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三大都市圈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武汉都市圈未来将建成世界城市和都市圈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19日07:26 来源: 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围绕区域发展和城市化,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描绘了湖北三大都市圈的远景蓝图。其中武汉都市圈2035年将建设成为人口规模超3000万,GDP超6万亿元的世界城市和都市圈。

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以武汉、襄阳、宜昌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对三大都市圈的定位,各有侧重,以完善“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

大力发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支持孝感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支持咸宁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支持仙桃、天门、潜江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将武汉都市圈打造成为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到2035年建设成为人口规模超3000万、GDP超6万亿元的世界城市和都市圈。

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支持襄阳打造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联结中西部新通道的核心枢纽节点,辐射带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支持十堰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支持随州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支持神农架林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大力发展宜荆荆都市圈,支持宜昌打造联结长江中上游、辐射江汉平原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长江综合立体交通枢纽,辐射带动“宜荆荆恩”城市群发展,支持荆州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支持荆门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支持恩施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

报告还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具体方式是以城市体检评估为手段,以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为路径,加快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协调山、水、城关系,优化城市空间、用地、产业结构,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开展城市生态修复,促进城市与自然融合共生。

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建设五大产业基地

报告对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作出具体部署,提出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

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建设襄阳、宜昌等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

报告列举一批需要攻关突破的“卡脖子”关键技术,如智能网联、光电、芯片、北斗等产业领域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技术,以及氢能、储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学、前沿新材料等未来领域。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高水平建设汉江实验室、光谷实验室和东湖实验室等湖北实验室。

报告还提出,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发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的创新源头作用,发挥三峡集团、中国信科集团等央企的主力军作用,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打造“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聚集”转化链条。

湖北将重点建设存储器、航天、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等五大国家级产业基地。

以强县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报告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实施强县工程,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

报告提出,提高县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特别是提升县城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尽快达到当地城市的平均水准。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深入合作。加强农村电子政务建设,推动市县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平台向镇村延伸。大力推动教联体、医联体等建设,引导更多优质资源、资金、人才向基层倾斜,向农村覆盖,提升农村地区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完整乡村社区,增强基层服务群众的条件、能力和水平。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责任编辑:杨威】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