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湖北工业大学:向高水平绿色工业大学踔厉奋发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30日08:26 来源: 湖北日报

校园风景

学校绝缘与监测实验室

设计艺术节

文艺晚会

致远亭

巡司河景观带

图书馆广场

江河奔流,弹指七秩。2022年10月6日,湖北工业大学将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

70年间,一代代湖工大人接续奋斗,艰苦创业,拾级而上,一路向前,在演绎着高校与区域发展相辅相成、共生共荣的奋进故事中,完成了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中专学校到地方高校第一方阵的华丽蜕变。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学校坚持立足湖北、服务工业,以“厚德博学、求实创新”校训精神为指引,以推动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主题,向绿色工业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业大学砥砺奋进。

学科专业显特色

“作为湖北省属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现有56个专业与湖北省‘51020’现代产业体系完全对接。”湖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刘德富介绍,“在服务湖北绿色工业发展和传统工业绿色化改造的需求中,我们的学科建设得以快速成长,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及科技支撑。”

湖北工业大学是我省唯一以“工业”命名的高校,具有工业背景深、工学体系全、服务产业领域广等特点。进入新时代,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学校聚焦绿色工业发展和传统工业绿色化改造的需求,挖其潜、扬其长,于2012年开始实施“135+”学科发展战略:明确做优绿色工业、做强制造业相关学科这一学科建设总目标;重点发展生物与化学制造、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新能源与智能电网三大优势学科群;强化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文化创意与产品设计、区域产业生态发展、新材料与绿色加工、集成电路与微纳制造五个特色学科群建设;积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工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新兴交叉学科。

湖北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四大集聚区之一,初步形成从集成电路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装到下游应用的全产业链条,但也面临人才短缺的“瓶颈”。湖北工业大学参照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标准,成立湖北高校首家芯片产业学院,开设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投入3000万元,建成芯片设计与工艺实验中心,为湖北芯片产业发展培养管用、好用的高素质人才。学校以芯片国家级产业学院和“科技部/教育部微电子与集成系统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平台为抓手,汇聚中外专家团队与湖北芯片企业开展科研合作,在光芯片、射频前端器件、三维存储芯片等领域,解决了多个制约芯片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工艺问题,大批优秀毕业生活跃在华为、长江存储、烽火通信等领域名企。

目前,学校已建立芯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数字艺术4家产业学院,其中芯片产业学院入选全国首批50家现代产业学院名单。

此外,学校按照“学科—人才团队—平台”三位一体的建设思路,形成九大学科建设特区,集中学校人财物予以重点建设。根据“135+”确定的学科领域及湖北绿色工业发展需求,近10年先后开设大数据、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生物制药、智能建造等新工科、新文科专业9个,关停并转与绿色工业发展相关性低、办学水平又不高的专业17个。

经过近10年来的建设,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实现了博士授权单位及轻工技术与工程、机械工程博士点的突破,多个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学科和ESI前1%学科行列,16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评估;获国家一流专业31个、省级一流专业8个,一流专业数占比达70%。

春风化雨育桃李

办学七十载,桃李满天下。数十万学子扬爱国情、立强国志、践报国行,在科技创新上百折不挠、在基层服务中担当作为、在创业一线中逐梦青春,将人生的意义嵌入时代的车轮,让生命的光辉闪耀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何新超,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毕业工作6年,就带领团队研发出中国第一台自主核心技术激光打印机“PANTUM奔图”,一举打破日、美、韩企业在该行业长达30年的垄断格局,让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掌握桌面型激光打印机核心技术的国家。肖华,中国建筑巴基斯坦公司董事长,带领团队历经3年,建成中巴经济走廊下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PKM高速公路,成为巴基斯坦南北交通的大动脉。钱立权,大学期间开始创业,带动大学生就业近百人,荣获2017年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十强”等荣誉称号……

植木成林,苍翠成片。大批优秀毕业生从湖工大这片沃土走出,活跃在国家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不少人成为行业翘楚和企业精英。湖工大从建校起,就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紧密围绕培养高质量人才,与时俱进更新育人理念。进入新时代,学校紧盯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科技及产业发展趋势,按系统的观念构建优良的育人生态系统,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绿色理念、创新创业及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有效实施“721”人才培养模式。

“721”分别代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三种不同的人才培养类型。针对70%左右的学生,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企事业中坚技术力量;针对20%左右的学生,实施“1+X”双专业(学位)拓展教育,培养具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鼓励创新创业,培养企事业高管和创业先锋;针对10%以内的学生,依托创新学院,实行“一制三化”(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鼓励学生攻读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生,培养创新精神强的未来学术精英。

按“7—实、2—宽、1—深”的总体思路,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建设,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优化教育评价机制,开展暑假4周寒假2周的短学期实践教学,融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悉心铸就人才培养的四梁八柱。

多年统计表明,学校本科生就业率一直在96%以上,深造比例超过30%,创业比例达2%,就业湖北从10年前的不足40%增长到了60%以上,2021年大学生学科竞赛排名位居全国高校第61位。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

科技创新勇担当

目前,国内首条环保型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生产线正在湖北襄阳建设,一期生产线占地一万平方米。湖北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张晓星教授团队在众多关键技术难题上取得创新性突破,成功研制出了国内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与传统设备相比,每台设备等效的二氧化碳减排率可达99%,即将实现量产。

“研发推动绿色工业发展的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成为引领区域绿色工业创新发展的主力军,既是高水平绿色工业大学的使命之所在,也是支撑高水平绿色人才培养所必需。”湖北工业大学校长彭育园说,2015年以来,学校以“135+”确定的方向为研究领域,聚焦绿色工业发展中的“节能、减排、降耗、提质、增效”五大主题,大力实施了“绿色工业科技引领计划”。

学校明确要求师生科研选题必须瞄准科技前沿,主动对接区域绿色工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并在平台建设、人才项目遴选上给予重点支持。同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建共享16家产业研究院、69家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或校企研发中心),推出“百名博士教授进百乡入百企”工程,近400名教师常年“蹲点”省内230余家企业,瞄准关键技术领域,精准对接产业需求,解决企业发展关键难题,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如黑臭水体气相协同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工业固废湿磨制备低碳建材技术、先进聚合物发泡关键技术、天然纤维基可降解过滤材料、超快激光清洗技术、阵列涡流无损检测技术等,就地得到有效转化,实现了在该领域国际领先,填补了国内技术和产业的空白,成为我省绿色工业先进前沿技术的重要策源地。

学校还积极创新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全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单位,学校出台政策,一次性赋予所有研发人员成果所有权及长期使用权,实行“转给谁、何种方式转、作价多少”都由研发人员自己做决策,所得收益90%以上归团队或个人所有。通过科技资源配置与使用、纵横向项目管理、成果转化、科研评价及绩效奖励、年度考核及职称晋升等一系列政策的改革,科研管理有效性及成果转化率明显提升,有力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绿色工业科技引领计划”实施以来,学校合作过的企业达3272家,长期服务的企业超过500家;与企业、地方政府共建研发平台83个;现有国家工程中心等各级平台166个。与企业科研合作经费及科技成果转化经费进入全国高校“百强”行列;200余项绿色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学奖励。

环境育人润无声

走进湖北工业大学,环境优美,景色怡人,千年巡司河在学校东侧蜿蜒而过,像一条护城河静静地护卫着校园。校内人文景观遍布,文化气息浓厚,青年学生日日浸润其中,潜移默化,心灵世界得以丰富。“办大学就是办一种氛围,建高水平绿色工业大学,必须有高质量的育人环境做支撑。”刘德富说。

“高校处处都是育人课堂。”学校着力打造沿河生态景观带、工业文化长廊,推进景观石、道路标识等校园人文景观建设;重视功能性空间建设,建有追梦咖啡馆、励学书坊等各类新型公共空间;沿校园主干道着力打造四季分明的巡道景观树;围绕各建筑之间的空地,着力构建具有生物多样性的景观斑块;形成了生物多样性高、四季有花、一步一景的“生态园林式校园”,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优美环境。

学校持续开展“文明校园我创建”主题活动,挖掘凝练校园景观的精神文化内涵;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创建活动,评选表彰文明校园创建先进单位和个人,调动师生员工“共建共享”积极性,打造育人空间;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有效预防、化解安全稳定风险隐患,营造安宁祥和的育人环境氛围,提升校园软硬环境的育人功能。

“相约博学堂人文讲座”“中华经典诵读”“我们的节日”“梧桐有约”……学校实施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培育工程,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开展劳动教育实践,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非遗进校园、CUBA篮球联赛等文体活动,每月开展各种创新创业竞赛活动,连续8年承办湖北省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启迪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中坚定理想信念、成长成才。

学校与全球上百所高校建立合作交流,5年来联动海外知名院校学者开展线下线上讲座500多场、国际交流沙龙600多期,定期举办“中外教师互学互鉴论坛”等活动,校内留学生规模居省属高校前列,各类文化交流活动频繁,浓厚的国际化学习氛围,让学生视野不断拓展,更加积极主动拥抱辽阔世界。

学校还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为主攻方向,融通网络思政教育,形成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6+1”实践模式,帮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处处是育人之地、天天是育人之时、人人是可育之人。优美的环境、完善的教学设施、独特的文化气息,这一切都在无声地陶冶着师生的情操,成为师生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

奋楫逐浪天地宽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1952年学校创建,1984年由原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和原湖北轻工业学院合并组建成湖北工学院,2004年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70年的砥砺奋进路,也是湖工大逐梦前行的成长史、奋斗史和奉献史。

70年,湖工大以自己的求实创新赓续大学之道,把一个个困难踩在脚下,把一个个荣光镌刻在岁月深处。70年的春华秋实奠定了湖工大前行的信心和底气,也坚定了湖工大开拓进取的决心和勇气。

2021年,学校在第三次党代会上,明确了今后五年“四个四”的发展思路——着力抓好“四个聚焦”,这是高质量发展的重心所在,即聚焦一流学科专业课程建设,聚焦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聚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聚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推动“四个融合”,这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即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产教融合,推动科教融合,推动国内国际融合;扎实推进“四大工程”,这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举措,即推进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工程,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推进科技创新工程,推进育人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努力确保“四个走在前列”,这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即确保人才培养走在前列,确保科技创新走在前列,确保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前列,确保国内外合作发展走在前列。

立足新阶段,奋进新征程。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开启,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再谱新篇,“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绿色工业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业大学。”湖工大发展目标明确、目光坚定,正以拼搏促发展,以团结增和谐,最广泛凝聚发展共识,最务实加快改革创新,谋定后动,谋定快动,继续解放思想、团结奋斗,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努力书写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时代答卷,奋力谱写绿色工业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业大学建设新篇章。

撰文:陈凌

【责任编辑:刘建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