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传承钢铁精神,武钢一号高炉建成遗址公园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03日17:05 来源: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首席记者 曾凌轲

实习生 王芊蔚 张小倩

通讯员 程琳

7月1日,武钢一号高炉国家工业遗址公园正式揭幕。1958年,新中国第一炉铁水在武钢一号高炉产出,武钢从此诞生,建国初期工业凋敝的情况得到极大改善。2021年,一号高炉已成国家工业遗址,而中国钢铁产能则早排名全球前列。2021年以来,武钢投入近8000万元为这位六旬“老人”穿上新衣,金色炉台、钢铁历史展览馆、凤恩广场……不久的将来,这一遗址公园就都会面向公众开放。

新中国第一炉钢诞生于此

2022年7月1日,武钢一号高炉国家遗址公园揭幕。

高炉脚下,锣鼓队员们敲击出锣鼓声声,高炉之上,彩烟喷薄而出。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一位“老人”——武钢一号高炉的重新面世。

高炉炼铁是钢铁生产的必备步骤之一,将铁矿石、焦炭等从炉顶装入,再从炉底吹入预热的空气,使炉内的铁矿石生产氧化还原反应,铁矿石就将变成铁渣和铁水分流而出。而新中国的第一炉铁水正是从武钢一号高炉产出。

建国之初,新中国工业凋敝、百废待兴。国家计委、重工业部筹划在华中腹地大冶附近建设一个钢铁工业基地。经苏联和中国专家联合勘探,厂址最终选定武汉市东郊青山镇以南一片叫“荒五里”的地方,新中国第一座钢都也就此取名“武钢”。

1958年9月13日,武钢一号高炉产出铁水,这也标志着武钢的诞生。这一天,毛主席曾当场见证。

1958年武钢一号高炉第一炉铁水产出时(武汉钢铁有限公司供图)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下称“武钢有限”)的工作人员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第一炉铁水大约20余吨,很快断流,火光逐渐消退。根据资料记录,当时,毛主席缓步走下平台,意犹未尽地看着,对陪同人员说:“再多一点就好了。”时任厂长谢健有些自责地解释道:“毛主席,第一炉铁水温度刚好,很顺,但确实是少了一点。”毛主席听了反而安慰道:“不要紧,会多的会多的,下次我再来看看。”

65年前,新中国人均钢产量2.4公斤,全国一年的产钢量只有15.8万吨。一号高炉建成,日产生铁就达2000吨以上,年产量可达75万吨,为新中国的工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65年后,这位工业“老人”已不再参与生产,更节能、环保、高效的高炉取而代之,中国的钢铁产能也早已问鼎全球。武钢一号高炉已成为中国工业的记忆节点和钢铁精神的代表之一。

历时半年钢铁“老人”新生

据介绍,2021年底,武钢一号高炉入选国家工业遗产后。武钢有限按照“修旧如旧、传承历史”的原则,总计投入8000万元对一号高炉周边区域和高炉本体进行改造,才有了今天的国家工业遗址公园。

工业遗址主题公园位于宝钢武汉厂区核心区,给钢铁生产区带来勃勃生机(极目新闻记者李辉摄)

7月1日,极目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新修缮的一号高炉通体刷上了红色油漆,脚下的展览馆依炉体而建,将高炉的炉台部分包裹进建筑内部。

展览馆一楼为史料陈列展览馆,来到二楼,除了可以走近一号高炉的炉身。在东出铁口,一组雕像重现炼铁工人、全国劳模李凤恩带领炉前职工们艰苦奋战生产铁水的场景。炉前工围着毛巾,手拿长长的氧气管、身穿帆布工作服,保持迎接高炉出铁的姿势。

展览馆还复原了1958年9月13日高炉出铁的历史场景。在毛主席当年观看铁水流出的眺台下方,一个触摸屏仿佛隐藏着时光暗门,将手放在上面,屏幕上立即重现当年的情景:只见一条火龙从高炉出铁口奔涌而来,顺着出铁沟滔滔流注,铁水和铁渣自动分离,蔚为壮观。

展览馆对面,以李凤恩命名的凤恩广场还在不断提醒正“炼铁又炼人”的高炉精神。周边,仍在运输原料的小火车还在穿行,给人以历史和现实交错之感。

据介绍,与武钢一号高炉一起列入国家工业遗产和中央企业工业遗产的还有“一米七”大型钢板轧机。2022年初,武钢有限正是以这两个工业遗产为核心景点,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一米七”周边还在进行景观提升工作。未来,两者或将成为武汉新的工业地标。

为了更好延续钢铁精神

对于工人们而言,一号高炉的意义,远不止一个工业景点。

1989年,初来武钢工作的陈胜香被安排在一号高炉前负责渣体排放工作。

陈胜香还记得,1989年的冬天,她第一次见到一号高炉,现场铁花、铁水奔流、四溅。周围的炉前工则是围着毛巾,带着瓜皮帽,穿着白色帆布服。现场温度高达50多度,工人们却只有一个风机解暑。“都认不清楚谁是谁,只看见两个大眼睛,当时就感到非常害怕,当时真的觉得这不是人呆的地方。”陈胜香回忆。

32年后,陈胜香已是武钢有限炼铁厂生产技术室炉前首席操作师,只需遥控操作炉前的工作。32年前后的历史变化使她对钢铁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1958年,国家建设非常需要钢铁,武钢工人手搬肩扛只为国家多出一吨铁,多炼一吨钢。一号高炉的重修正是为了传承这种激情和意志,也让外界更加了解这一段历史。”陈胜香说,随着工作的推进,她的心态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感觉自己做的工作特别有意义。

7月1日揭幕时,曾在一号高炉工作了近10年的谢大伟也来到展览馆,探望曾经的“战友”。如今,谢大伟的工作地点已经转移到离一号高炉仅一路之隔的炼铁操作中心,炼铁现场已可远程监测,不像十年前那样事事需要到现场,如今只有在现场有异常时才需到场解决。

虽然工作地点已不在炉前,但谢大伟仍认为,和高炉的相处需要十足的耐心和时间。“高炉像人一样,每天都不一样。高炉和高炉之间也不一样,当我们把它当成有生命的朋友,这样的‘相处’才能更融洽。”谢大伟说。

重访“旧友”,谢大伟对钢铁精神也有自己的理解:“虽然技术一直在进步,产品质量一直在提升。但我们工人的品格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放在今天仍有巨大的价值。就炼铁而言,可能体力上不再像以前那样辛苦,但如今我们想在技术上再有所突破,仍需坚持不懈地努力。”

武钢一号高炉及其展览馆外观(极目新闻记者曾凌轲摄)

极目新闻记者获悉,7月1日正式揭幕后,武钢一号高炉工业遗址公园将向社会公众有序开放。各地游客都可以通过预约实地踏访,亲身走近“新中国钢铁长子”,触摸一个多甲子钢铁的沧桑、荣光、与梦想。

【责任编辑:郭蔓】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