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日报评论员刘功虎
今天是芒种,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每年这时,气温显著升高,降水充沛,空气湿度变大,小麦应收、水稻当种。
中国先民很早就注意到太阳运动对季节变化的影响,发明了二十四节气这套独特的时间知识体系。它不仅是农时的重要提示,也是生活的关键节点,人们依据节气性质形成生活传统,演化出民俗仪式、特色饮食和游艺活动,把天文、物候、农事和民俗完美结合在一起。节气蕴含的哲学观念,譬如天人合一、万物和谐、循环发展等,对我们民族的生命观、自然观、宇宙观,对我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源远流长的影响。二十四番花信风,七十二候动植物,人与自然共生的壮美乐章尽在节气轮转周而复始的旋律中。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独创贡献。2016年它入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反映了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文化核心成就。地球上几乎所有古老文明,都有过观察物候变动的历法,但像二十四节气这样历史悠久的,深刻影响民族心理、塑造文明形态的,全球只此一家。
节气不仅是文化遗产,也是文化资产。
“四时八节”仍在建构我们当下的时间尺度,与节气融合伴生的哲学观念和时空意识,迄今仍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唐代就成为重要节日的清明,迄今是我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各地积淀下来的大量相关非遗资产,迄今仍被活态传承,推陈出新。生产生活方方面面,人们首要考虑的还是“时宜”,只有顺应天候、因时制宜,才能事半功倍。
节气之于现代社会经济,作用更独特、具体、多元。我国把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造就了亿万农民庆丰收、乐丰收的盛大节日,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各地利用节气效应,灵活经营,开发出丰富多彩的资源品牌,产品渠道更畅通,旅游业民宿业随之发展,节气文化滋长出更多实体经济。
前不久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人们用二十四节气创新倒计时,中国式浪漫奇观惊艳世界。建设现代美好生活,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离不开民族的根和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