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光谷车谷牵手中信科东风并肩 武汉“国家队”力解汽车“芯”荒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02日07:16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丽琼 通讯员 张馨月 新闻研修班学员 彭瑞

坚决守住经济安全底线。加强产业竞争力调查和评价,推进自主可控技术攻关和储备,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抗冲击能力。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摘要

“二进制的0和1演绎着计算机的大千世界。在汽车领域,从0到1则寓意着破冰式的改变,昭示着原始创新。”7月14日,在中国信科集团总部,武汉二进制半导体有限公司(简称“二进制公司”)副总经理蔡敏饱含对未来的期许。

二进制公司成立于今年3月28日,由来自光谷的中国信科集团和位于车谷的东风汽车公司联合发起设立。两大在汉央企此番牵手,是为给湖北汽车产业链补上关键的车规级MCU(汽车微处理器芯片)链条而并肩作战。

一枚芯片,何以让两家央企联手?

据了解,车规级MCU芯片的研发投入大、周期长,出于对安全性及可靠性的考量,需要经过长周期的车规认证,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扎实的技术积累很难支撑。

作为车辆各功能控制的核心器件,车规级MCU芯片被形象地称为汽车“大脑”,主要用于车身控制、驾驶控制、信息娱乐和驾驶辅助等系统。据统计,每辆传统汽车平均用到70颗以上MCU芯片,智能汽车则超过300颗。二进制公司自主研发的,是用于汽车“心脏”——发动机控制的MCU,对功能、可靠性、工作温度等指标的要求极为严苛。

“车规级MCU是典型的‘卡脖子’产品,国内车规级MCU自给率不到5%。”蔡敏介绍,国内车规级MCU市场规模每年超过百亿元,95%以上为国外进口,国内企业自研的主要为车身电子域、驾驶信息域MCU,应用于车窗、雨刮器等控制,涉及动力安全域的微乎其微。

2020年下半年,全球芯片产区受疫情影响产能锐减,汽车产业整体陷入“芯”荒,其中以车规级MCU短缺最为严重。在这一背景下,不少车企开始布局车规级MCU。东风汽车、中国信科都致力推进车规级MCU自主可控,双方不谋而合,3个月就敲定合作方案,启动车规级MCU项目合作。2021年9月,东风技术中心与中国信科所属武汉飞思灵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共建的车规级芯片联合实验室挂牌成立。今年5月,由东风公司牵头,武汉飞思灵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共同参与的湖北省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在武汉启动运行。

“从技术预研、IP、芯片设计、生产,到封装测试、模组生产、上车应用一应俱全。”蔡敏说,创新联合体企业已然形成一条自主可控的车规级MCU产业链。目前,湖北首款动力安全域车规级MCU已完成研发,在正式“上车”前,还需通过复杂的车规认证环节。

“解决了‘从无到有’后,迭代优化、追赶国际先进水平也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让蔡敏感到欣慰的是,越来越多国内车企认识到使用自主可控车规级MCU的重要性,二进制公司也与多家车企及产业链伙伴建立合作关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汽车用上自主“芯”。

专家点评

不再因缺“芯”而“感冒”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自主创新,着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才能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面对风险挑战。

汽车是湖北第一大产业,汽车芯片是关乎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器件,是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一环。芯片打“喷嚏”,汽车就“感冒”。后疫情时代,全球化遭遇“逆风”,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全球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强。因此,对于湖北的汽车产业而言,汽车芯片是必须突破的领域,只有实现自主可控,才能为整个产业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东风、中信科合力推进汽车功能芯片在湖北落地布局,代表的是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这两大湖北优势产业强强联手。光谷,为车谷产业创新提供智慧源泉;车谷,将光谷创意科技变为产业现实,必将成为湖北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引领力量,不但能增强湖北汽车产业链韧性,还将提升湖北汽车创新链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力。

——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白洁

【责任编辑:刘建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