音能使万物繁盛,同时认为用乐能使邦家和睦、天下大同,礼乐制度由此发展起来。

从自然现象到人文观念,从乐器演奏到礼乐制度,展览由此彰显“音乐的力量”。

魏冕说,这次展览展出的从新石器时代到战国时期的116件乐器,呈现了早期乐器的品种由少到多、结构由简到繁,制作技艺日渐成熟、音乐性能臻于完善的发展过程。从乐器之“和”到制度之“和”、观念之“和”,展览通过音乐文物展现了礼乐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观众现场就能听到千年前的声音

天星观2号墓编钟。记者何晓刚 摄

记者现场看到,展览分“神人以和”“既和且平”“以和邦国”“和而不同”和“天地同和”五个板块,完整梳理了早期乐器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礼乐文化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形态特征,见证礼乐制度的滥觞与成熟。

一百余件乐器中,不乏崇阳铜鼓、秦公镈等大家熟知的音乐文物,也有跨湖桥骨哨、石峁口簧、楚季编钟等重要的音乐考古新发现。有战国时期的弦乐器——曾侯乙瑟,有四川涪陵小田溪出土的战国晚期的涪陵小田溪编钟,有不少铸有铭文的编钟,铭文记载主人的事迹和身份地位。

为何省博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不在此次展览中?魏冕解释,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时期编钟集大成者,是音乐性能完善、铸造工艺精美的代表性中国早期乐器,代表礼乐文明的巅峰,此次展览当然不能少了它。考虑到曾侯乙编钟体量庞大,且在省博新馆,工作人员会提示观众移步新馆曾侯乙展厅前往观赏。

为何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展览以中国早期乐器为展示对象?魏冕说,先秦时期的乐器是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一大优势,且近年来湖北不断出土先秦时期的音乐文物,对于音乐文物的研究有深厚的学术积累。既然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选择了湖北武汉,那么我们奉献出湖北最有优势的文物宝藏,展示出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便是自然而然的了,更何况早期乐器的发展能够揭示出礼乐制度的发展进程。

记者注意到,本次展览力求直观化、形象化地展示乐器、音乐,通过视频、音频还原乐器的原生语境,使观众身临其境地领略几千年前的声音,比如观众可以在互动触摸屏上体验青铜乐器的制作过程,可以看到弹奏骨簧的视频画面,听到骨簧发出的谐音。展览还在展厅出口处设置小舞台,将非遗表演形式与文物展览结合,反映中国传统音乐生生不息的绵延力量。

【责任编辑:贾方】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