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自古汉江汇长江 如今长江补汉江 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将手牵手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08日07:57 来源: 楚天都市报

市州订报服务电话:襄阳城区:0710-3271706 宜昌城区:0717-6464433 市州其它区域为邮发区域,订报及投诉电话:11185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关前裕 通讯员 顾才华 刘晨鑫 周玉娟 周锋

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千百年来,它自秦岭南麓奔腾三千里,最终在武汉汇入长江。9年后,来自三峡水库的长江水,将一路向北,依次穿过宜昌市夷陵区、襄阳市保康县和谷城县,在十堰市丹江口市安乐河口流入丹江口水库坝下,补充汉江水源。

据介绍,引江补汉工程静态总投资582.35亿元,设计施工总工期108个月。工程采用隧洞自流输水,输水线路总长194.8千米,设计多年平均调水量39亿立方米。

引江补汉工程势在必行

为什么要引江补汉?

昨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钮新强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7年多来,累计调水540余亿立方米,沿线40多座大中城市用上了南水,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4亿,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但一个突出问题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主力水源丹江口水库,水源保证率持续下降,遇到汉江特枯年份时,来水量少,在不影响汉江中下游基本用水的前提下,难以充分满足向北方调水的需求。”钮新强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雄安新区建设、中原城市群建设的推进,以及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的实施,北方受水区用水量将进一步增长,这必将影响汉江下游地区的生活、农业和工业用水,这就需要从长江调水补充汉江,保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继续发挥效益。

完善国家骨干水网格局

引江补汉有什么好处?

钮新强表示,长江三峡水库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是我国的战略水源地,也是长江流域的“大水缸”,水量充沛且稳定。丹江口水库是汉江的第一个控制性大型骨干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唯一水源地,也是汉江流域的“大水盆”。实施引江补汉工程,连通“大水缸”和“大水盆”,实质上是连通长江、汉江流域与京津冀豫地区,对完善国家骨干水网格局、充分发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潜力、增强汉江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据了解,引江补汉工程竣工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多年平均北调水量,将由95亿立方米增至115.1亿立方米。同时,每年向汉江中下游补水6.1亿立方米,向工程沿线补水3亿立方米。

长江水一路自流入汉江

长江水如何调到汉江?

钮新强介绍,引江补汉工程采用坝下引水方案,即从三峡水库全程自流引水至丹江口水库坝下。

该方案工程区处于我国第二阶梯东缘向第三阶梯过渡地带,属大巴山系东段及秦岭山系东南余脉,地势呈中间高南北低、西高东低特征,区内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三峡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广泛分布,地质条件也十分复杂。这些因素都给线路选择带来了极大挑战。

为此,千余位工程师采用航测、常规钻探、复合定向钻探、大地电磁等手段,对工程区进行全面“体检”,终于找到了最佳线路,最大限度地避开极易导致隧洞灾害的强岩溶区和规模巨大的断裂带,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引江补汉工程由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输水线路总长194.8千米,设计多年平均调水量39亿立方米。沿线依次穿越宜昌市夷陵区、襄阳市保康县和谷城县、十堰市丹江口市。它采用隧洞自流输水,长江水将沿着隧洞从三峡水库一路向北自流,在丹江口市三官殿办事处安乐河口流入汉江。

工程开创六个全国之最

施工方介绍,引江补汉工程创造了六项工程之最:

我国在建长度最长的有压引调水隧洞,单洞长194.3公里;

我国在建洞径最大的长距离引调水隧洞,等效洞径10.2米;

我国在建引流量最大的长距离有压引调水隧洞,最大引水流量212立方米/秒;

我国在建一次性投入超大直径TBM(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施工最多的隧洞,直径12米级TBM数量9台;

我国在建洞挖工程量最大的引调水隧洞,单洞洞挖总量近3000万立方米;

我国在建综合难度最大的长距离引调水隧洞,最大埋深1182米,埋深超过600米洞段占50%,面临强岩爆、突泥涌水、大断裂、软岩变形、高温、有害气体等多种挑战。

【责任编辑: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