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呵护受伤金丝猴 照料走散梅花鹿 600余只“小可爱”获爱心救治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21日07:26 来源: 湖北日报

放生受伤的林麝。(通讯员 赵勇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汉泽 通讯员 张燃 赵勇 王品

“金丝猴的脸是蓝色的,真可爱。”“看,小猴子倒挂金钩……”

进入七月,神农顶景区小龙潭游人如织。众多游客慕名观赏可爱的金丝猴。

游客们不知道,小龙潭还有一座神农架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救护站,专门收养、治疗各种受伤的野生动物,让失去野外生存能力的动物有一处庇护所。

据统计,神农架国家公园试点以来,野生动物救护站先后救助野生动物30余种、600余只,其中大多数恢复健康后放归大自然。

给“边缘猴”

一个温暖的家

7月16日中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神农架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救护站,正赶上金丝猴“补食”。

“开饭咯,开饭咯……”救护站负责人蒋军抑扬顿挫地吆喝着,有节奏地敲响餐盆。

听到熟悉的声音,正在树上玩耍的金丝猴瞬间躁动起来,一个个“猛虎下山”般冲了过来。一只大猴动作笨拙迟缓,与其他猴子形成鲜明对比。

“它叫欢欢,失明5年了。”蒋军告诉记者,欢欢是一只成年母猴,原本生活在大龙潭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由于视力损伤,被转移到救护站。

等到欢欢挪到补食点,群猴已拿着食物爬上树吃得津津有味,工作人员这才把专为欢欢预留的胡萝卜放进盆中。

听到食物入盆的声音,欢欢熟练地拿起胡萝卜。蒋军说,相处多年,欢欢已经能通过听力和嗅觉辨别工作人员的食物补给。

“如果在野外生活,欢欢不可能活下来。”蒋军说,欢欢今年15岁,在救护中心度过了5个年头,目前身体状况稳定,寿命已接近金丝猴种群平均水平。

两只今年5月才出生的金丝猴宝宝也受到工作人员特别关照。

猴宝宝的“父母”都因受伤无法再跟随“大部队”迁徙而住进救护站。救护站根据他们的年纪、性格,帮它们组建家庭并划分居所。

如今,两只猴宝宝身体健康,生长良好。“等它们长大一点,我们会把它们放到大龙潭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蒋军说。

目前,在救护站生活的金丝猴总共22只,有的是严重受伤的,有的是被族群驱逐的“边缘猴”。失去了野外生存能力的它们,在工作人员的照料下安然生活。

实施首例

金丝猴肿瘤切除术

进食良好,活动有力,伤疤无异样……当日,工作人员对金丝猴“圆圆”做了一个常规体检,表明它非常健康。

圆圆今年约15岁,是只成年母猴,原本生活在神农架千家坪金丝猴群体中。2011年,野外考察工作人员发现它精神萎靡、进食量少,遂将其带回。

检查发现,圆圆体内有一个巨大肿瘤。当年7月,救护站兽医会同省疾控中心首席专家唐利军共同为其进行了手术,切除一个重达0.125公斤的神经纤维肿瘤。

这是国内首例金丝猴肿瘤切除手术,为金丝猴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多年来,工作人员一直监测圆圆的健康情况,结果表明手术十分成功。

研究野生动物生活习性、病例是救护站的重要工作。通过观察、救护,科研人员对金丝猴结核、致泻性病原菌和猴巨细胞疱疹病毒等猴常见重大疾病进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保护金丝猴。

救护站设有治疗室、实验室,设备齐全,基本能满足受伤动物的救治。

目前,救护站有7名工作人员,全部经过专业培训。“检查、诊断、消毒、包扎等基本流程我们都很熟练。”蒋军打开医疗箱,里面整齐地放置着纱布、止血钳、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常见的就是野生动物身体受伤需要包扎、缝合等情况。”蒋军补充道。

2019年以来,救护站实验室还引进了高科技手术设备,为受伤的野生动物保驾护航。

今年以来,救护站曾救治过金丝猴、林麝、金雕等珍稀野生动物。“必要情况下会联系外地专家会诊。”蒋军介绍,待被救护动物情况好转后,经观察、评估,若还能适应野外生存,选择合适时机将其放生。

深夜呦呦鹿鸣

鹿宝宝奔向妈妈

6月12日,一名游客在神农顶发现了一只虚弱的小梅花鹿,迅速报警。

小梅花鹿被送到救护站时已奄奄一息。工作人员分析,它尚未满月,虚弱的原因可能是和母鹿走散后突遇降温天气,无法抵抗。

“我们每天给它喂牛奶。”蒋军说,经过悉心照料,小鹿日渐强壮,时常快乐地撒欢。

“想把它放生,又担心它太小无法独自生存。”蒋军说,正当大家为小梅花鹿的归属犯难时,离别却来得猝不及防。

一天夜里,救护站溪流对岸传来呦呦鹿鸣。工作人员发现小梅花鹿听到叫声后,躁动不安,还不时鸣叫呼应。

“是不是它的妈妈来了?”工作人员打开笼舍,小梅花鹿便朝着叫声的方向奔去,蹦跳间就消失在夜色里。

“没有电视剧里那种回头看的情节。”蒋军酸楚地说,大家都很踏实、开心,就像是把走丢的孩子交回到母亲手里。

“每种动物放生也有讲究。”谈起救护站救助动物的往事,蒋军十分自豪:“金丝猴放生要在18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麂子要在低海拔,植被茂密的地方放生……”

“救护野生动物,村民和游客也功不可没。”蒋军告诉记者,现在70%的野生动物救护都是游客和村民提供的线索,社会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正逐步增强。

【责任编辑:张依】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