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荆楚文物中的成语故事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9日08:30 来源: 楚天都市报

曾侯乙编钟 图片来源:湖北省博物馆官网 楚国战车 受访者:陈文华摄 漆木琴 图片来源:湖北省博物馆官网 虎座鸟架鼓 图片来源:湖北省博物馆官网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张艳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成语,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一个成语就是一段历史、一则典故。

荆楚文化历史悠久,辉煌灿烂,有众多成语源于其中,并通过文物得以印证,呈现内涵。

在“5·18”世界博物馆日,让我们走进湖北省博物馆,通过几件珍贵文物找寻契合的成语。

成语遇上文物,意趣盎然,回味悠长。

楚国战车VS筚路蓝缕

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湖北省博物馆指出:“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

湖北省社科院楚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贾海燕自豪地说,“荆楚文化是长江文化的杰出代表,楚文化作为荆楚文化的重要内容,历史悠久,辉煌灿烂,对长江流域乃至中国南方地区的古代文明都产生过持续而深远的影响。楚文化的重大考古发现也多数出于湖北境内。”

楚国的发展史,就是楚人的奋斗史。2000多年前,周成王封熊绎于楚,“号为子男五十里”,五十里是言其封地大小,“子男”则是周爵中最低的等级,可见楚国初封时贫弱之极。楚人建国之后,在荆楚地区励精图治,由弱变强,开疆拓土,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先后位列“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最终成为“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的东周第一大国。”

在湖北省博物馆,有一件楚国战车的复制件,根据荆州熊家冢楚墓车马坑出土的战车复制而成:六匹高大的战马昂首拉着楚国战车前进。

湖北省社科院楚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尹弘兵介绍,熊家冢不是一座单纯的楚墓,而是一处由主冢、副冢、车马坑、殉葬墓和墓上建筑组成的楚国最高等级的贵族陵园,根据这里的陵园布局、墓葬的大小、殉葬墓的数量、车马坑的规模及规格、以及出土文物等多方面的因素判断,熊家冢有可能是一座楚王墓。“这一辆战车由熊家冢车马坑出土的战车复原,使用六匹马,六马驾车规格很高,周礼中有‘天子驾六’的记载,也反映了当时楚国的地位与实力。”

湖北省社科院楚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陈文华说,“《左传》曾记载,楚人熊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意思是说楚人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发荒山野林,艰苦创业。楚人从最早坐的破柴车,到后来这么豪华气派的战车,这正是筚路蓝缕的精神,这个成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楚人创业的艰辛。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引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嘱托我们牢记锐意进取、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楚国也正是凭借进取精神,创造了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惊采绝艳,恢诡谲怪的楚文化。楚国的青铜冶铸、木竹髹漆、丝织刺绣、老庄哲学、屈骚文学和美术乐舞璀璨夺目,冠绝天下。”

虎座鸟架鼓VS一鸣惊人

威猛的老虎,被凤鸟傲然踩在脚下;圆圆的大鼓像太阳,被一双展翅的凤鸟背负着,冲向天际……集壮、美、奇于一身,就是楚国漆器中代表性的器物之一虎座鸟架鼓,它多出土于湖北江陵一带的战国楚墓,为楚国贵族墓葬中的重要乐器。

“站在虎座鸟架鼓前,人们禁不住要感悟楚人崇凤果然名不虚传。”湖北省社科院楚文化研究所专家吴艳荣感慨。

她介绍,从出土文物与文献资料来看,凤当之无愧是楚文化的主要象征,其原因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楚人崇凤,源远流长,远袭殷人,近承周人;考古发现楚立国之前的江汉土著也崇凤。二、文献记载,凤鸟是楚人始祖祝融的化身,《白虎通·五行篇》说:祝融“其精为鸟,离为鸾”,鸾是凤鸟中的一类。三、楚墓出土文物中,如丝绸、漆器、玉器等,凤纹或凤雕最多也最显尊贵。四、以屈原、宋玉为代表的楚国知识精英,喜好自喻为凤。五、楚凤形象自由奔放、英武神异,充分展现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虎座鸟架鼓中仰天高鸣、蓄势待飞的凤鸟形象,很贴近在楚国诞生的一个成语——一鸣惊人。

一鸣惊人的典故来自《韩非子·喻老》。楚庄王继承王位后,大夫伍参见他沉溺于声色犬马,冒死进谏,说:“楚国一座山上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不鸣,这是一只什么鸟呢?”楚庄王心里意会,答道:“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原来庄王见楚国内忧外困,政局动荡,故意韬光养晦,暗察忠奸。后来,楚庄王励精图治,问鼎中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楚庄王口中一飞冲天大鸟,又何尝不似一只一鸣惊人的凤鸟!“今天我们以凤鸣荆楚、凤舞神州来诠释湖北精神,来书写湖北魅力,来歌咏追求卓越的湖北人民!”吴艳荣说。

曾侯乙琴瑟VS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

“生活中,我们经常用高山流水形容乐曲高雅精妙,也用来比喻知音相遇或知己相惜。”湖北省社科院楚文化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陈绍辉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伯牙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正巧遇见。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辨音,能听懂琴声里的意蕴。二人心心相惜,结为知己。今武汉市蔡甸区境内,汉水南岸,有地名琴断口,相传是伯牙和子期相识的地方。今武汉市汉阳区内,龟山脚下,月湖之滨,有古琴台,是后人为追念他们而修筑。

作为成语,高山流水出自《吕氏春秋·本味》。文献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说的正是两人兴趣相投,成了至交,以至于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生不再鼓琴。

此外,据《左传》记载,楚人乐师钟仪出自音乐世家,尤善弹琴。他被俘至晋国,晋景公让他当众弹琴。琴艺高超的他当即操起晋琴弹奏出楚曲,竟然感动了晋国的君臣,因而得以释放,由此促成了晋楚两国的和议。“可见,楚人音乐天下闻名啊!”楚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易德生感慨道。

在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有精美且珍贵的琴、瑟等多种乐器,比如出自曾侯乙墓的五弦琴、十弦琴、彩漆瑟,出自九连墩2号墓的漆木琴。而该馆的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很多乐迷知道这套战国乐器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

如今,当我们面对这些乐器,耳边似有琴瑟合鸣、金声玉振,不由感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责任编辑:杨威】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