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仙桃残疾女子不简单 双手拄着小板凳 撑起家庭艳阳天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0日07:37 来源: 楚天都市报

受访者供图

杨寿玉在家门口择菜 受访者供图

杨寿玉在家洗衣服 受访者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赵贝 通讯员 王莉 实习生 周溢佳 郭思骋

8月4日上午,湖北省仙桃市沙湖镇朱排口村,56岁的杨寿玉坐在家门口,和4个邻居一起择菱角根茎。

这是江汉平原的一道特色菜,需要巧手掐掉叶子,清理水中带出的杂草,剥光薄如蝉翼的茎皮。杨寿玉是5人中择得最快的一个。

她的左右两边各放了一个小板凳,这是辅助走路的“拐杖”。因为儿时患病导致下肢残疾,只能靠双臂拄着板凳走路,这让她格外坚强、坚韧,她用这双手走过岁月光阴,撑起家庭的一片艳阳天。她还把两个孩子培养成全村的骄傲,一个就读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博士,一个就职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杨寿玉的童年和少年饱受折磨,一个普通女性能忍受多大的苦才能走出阴霾,成为一个坚强乐观且激励他人的人?杨寿玉用“不抱怨”“过好每一天”的仙桃农妇朴实生活哲学,诠释了什么是“爱拼才会赢”。

2岁时,杨寿玉因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肢体二级残疾。家里5个兄弟姐妹轮流背着她,才勉强读完小学一年级。

“复杂的字,差不多就只会写自己名字,其他都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等简单字。”杨寿玉说,身体状况和家庭环境让自己没有读太多书,但她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也为她日后培养孩子埋下了伏笔。

1992年,杨寿玉26岁,经人介绍结婚成家,生活开始有了新起点、新希望。几年后,他们就把大瓦房换成两层小楼房。

然而,不幸又降临在这个刚有起色的家庭身上。结婚后,能帮衬家里的老人去世;2005年,丈夫又身患脑膜炎去世。

那一年,大女儿12岁、小女儿7岁。杨寿玉没有倒下,她反复跟极目新闻记者表达自己的信念:“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随后的生活中,她得到了很多爱心人士的帮助,并认识了现任丈夫李洪举。当时他在荆州生活,通过一个广播节目认识杨寿玉,经过很多次接触,被她的乐观精神和坚强意志感动,就来到杨寿玉家里,陪着她,照顾她的饮食和日常生活。这一陪就是十几年,没有任何抱怨。这家人,也成为当地有名的文明家庭。

“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上大学”

以往,农村人主要靠几亩地生活,干的是体力活,杨寿玉却没有耕作的劳动能力。第一任丈夫去世后,生活更加困难,身有残疾的她,面对命运不低头、不言弃,挪动着双手撑起的两张板凳,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在人流量较多的朱排口村纳河桥头摆起了修鞋摊点。

杨寿玉灵巧的双手,可以让村民们的旧鞋子焕新。这期间,她仅靠一个修鞋摊儿,两把竹板凳,帮邻里乡亲修鞋子;夏天补鞋人少,她就驾驶一辆手摇三轮车卖冰棍;农村有田,杨寿玉就在家里种菜,养鸡鸭鹅,不仅省菜钱还能挣菜钱。

就这样,一年的收入也能供两个女儿读书。

杨寿玉和第二任丈夫李洪举结婚后,他们在家门口搭了一间小瓦房,开起轧米厂。帮村民将稻谷加工成白米,夫妻俩做了10多年,不仅精心侍奉婆婆直到百年归山,还将两个女儿送进高等学府。

长年累月的劳累,杨寿玉和李洪举双手经常破茧流血。多少次,体弱病倒,牙一咬,两人都挺过来了。

“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上大学。自己成才可以改变命运,也可以为国家作贡献。”抱着这样的信念,杨寿玉顶住了无数压力,抚育两个女儿,尽管自己没读太多书,却尽心尽力供她们读书。

可喜的是,现在两个女儿都学有所成,大女儿从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一路从中科院硕士到公派出国留学读博士。其就读的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享有欧洲大陆第一理工大学的美誉。

“老二也毕业了,在海南三亚读的大学,学的是空乘专业,现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班。”8月4日,谈起两个女儿,杨寿玉语气里透露着欣慰与自豪。

“现在日子好过了,都是她挣来的”

“虽然家庭遇到过不幸,日子也过得不富裕,但这也让我们一家人提前知道了苦滋味,也让我们学会了自信、乐观面对生活。”杨寿玉说,一家人在一起,肯拼搏,就没有过不了的日子。

虽然上学时间短,杨寿玉却经常登上省市甚至国家级的宣讲舞台,成为传播乐观光芒和奋斗精神的模范。

她的精神激励着两个孩子。“布衣暖、菜羹香、读书滋味长”的信念早已融进了她们的血液里,促使她们追逐梦想,努力学习。两个女儿从小学习刻苦,一道题弄不懂,晚上可以不睡觉,直到弄懂为止,成绩一直都很好。

“从小到大,她们的衣服很多都是捡别人的,我心里很惭愧。但她们从来不羡慕别人,也没有自卑,那种自信让我这个成年人都佩服。”杨寿玉说,高中毕业后,大女儿考取了武汉理工大学,但杨寿玉却看出她有一点不开心。

其实,她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从小看爸妈被病魔折磨,自己无能为力,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她想当一名医生,这样可以照顾我,也能让更多人摆脱疾病的折磨。”杨寿玉说。

杨寿玉说,她知道情况后,对大女儿说:“你们年轻人,不管是哪个职业,只要你有这份感恩的心,就会被认可,就能为社会做更大贡献。”

一份鼓励就是一个支点。前不久受导师委托,大女儿前往德国柏林参加国际会议,并在600多人中脱颖而出,拿到了奖项。远在柏林的她,凌晨2时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这个好消息。

“这么多年的吃苦受累,我觉得值了。”杨寿玉语气里充满了坚定。

由于农村生活水平提高,缝补鞋子的村民越来越少。两个女儿也学业有成,可以自食其力了,杨寿玉也逐渐开始减少体力活。

杨寿玉说:“老年人养好自己身体,就是给子女减轻负担,不然自己有个大病小灾的,连累孩子们也啥都干不成!”

“这几十年,杨寿玉是怎么挺过来的,我们都清楚,从没听她抱怨过。现在日子好过了,都是她挣来的!”村支书代中元说。

【责任编辑:贾方】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