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探路先行区 阔步支点路——湖北高质量发展十年间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23日07:44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党中央研究确定了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希望湖北的同志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奋力谱写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0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廖志慧

思想领航 荆楚巨变

大江奔流,见证非凡。十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更是奋进的脚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湖北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次考察湖北,并参加全国人大湖北代表团审议,提出“四个着力”“四个切实”等重要要求,寄予“三个一定能够”的殷切期望,作出“三个没有改变”的重大判断,赋予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历史使命。

寄望之重,激荡人心;期待之殷,激励荆楚。

十年间,湖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打赢了长江大保护、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疫后重振、防汛救灾等大仗硬仗,推动“建成支点”实现历史性突破、“走在前列”迈出关键性步伐、“谱写新篇”取得标志性成果——经济总量连跨“三大关”,2012年跨越2万亿元,2016年跨越3万亿元,2021年跨越5万亿元!

光谷科创大走廊主轴武汉东湖高新大道。近年来,这里先后聚集了小米、华大基因、国药、中建三局等数百家行业龙头企业,成为串起“光芯屏端网”和生物医药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的“黄金大道”。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摄)

英雄湖北交出英雄答卷

这是极不平凡的十年,这是极具考验的十年。

历史不会忘记——百年不遇的疫情突袭湖北、突袭武汉,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全国人民鼎力支持,6100万荆楚儿女勠力同心,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为全国抗疫争取了战略主动。

历史不会忘记——面对艰巨繁重的疫后复苏重振任务,湖北人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定能够彻底战胜疫情,一定能够浴火重生,一定能够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的殷殷嘱托,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守住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交出浴火重生的英雄答卷。2021年,湖北经济总量排名重回全国第7,经济发展重回主赛道。

从2万亿元到5万亿元,湖北取得的每一次胜利、取得每一项重大成就,都是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的结果,都是一丝不苟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重要批示精神落地生根的结果。

这十年,湖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更大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到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培养和吸引人才,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发出一波又一波科技创新浪潮,在光谷蓄积起喷薄而出的发展势能。自2013年以来,光谷以每年诞生一个千亿级产业的速度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挺进。华工激光用8年的时间,走过了欧美企业30年走过的技术发展之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长飞单根光纤预制棒拉丝长度达1万公里,技术领跑全球。

以光谷为代表,湖北科技创新多项指标实现大幅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千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14560家。

这十年,湖北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中国首款第四代三维闪存芯片、中国首台高精度量子重力仪、全球首款新冠灭活疫苗、高楼造楼机等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在汉问世,“国之重器”凝聚湖北科技力量。

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武钢有限建成5G+全连接工厂,炼钢工人一边喝咖啡一边“一键炼钢”“一键出钢”,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东风公司从传统汽车企业转型科技企业,在全国自主整车集团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授权量统计中,东风公司均位列第一。

新兴产业规模和能级持续提升,日益成为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一颗芯片、一束激光、一块显示屏……湖北加速推动“三高地、两基地”建设,加快形成若干个具有全国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产业和产业集群。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突破万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升至21.8%。

这十年,湖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莅临湖北长江沿线考察,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立规矩”。我省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推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

这是一场“刀刀见血”的雷霆之战!我省壮士断腕破解“化工围江”,“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443家,沿江1公里内实现“清零”。沿江绿地取代了曾经的砂石码头和化工厂房,成为水清、岸绿、河畅的长江绿色生态廊道,江豚逐浪、鱼翔浅底的美景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是一场“破茧成蝶”的转型之战!兴发集团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考察长江的第一站,大力推动产业向高端迈进,以前是初级产品“按吨卖”,现在是电子级新材料“论克卖”,成为化工企业转型发展的典范。兴发集团所在地宜昌,重点围绕生物医药、清洁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赛道“抢跑”,全力打造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

为全国稳住经济大盘作出湖北贡献

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是做好新时代湖北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

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湖北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严格对标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增长的决策部署狠抓落实,努力为全国稳住经济大盘作出湖北贡献。

切实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政治责任,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稳企业,强根基。我省真招实策为企业纾困解难,先后出台了加快恢复发展13条、稳经济133项清单等14个方面的政策,两年为企业减税降费1563亿元,努力让企业活下来、挺过来、发展好。

扩投资,增后劲。有效投资筑牢稳增长“压舱石”。近3年全省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3025个。国内新能源装车量排名前列的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等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均在湖北有重要布局。

优环境,激活力。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一流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去年新增114万户、历年最多,今年1月至7月新增105万户,接近去年全年增量。

以“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克难攻坚,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化危为机,敢为善为。我省用足用好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全力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成功举办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活动100多场次,近3年招商引资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5831个、总金额10.9万亿元,经济活跃度、开放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聚力攻坚,难中求成。我省用改革“开山斧”破除“拦路虎”,办成了一系列大事难事。武汉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10个部省共建湖北实验室实体化运行,全球第四、亚洲第一的专业货运机场花湖机场“冲上云霄”,沿江高铁、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等一批重大战略性工程加快推进。

支点功能得到实质性增强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

“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如何实现?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科学系统谋篇布局。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奋斗目标。

发挥要素成本优势、科教资源优势、地理区位优势、市场腹地优势,我省探索有利于促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为实现全国之稳、全国之进贡献更强湖北力量。

区域协调发展先行,经济集聚度和城市竞争力明显提升——

湖北实施“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推动以武汉、襄阳、宜昌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建设,引导各市州差异化发展、协同化发展,加快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全省形成了1个万亿市、2个五千亿市、5个两千亿市、5个千亿市州的新格局。一条条加粗、拉长的产业链中,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交通市场先行,支点功能得到实质性增强——

湖北加速建设新时代“祖国立交桥”,加快形成“123出行交通圈”,加速融入“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加速把地理优势转化为区位优势和发展优势。铁水公空硬联通、人物资信软联通、国内国际双联通,湖北着力打造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

发挥“六大优势”、强化“六大功能”、实现“六大目标”,湖北奋进在“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新征程上。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不断实现新跨越,不断满足新期待!

这十年,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不断增强的“湖北实力”,更是克难奋进的“湖北精神”,勇于超越的“湖北信心”。

每一场硬仗的最前线,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党的领导下,湖北人民凭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打赢战疫、战洪、战贫三场大仗;靠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坚韧,实现“凤凰涅槃”的跨越发展。

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我省持续建设“政治生态好、用人导向正、干部作风实、发展环境优”省份,赢得百姓点赞。

一切来自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新时代湖北的十年,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十年。

“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我省践行决胜誓言,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省58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8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省坚持就业优先,让人民群众有活干、有钱赚。十年来,筹措就业补助资金527亿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逐年增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保持在1000万人以上。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人民群众的腰包更鼓了。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十年间增长152%,顺利实现翻番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不断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十年前的2.4缩小至2.2。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省坚决答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湖北的“必答题”,大力实施公共卫生补短板工程,全力打造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湖北样板”。

“兜住民生底线”——我省全方位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连续18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至最低工资标准的90%。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我省积极发展各项民生事业,财政民生支出连续十年保持在75%以上。各类教育得到更均衡的发展,城市功能品质实现新提升,市市有高铁,县县通高速,镇镇通二级路,村村通硬化路。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湖北,吹响新号角!

答好党建引领 基层治理“必答题”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袁超一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

答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必答题”,湖北在行动。

近年来,省委先后出台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等系列文件,构建起“四梁八柱”政策体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要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荆楚大地上,更多资源、服务、平台在下沉。

我省全面推行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双报到”制度,全省104万名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参与治理、服务居民。

在社区,3.6万多名社区工作者纳入规范管理,546名社区党组织书记聘为事业编制人员,2493名享受事业岗位待遇,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每年不少于10万元。

在农村,选拔933名“五方面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持续选派驻村工作队1.2万支、驻村干部4.26万人,村均运转经费每年23万元,扶持3770个村发展新型集体经济,高标准建设101个红色美丽村庄。

全省深入推进“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把“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工作方法贯穿始终,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变“你和我”为“我们”,变“要我做”为“一起做”,发动群众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责任编辑:李琛】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