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襄阳满满诚意 集聚创新人才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08日07:20 来源: 湖北日报

王宇在车间检查生产情况。(视界网 谢勇 摄)

阮辛森、潘秀才夫妇在实验室。(视界网 谢勇 摄)

阮辛森、潘秀才夫妇在实验田查看水稻长势。(视界网 谢勇 摄)

人才出彩成就都市圈精彩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峰 通讯员 尚进 刘孝峰

7月13日,襄阳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该市提出:加快建设区域性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以高质量人才矩阵支撑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力争2025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00万人。

广纳四海之才、延揽八方之智,襄阳以人才出彩成就襄阳都市圈精彩。

引人

领军人才来襄创业

8月4日,带着“新型药用辅料聚维酮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参加第七届“创客中国”湖北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

8月5日,从襄阳飞赴上海,参加一项高新技术企业成果转化专题会议;

8月8日,从上海飞回襄阳,参加省市场监管局主导的医药企业生产资质认证……

自从2018年来襄成立宇昂科技有限公司以来,王宇早已习惯“空中飞人”的生活。

王宇是土生土长的襄阳人,上世纪90年代考入同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沪创业。企业发展顺风顺水,王宇本人也获得各项国家级荣誉。随着企业发展壮大,急需新建生产基地,根据当时上海市的相关政策,作为生物医药企业的宇昂科技无法在中心城区征地建厂。

“听说我们要外迁,邀请接连而来。”王宇说,靠近上海的苏州工业园、宁波工业园等都发出邀请,但襄阳求贤若渴的诚意,最终让他选择回到这里创办企业。

有关方面现场办公解决用地指标、汉江产投和高新国投联合出资1.1亿元建设厂房、行政审批部门登门办理相关证照……各方助力,推动企业生产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2020年度的隆中人才支持计划,王宇领衔的“应用于医药领域的高端水溶性高分子的产业化以及研发检测平台”项目入选,企业获资助50万元。今年,该项目通过襄阳高新区申报2021年度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审核通过后将获资助100万元。2021年,该项目获得第十届国家双创赛湖北省总决赛第一名。

襄阳市委组织部人才办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09年襄阳实施隆中人才支持计划以来,已累计引进近400个高层次人才团队来襄创新创业。

其中,院士团队4个,在襄申报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10人、省级重大人才工程14人;累计资助219个人才团队,资助总额2.02亿元,70%的资助项目已产业化,实现销售收入155.95亿元,创造税收7.81亿元。

留人

人才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

走进襄阳科技城科毅楼二楼的湖北绿鑫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双创战略团队A类企业”等牌匾挂满一面墙。

该公司董事长熊炜,宜城市流水镇人,1999年考取北京科技大学,毕业后远赴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学习,获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全职研究员与工程师、德国科氏工程有限公司主任级工程师。

2015年,熊炜回到宜城成立绿鑫公司,计划把德国先进的有机固废资源化技术引入国内,但“洋技术”遭遇“水土不服”:德国农业集约化程度高,回收利用起来比较简单。流水镇要回收的废弃物纷杂,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

得知绿鑫公司陷入瓶颈后,襄阳市组织业内专家帮他寻找解决方案,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主要技术是“发酵”,“发酵”结果与原料配比、温度、湿度等因素相关。只有根据原材料的不同种类,调整配比、温湿度,才能得到理想的“发酵”结果。

多方关心支持,让企业吃下发展“定心丸”。在襄阳科技城的办公场所约1000平方米,一半免房租,剩余面积根据每年纳税情况进行减租;熊炜个人享受人才公寓政策,前3年免租金;他组建团队研发攻关的“沼气工业高端装备研发及智造中心”项目,入选2020年度隆中人才支持计划A类。

如今的绿鑫公司,每年处理各类有机废弃物5万吨,年产500多万立方米生物天然气、3万吨育苗基质和各类有机肥,实现有机废弃物资源化产业链闭环发展,填补了国内规模化生物天然气科技领域的多项空白。

目前,襄阳市拥有各类人才80多万。为引才留才,该市2021年市级人才经费执行近1.4亿元,2022年预算1.72亿元,持续发力营造人才安居乐业的“筑梦地”。

“营造热带雨林式人才发展生态,由‘襄阳有什么就提供什么’转向‘人才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努力使襄阳人才工作在全国有影响、在中部地区同类城市领先。”襄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芝斌表示。

用人

激发人才建功立业的“原动力”

播种插秧、田间管理、性状调查……面对数百份2022年水稻新品种测试任务,阮辛森度过了一个忙碌而充实的7月。

阮辛森是湖北红安人,妻子潘秀才是广西柳州人,夫妻俩都是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的博士生。

2019年,襄阳市委人才办到南京农业大学有意引进潘秀才,但阮辛森要到2021年才博士毕业。“小潘先来,小阮安心读书。襄阳市将在五年内持续分批引进高层次人才,明年还有机会。”襄阳市委人才办作出承诺。

正是这种诚意,两人先后来到襄阳市农科院。很快,又被委以重任——潘秀才负责高档优质水稻品种区试验、高档优质稻的稻米香味机制及利用、生物育种平台构建;阮辛森承担建立麦冬SSR分子标记法品种鉴定行业标准任务,参与2022年水稻新品种测试。

“这么快就参与或负责重点项目,真没想到。”潘秀才说,“为了搭建生物育种平台,院里先后购入多套设备补齐技术链条,供我们使用,既受宠若惊,又压力山大。”

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让各路高贤大展其长。襄阳计划,未来5年,要新引进高水平人才创新团队300个、全职工作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1万人,吸引大学生等各类人才20万人以上,在重点学科、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集聚一大批高精尖紧缺人才。

【责任编辑:郭蔓】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