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黄志刚 李辉
视频剪辑 黄志刚
通讯员 温华军 杨涛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初秋时节,在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500余头麋鹿徜徉在长江故道,或悠然觅食,或戏水追逐,一派和谐的大美生态图景。
专家考证,300万年前,麋鹿就曾在长江中下游的湿地繁衍生息。先秦时期的墨子曾在《公输》有言: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这表明,当时楚国的云梦泽,犀牛麋鹿成群,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之丰富可见一斑。
麋鹿在保护区内自由奔腾
如今,麋鹿已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长江生态指标的旗舰物种之一。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全世界仅存麋鹿约万头,其中野生麋鹿不到4000头。
欢腾
回眸
一直以来,麋鹿的保护、繁衍和生息一直是科研人员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绕“恢复麋鹿野生种群”核心任务,竭力保护麋鹿及其栖息地生态环境,为湿地精灵保驾护航。
保护区麋鹿以每年15%增速增长
史料记载,到清朝晚期,由于皇家狩猎、自然灾害和时局战乱等因素,麋鹿在其原生地中国几近灭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此前流入欧洲的18头麋鹿被英国第十一世贝福勒公爵收购圈养,让这个种群得以存活。
晨曦中的麋鹿,在草丛中觅食
1985年8月24日,公爵后代十四世贝福勒公爵将麋鹿送回中国,并在北京明清皇家苑囿南海子内的三海子地域保护,首批建群数量38只。
1993年、1994年,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先后两次引进64头麋鹿,并进行野化训练,逐步恢复野生种群。
并驰
较量
30年来,石首麋鹿已经发展到2500余头,其中保护区内1500余头,周边三合垸、兔儿洲和洞庭湖等地自然扩散1000余头,遍布两湖流域的两省九县市,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领域的成功范例”,成为湖北长江大保护的一张亮丽名片。
石首麋鹿已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
石首麋鹿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好,依托长江故道的天然优势,拥有丰茂的水草和湿地,为麋鹿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保护区的麋鹿正以每年15%的增速增长,属于高水平增长状态。”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科研科副科长杨涛说,今年,保护区新生幼鹿307头。目前,保护区内拥有高等植物321种、脊椎动物320种。“良好的自然环境,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可能。”
约会
小麋鹿趴在雄麋鹿背上撒个娇
千方百计护佑湿地精灵
麋鹿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喜好沼泽湿地环境。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与长江故道形成的夹角之间,占地2.3万亩,是麋鹿的绝佳栖息场所。
为保护湿地精灵,保护区每天安排6名巡护人员负责日常巡护监测。“主要观察麋鹿的精神状态,有无干扰因素等。”杨涛说,巡护员需要骑行10余公里才能完成一次巡护。
夕阳西下,麋鹿在保护区草丛中休息
今年,受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保护区的湿地环境受到挑战。“今年的水位线与往年同期相比,后退了1公里多。”杨涛说,为了给麋鹿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连日来,作业人员先后在保护区地势较低的洼地周围打井取水。
与此同时,低水位条件下,麋鹿穿越故道的水域围栏,外逃保护区的可能性增大。为此,保护区严格控制人员进入,并加强对裸露浅滩的渔网进行收集,防止威胁麋鹿安全。
“向地下掘进十多米深就可见水。”60岁的谭清刚家住保护区周边,得知保护区水位下降,他带领几位村民承担打井任务。从上月中旬开始,他们已经打下了7口井,然后通过水泵将井水抽排到一处低洼池塘。
保护区工作人员正打新井,为应对长江汛期反枯、水位下降,保护区已为麋鹿用水,挖了多个水井
“水位后退,麋鹿的生存空间更大。”杨涛介绍,相比于内涝,干旱带给麋鹿的影响其实更小。“往年发生内涝时,草场遭受长时间浸泡,水质变差,麋鹿的活动空间也减少。”
杨涛解释,之所以给低洼池塘抽水,一方面是为了净化水质,为麋鹿的饮用水源提供安全保障。同时,在高温天气时,抽排井水可为泥泞降温。“千方百计为湿地精灵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几台抽水机把地下水抽进洼地,保证麋鹿用水
杨涛也坦言,长期干旱对1200多亩应急饲料基地的下种也会带来影响。在石首麋鹿保护区,应急饲料基地主要在冬季为麋鹿补充牧草供给。“再不下雨,可能要错过饲料种子的播种时间。”
近年来,为给麋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石首市相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2017年,石首市启动保护区土地征收划拨协调工作,共流转8000亩土地给保护区扩容,涉及700多户、3300余人。
夕阳西下,麋鹿在保护区草丛中休息
保护区持续供水,麋鹿尽情享受泡浴
人退鹿进,展现的是人类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态度。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温华军说,将围绕打造中国优质麋鹿种质基因库和种源基地,科学评估保护区麋鹿环境承载量,开展麋鹿种群预测预警工作,对麋鹿种群进行科学管理,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提高环境承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