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就业优先为民谋福祉 贴心人社服务暖民心——我省5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突破445万人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18日07:21 来源: 湖北日报

创新实施“才聚荆楚”工程

零工驿站遍布全省

“智慧之光”服务专家成果转化

“春风行动”送岗

职业技能培训为劳动者赋能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冷暖。

6月9日,国务院通报对一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我省作为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就业扩容提质、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等任务完成好的地方位列其中。这是近5年来,我省就业工作第三次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

“2017年以来,全省累计城镇新增就业突破445万人。”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不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局势变化等不利因素影响,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的同时,深入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群众就业质量更高、方式更灵活、保障更有效,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谱写了湖北就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优化公共就业服务

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智”惠民生

从招聘会上“跑断腿”,到动动手指“有位来”,5年来,我省大力优化公共就业服务,群众的求职方式随之转变。

湖北公共招聘网作为我省人社部门重点打造的网上平台,为公共就业服务插上“智慧化”的翅膀,网络招聘、直播带岗等线上求职招聘新模式层出不穷。只需一部手机,打开“湖北公共招聘”微信公众号,群众便可通过实名认证,随时随地观看网络招聘会,了解职位信息,投递电子简历,甚至完成远程面试,找到满意的工作。

据统计,湖北公共招聘网上线至今,注册人数已达116.6万人,发布岗位超过2390万个,涉及企业近5万家,达成就业意向47.6万人次,成为我省群众线上求职的主阵地。

从省人社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以“一圈、两平台、三品牌”为抓手,努力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就业服务。

通过大力推进全方位、立体化就业创业服务网络建设,我省建成“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就业创业服务。

按照“系统操作便捷化、经办规程标准化、线上线下一体化、数据校验自动化、档案信息集中化、卡证合一便民化”的思路,我省高起点建设智慧就业平台,实现高频事项的规范、高效、便捷网办。《湖北省公共就业服务业务经办规程》重塑、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了业务办理的“三级八同”。

聚焦群众办事视角,我省从环境舒心、服务贴心、办事省心、群众放心四个维度,全面落实23℃人社服务品牌理念。创新运行机制,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办事体验,为公共就业服务注入更多“温度”。

通过持续打造就业服务特色品牌,接连推出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品牌,从线下大型招聘会,到线上直播带岗,我省春风行动、民企招聘、残疾人就业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等专项活动精彩不断,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全方位搭建起供需选择的平台,以立体化的公共就业服务,实现了就业不断线,服务不打烊。

围绕重点群体精准施策

184万高校毕业生选择在鄂就业创业

“太暖心了,直接把岗位送到我们学校里来了,企业的知名度都比较高,薪资待遇也比较好。”

眼下,正值毕业季,在武汉市硚口区举办的2022年校园行系列招聘活动中,湖北大学应届毕业生张同学现场点赞。

在这场专场招聘会上,硚口区围绕现代商贸业、健康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三大产业,精准对接辖区20家高质量企业进场,提供高薪优岗586个,吸引了490余名学生入场求职,达成就业意向110余人次。

湖北高校众多,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被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5年来,我省在大力实施“我选湖北”计划的基础上,创新实施“才聚荆楚”工程,围绕高校毕业生落户、安居、就业、创业、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20条具体措施,持续实施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举办“创业湖北”等系列创业大赛,建设大学生就业见习、创业孵化等平台,举办系列巡回推介活动,深入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等就业基层项目,为高校毕业生在鄂就业创业营造更好环境。

随着“才聚荆楚”工程的深入推进,湖北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与日俱增。据统计,5年来,累计吸引184.06万名高校毕业生在鄂就业创业。

从省人社厅了解到,在帮扶重点群体就业方面,我省除了服务好高校毕业生群体外,还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年来,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保持在1000万人以上。

与此同时,我省精准施策,对脱贫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妇女、退捕渔民开展各项帮扶,推动全省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稳中有增,累计帮助85.08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51.35万名失业人员再就业。

2020年,我省为应对疫情影响,以“点对点、一站式”做法,精准输送务工人员返岗就业,组织专列67次、专车25598辆输送70.5万人,带动全省717万人跨区域返岗就业,为推动湖北疫后经济社会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真金白银”援企稳岗

为企业减负超800亿元 稳定岗位达1426万个(次)

市场主体是就业增长的源头活水。为市场主体减负,保市场主体就是保就业。

2017年以来,我省人社部门积极实施社保“降、返、免、缓、补”、以工代训等各项援企政策,让政策和资金以最快速度、最简流程、最低门槛直达企业,为企业减负超800亿元,稳定岗位达1426.15万个(次),有力服务了稳就业和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2020年以来,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各项减负稳岗扩就业措施作用进一步凸显,其中,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被市场主体誉为“及时雨”。

“省里将受疫情影响严重的5大行业稳岗返还标准提高到了90%,我们的返还金额一下增加3倍,达到了8300万元!”近日,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收到今年第一批稳岗返还资金,相关负责人兴奋不已地说,真是雪中送炭!

据悉,今年以来,我省人社部门提前开展大数据比对,精准筛查符合条件市场主体,并根据相关政策,对稳岗返还“降门槛、提标准、拓范围”。为加快资金拨付及使用效率,我省人社部门为稳岗返还“简流程、免申办、提速度”。从制度上,放宽资金使用限制,稳岗返还资金可用于职工生活补助、缴纳社会保险费、转岗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稳定就业岗位相关支出;从经办上,全面推广“免申即享”经办新模式,取消申报环节,企业无需申请,免申即办;从资金拨付上,与税务部门联动,对没有对公账户的小微企业,可将资金返还至当地税务部门提供的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账户。与此同时,我省人社部门积极搭建平台,全省上线统一集中系统,开发完善了稳岗返还模块,支持市县接入实时联网经办,实现“一网通办”。截至6月12日,全省拨付稳岗返还资金6.3亿元,涉及企业4.1万家,正在公示或待拨付的稳岗返还资金还有1.1亿元,涉及企业1.68万家。

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

190家零工驿站建到群众“家门口”

为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2021年9月起,我省在全省范围内建立推广零工驿站。

零工驿站设置在零工聚集处,滚动显示招工信息,方便劳务需求对接;组织免费技能培训,助力零工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更稳定就业;保障工资及时足额支付,帮助化解工伤等纠纷,为零工的劳动权益保驾护航。

“现在小孩上学了,我的时间越来越充足,想找一份合适的工作。”日前,在宜昌市兴安社区零工驿站内,“宝妈”杨春娥说。

经工作人员介绍,杨春娥顺利入职赤龙广告公司。该公司离杨春娥家很近,上下班通勤时间仅需10分钟。这样一来,杨春娥既能顾家,又能打工赚钱。

今年5月,安琪集团宜昌工厂招聘短期工。通过万达社区零工驿站发布招工信息,半天就有42名求职者应聘,面试过后,20人顺利上岗。

李兴文是此次顺利上岗的求职者之一。他说,受疫情影响,从事旅游行业的他一直歇业在家。在零工驿站登记注册不到两个小时,就找到了一份新工作,省时又省心。

杨春娥和李兴文的经历,是宜昌市把零工驿站建进社区,把灵活就业岗位送到百姓家门口带来的变化。

从省人社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190家零工驿站,绝大部分都设在乡、镇、社区一级,日均登记求职超过6000人(次),日均提供就业信息1.3万余条。

今年3月以来,在省人社厅推动下,各地纷纷将零工驿站搬上湖北公共招聘网。两个月来,在湖北公共招聘网的全省零工驿站地图上,已经有165个网上零工驿站被“点亮”,线上线下同步推送用工信息。

“现在,我们既能线下‘找活’,也能线上‘接单’。”四川来鄂务工人员段司林说,他在宜昌从事装修行业20余年。告别马路蹲守,走进零工驿站后,他每月可通过线上线下接到10余单活儿,月收入1万多元。依靠打零工,同样也可以体面生活。

劳务品牌走在全国前列

163个劳务品牌带动400多万人就业

劳务品牌兼具地域特色、行业特征和技能特点,带动就业能力强,是推动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大力推动劳务品牌建设,将劳务品牌打造成促进就业、返乡创业、特色产业、招商引资、城市发展的五张名片,湖北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2021年,第三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上,湖北劳务品牌大放异彩。在人社部主办的“我最关注的劳务品牌”集中展示中,蕲春艾灸师、监利面点师、监利玻铝商、石首建筑防水工、潜江龙虾工从146个全国品牌中脱颖而出,网络投票分别获得全国第一名、第二名、第九名、第十三名、第十五名,我省5个参展品牌全部进入“全国前二十”,引起广泛关注。

从省人社厅了解到,今年3月,我省启动首次劳务品牌普查工作。截至4月底,各地梳理申报劳务品牌163个,相关从业人员超过400万人,已基本形成“一县一品、一县多品”劳务品牌创建格局。

以十堰市为例,经过20多年的培育和推广,“竹溪厨嫂”形成了在全国较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本地以家政、餐饮等产业就业2万余人,在外创业的厨嫂有1万多人,每年带动4万余人从事餐饮行业,年创收20多亿元,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在竹山县,绿松石雕刻与销售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打造出“竹山绿松石工艺师”特色产业技能型劳务品牌,共培养绿松石雕刻加工人员8000余人、绿松石销售人员17000余人,人均年收入均在10万元左右,为山区群众就业增收增添动力。

日前,经地方申报、专家组评审,省人社厅认定了“湖北省第四批十大劳务品牌”,恩施一红一绿制茶师、新洲建筑工、竹山绿松石工艺师、潜江裁缝、监利面点师、随县香菇种植工、京山对节白蜡园艺师、大冶殷祖古建师、襄阳牛肉面师、孝感米酒师十个品牌榜上有名。新认定的十大劳务品牌从业人员达128.6万人,劳务品牌直接关联企业14483个、年产值2930.6亿元。

湖北人社事业5年来

就业创业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445万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保持在1000万人以上。

实施“我兴楚乡、创在湖北”返乡创业行动、“才聚荆楚”工程,累计吸引29.76万人返乡创业、184.06万名高校毕业生在鄂就业创业。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万笔、340多亿元,带动60多万城乡劳动者就业。

社会保障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工伤保险基本实现全省政策统一。截至2021年末,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835万人、2613万人、699万人、829万人。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失业保险金、最低工资标准均稳步提高。

人才队伍

博士后人才倍增计划深入推进,累计培养人数突破1万人。专家梯次选拔体系建立健全,省级以上专家有8519人。

“楚才卡”一卡通服务落地落实,职称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圆满收官,累计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06.7万人次。

《湖北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出台实施,全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到3100多家,2021年营收达930多亿元。

劳动关系

出台《湖北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办法》,全面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5项制度,工资支付实现信息化监管,国家考核保持第一方阵。

持续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压紧压实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加大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力度,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和工资决定机制改革,牢牢守住稳定底线,始终保持全省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徐璇】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