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一片叶子的中国智慧——非遗传承人眼里的荆楚名茶制茶技艺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01日08:19 来源: 湖北日报

当地时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省的恩施玉露制作技艺、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与国内41项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携手,走进人类非遗名录。

神奇树叶的东方传承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自古以来,中国人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制茶师根据当地风土,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2000多种茶品,供人饮用与分享,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习俗,世代传承,至今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仪式和节庆活动中。

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文旗,在恩施玉露博物馆工地上得知申遗成功的消息,兴奋地说:“茶,源自中国,盛行世界,既是全球同享的健康饮品,也是承载历史和文化的‘中国名片’。一定要借助这次申遗成功的契机,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了解茶,爱上茶,参与到茶的事业中,这样才能生生不息,传承下去。”

他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恩施玉露博物馆所在地正是恩施玉露的原产地——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明年春茶上市时,我们博物馆也开门迎客了,从采茶到喝茶,博物馆是一个可视化、互动性界面,游客可以全身心、全感官地体验恩施玉露文化之旅。”

寒潮来临,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陈军海和团队却没有“猫冬”。11月29日,他和团队正在为明年新产品上市做技术准备。中国和蒙古在抗疫中羊来茶往的佳话,不仅续写了赵李桥砖茶万里茶道知己多的传奇,也让外形更为年轻化的“轻”砖茶有了更多粉丝。陈军海向记者介绍,如今的青砖茶,不仅有传统的长方形和圆形紧压青砖茶,还推出了巧克力型、颗粒型的“轻”砖茶,以其时尚化、年轻化的理念,吸引着追求方便快捷的茶文化爱好者,拓宽着青砖茶消费的年龄边界和人群。

跨越时空的“茶和天下”

万里茶道飘香万里。清末的羊楼洞已是国际名镇,是万里茶道的重要生产加工集散中心。赵李桥砖茶的前身是羊楼洞砖茶。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权威给记者讲述了2014年他在俄罗斯的一个故事:“有位老先生看到我们的砖茶十分激动,说自己年轻时喝过这个茶,后来几十年没喝过了。现在又看到,就像见到一个多年没见的老朋友。老先生品尝我们的茶后,表示就是自己怀念了几十年的老味道。”

传统制茶技艺主要集中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江南、江北、西南和华南四大茶区,相关习俗在全国各地广泛流布,为多民族所共享。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等,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成熟发达的传统制茶技艺及其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文化多样性,传达着“茶和天下”、包容并蓄的理念。

长盛川青砖茶曾在万里茶道沿线开设了260余个分号,被誉为“万里茶道上的瑰宝”,历经20代人传承654年至今仍兴盛不衰。进入新的时代,长盛川继续传承复兴传统青砖茶,带动长江沿岸鄂西南、鄂西山区发展茶产业,运用现代生物制药的理念来提升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目前长盛川依托武陵山区海拔800米以上高山富硒茶树资源,从技术、人才、产品、市场、品牌多方着手,形成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产品研发、产品销售、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带动了周边26个乡镇131个村30万亩以上茶园增效、10万余农户增收,有效促进了当地茶产业发展。

长盛川一直是万里茶道上活跃的文化使者。长盛川青砖茶第十九代传承人何建刚说,长盛川将借申遗成功的契机,将非遗制茶技艺与现代科技手段相融升级产品,以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需求、时代特征呈现独特的文化体验。以茶为媒,用非遗文化架起中国与世界人民交流交往交融的文化桥梁,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历史悠久、充满活力、文明和谐、自信开放的中国。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晶 通讯员 袁娟)

【责任编辑:王会】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