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93岁周韶华在《谈艺集》深情表白湖北 我与楚文化已血肉相连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20日07:51 来源: 楚天都市报

与会者合影,前排中为周韶华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徐颖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从1949年来湖北,迄今73年了,在湖北扎了根,也在楚文化里扎了根。”5月19日,93岁的著名艺术家周韶华在《谈艺集》发声,表白自己对楚文化的深深眷恋及见解,引发共鸣。

当日,《谈艺集:长安画派的启示》在周韶华艺术中心举行。这既是对此前在武汉美术馆举办的《出长安——陕西中国画作品巡展(武汉站)》展览的回望和探讨,也是就艺术问题的思想碰撞。周韶华等一二十位湖北有影响力的艺术家、批评家参与了座谈。

周韶华说要抓住楚文化不放

虽然听力不好,但93岁的周韶华中气很足,率先发言,声音很大,传达的信息直白明确。他对到场的艺术家说:“我到现在还有一种幸福的感觉。自从1949年到武汉之后,我这个山东老乡就在湖北扎了根。在家乡认识我的人不多,在湖北认识我的人多。在湖北,我跟大家几十年如一日的情感,血肉相连,我们也遇到很多风风雨雨,但我们的同志结成铜墙铁壁,一心一意追求我们相信的东西。”

周韶华对湖北的博物馆中所藏的楚文化文物一一细数,细数楚文化历史给艺术家留下的财富,“你们看看那些青铜器、漆器……是什么都比不了的。”周韶华说,他在湖北扎根73年来,心里最跳动的还是楚文化。就像长安画派做的艺术,跟陕北、西安是血肉相连的,深深扎根在他们的那片土地上。他认为,湖北的艺术家要创作出不一样的东西,还是要抓住楚文化不放,把楚文化作为一个种子,结合时代和生活来进行下去,不要这里摸一摸那里摸一摸,不要放空炮。

湖北艺术家纵谈长安画派启示

一群湖北艺术家在一起谈陕西的长安画派,为的是给湖北的艺术创作以启示。

批评家鲁虹认为,在上世纪60年代,长安画派的石鲁是艺术界的一面旗帜,上世纪80年代,湖北画家周韶华也成为一面旗帜。鲁虹认为,现在强调打开地域局限性,与周老强调的发挥地域特色,是不矛盾的。

艺术家刘一原说,“我今年整80岁了,到了这个年龄确实怀旧是美好的,怀旧也是一个温故知新的过程,也是对自身的反思。长安画派当时的影响确实很大,受影响最大的,我觉得就是湖北。”

湖北画家可以向长安画派学习的地方有哪些?许多老一辈艺术家都反复提到了他们的“写生”传统。刘一原说,现在拿手机拍一张照片回来画,没有写生,“其实写生是跟大自然、跟对象对话的最佳方式,用照片是不行的。”艺术家陈立言说,“石鲁写生是怎么样的?他自己租了一个车子,吃睡都在车子里,这样出去写生。”

艺术家樊枫说:“长安画派的那批画家,他们就画陕西的生活,画黄土地,不画别的东西,一下子就把地域生活和艺术本体弄到一起去了,就形成了长安画派的精神特质。”

艺术家谢晓虹认为,陕西对一代代艺术家的梳理做得很到位,对长安画派的流变、研究做得很到位。“湖北的美院,或者美协,或者画院也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艺术家张军谈到自己接触到的陕西同行,他们做事情倾注很深的感情,就像他们的民歌一样,每一句都很有感情,很打动人。

在当日的《谈艺集》上,武汉美术馆馆长陈勇劲为大家介绍了长安画派的流变,以及《出长安——陕西中国画作品巡展(武汉站)》展览的始末。武汉美术馆展览部主任张文博主持了本次《谈艺集》。

本次活动由湖北省周韶华艺术中心主办,武汉美术馆支持。

【责任编辑:郭蔓】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