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评论员 卢霜 实习生 刘琴 董晓骞
张小泉的刀,王女士的蒜,一刚一柔,但以蒜克“钢”,刀拍蒜断了,还是超出了网民惯有认知,从而让国产菜刀品牌张小泉近日多次登上各大平台热搜。
事件源起于前不久,广州市民王女士用新买的张小泉菜刀拍蒜居然折断。7月6日王女士联系了张小泉客服,客服称不建议用这把刀拍蒜,随后王女士将经历发到网上引发热议。菜刀不能拍蒜,显然超出了普通网民关于“一把菜刀走天下”的中国美食文化的认知。对此,张小泉方面称,硬度较高、锋利度较高的产品韧性会比较差,如横拍就容易断裂,“一般而言,张小泉的常规刀具是可以拍蒜的。”7月13日,重庆某钢铁公司质检中心技师郑师傅也从专业角度解释:“刀具横拍断裂,是因为刀面受力后,受力面积大幅度变大,刀面承受的压强变大,硬度较高的刀具无法跟随变形,于是发生断裂。”
虽然很多人认可“一拍两断”不一定是刀质量的问题,但张小泉有“理”说不清值得反思。
首当其冲的原因自然是忽略了消费者对超出常识内容的情感接受度。7月6日,消费者王女士在与客服对话过程中,虽然言辞得体礼貌,“确实是很抱歉给您带来这样的体验”“不建议拍大蒜”,但在消费者未有硬度高的刀具横拍易断的认知背景下,自然充满了质量问题的疑惑,于是消费者又问了句:“刀还不能拍蒜了?”,客服回复:“不能的哦”。消费者联系客服,本意是希望商家对此负责,但客服这番回复显然给消费者以“责任不在我”的感受,叠加新买刀具就断了的经历,让其更难以接受“刀具不能拍蒜”的说法。
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社会公众更在意企业产品能不能围绕消费者需求出发。如《财经天下》周刊报道称,在业内人士看来,片面追求硬度,加上工艺没用对,造成了此次张小泉翻车事件。相关品牌要做的并不是刻意创造需求,而是要研究消费者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北京日报客户端评论文章也认为,“一把菜刀,要去研究中国消费者需要什么,是经常用来剁排骨还是拍蒜,而非西厨需要的产品是这样,那我们的产品也得是这样;西方消费者喜欢,那我们的消费者就得喜欢。”
而与张小泉刀具不能拍蒜的认知相反的其他同类品牌,因为符合公众对刀具的需求期待则在同时段成了热门。7月14日晚,抖音账号“王麻子官方旗舰店”直播表演拍蒜的话题冲上热搜。7月18日晚,“王麻子 拍了一天的蒜”话题再次长时间盘踞热搜榜。几乎同一时间,另一个国产刀具品牌阳江十八子在抖音直播间表演刀拍鹅卵石也引发关注。这说明了从市场需求出发,“一把菜刀走天下”仍是核心,更直观地说,刀可以放心拍蒜仍是主流需求。
在此背景下,一条“张小泉总经理称中国人切菜方法不对”的话题更是触动了网民情绪逆鳞,开始担忧张小泉企业文化价值观有偏。网传视频显示,张小泉总经理夏乾良称,中国人学了几十年的切菜方式是错的,米其林的厨师不是这样切的。张小泉把中国传统的方方正正的菜刀设计进行了改进,是国内首创,并称那不是设计感,是消费者教育。相关言论被认为是“西化”,缺乏对中国传统烹饪习惯和文化的尊重。
对此,夏乾良18日晚在社交媒体发声向公众道歉。同时表示,现传视频并未根据当时的情境和语境进行描述,从而导致误解。对于举例米其林厨师,他解释称是想表达从他们的手势上“吸收了一些经验,融到中式菜刀的创新当中”,这样的改动对于入门级消费者来说更加轻巧顺手。
虽然相关回应整体澄清了误解,但围绕张小泉企业文化价值观和战略定位,仍是公众聚焦重点。张小泉头顶老字号名头,虽然其戴上“刀剪第一股”的桂冠,宣布要和科研机构合作,不断向高精尖延伸,要把中国刀具提高到世界领先水平。但AI财经社报道认为,张小泉近年来偏离主业,跨界经营“化妆品批发、零售”、厨具厨电等业务。且减少了科研投入,着力于做营销。这自然与舆论关于企业应该聚焦主业、加大科研投入,用核心技术创新,成长为“国货之光”的期待相背离。《财经天下》周刊的报道也表示,时至今日,尽管我国80%以上的刀具都由标准化生产完成,但仍缺乏核心技术,如德国有一种技术叫“冰沾火”,能使刀剪的硬度和韧度达到最佳结合点,但国内几乎没有厂家具备这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