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如何畅通“洪水走廊”?怎样化解“南丰北枯”?—— “千湖之省”筑牢水安全防线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6日07:23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冬林 艾红霞

治荆楚必先治水。

作为千湖之省、百川之地,水是影响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变量之一。千百年来,荆楚儿女在与水的共生共融中,既有和谐丰收的乐章,更有惊心动魄的缠斗。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城市扩张……人与水、地与水、城与水、产与水的关系日趋复杂,亟需以流域综合治理理念,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守住安全底线,除害兴利。

洪水走廊待畅通

一部华夏史就是一部人水争斗的历史。史料显示,每隔三五年,大洪水就会袭扰湖北。

1998年,包括湖北在内,长江沿线670万干群上堤抢险抗洪,经济损失近2000亿元。

2020年,“暴力梅”袭击湖北,170万党员干部奋战在抗洪一线。7月15日,恩施城区11平方公里被淹,近5万户居民停电停水。

2021年,汉江流域发生超20年一遇大洪水,中下游885公里超警戒水位。8月12日,一场坨子雨导致随县柳林镇山洪暴发,8000余人受灾,20多人遇难。

湖北汛情多、来势汹、危害大源于独特的地理水文环境。武陵山、秦巴山、大别山、幕阜山盘踞四角,长江、汉水、清江穿境而过,千余座湖泊、4231条河流、6928座水库星星点点散居各地;一年当中,会先后遇到桃花汛、梅雨季与华西秋雨。洪水直接威胁着全省一半以上的人口和耕地、七成以上的工农业产值;而武汉、襄阳、宜昌、荆州等大中城市几乎全部位于长江汉水之畔,江水涨落事关安危。

多年统计,湖北年均降水量989亿立方米,过境水量达6325亿立方米,客水量是本地水量的6倍多,成为长江中下游“洪水走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

为了驯服洪魔,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儿女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

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湖北掀起史上最大规模的水利建设高潮。新建修复荆江大堤与16段长江干堤。

2016年、2020年大洪水后,我省投资数百亿元,相继启动两轮水利补短板。经过多轮加固堤防,修缮病险水库,扩建蓄滞洪区,基本实现荆楚安澜,产生巨大的减灾效应。

“为政之要,其枢在水。”长江勘测规划设计公司高级工程师吴泽宇称,与水旱灾害的斗争将是湖北执政者的长期使命,容不得丝毫马虎与松懈。此次《规划纲要》将水安全作为流域综合治理之首是切合省情的科学定位。

3月初,洪湖东分块蓄洪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即将画圆,工程建成后可蓄水61亿立方米,与其他分洪区一起成为保护大武汉与江汉平原最后的屏障,可抵御百年一遇大洪水。

“总体来看,近些年来,大江大河的大洪水对湖北威胁越来越小,这得力于硬件的建设,也受益于理念的变化。”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党委委员刘路广称,1998年大水过后,我国防汛思路由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提升了全流域水利工程的联合调度能力。

不过,随着气候变化、城市扩张,近几年来,极端天气频发,我省水害呈现了新的动向,向内涝、山洪与水库风险演进。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业内人士称,对大水患要坚持管理洪水,进一步畅通长江、汉江、清江等大江大河洪水通道,并充分利用水库、湖泊、蓄滞洪区加强联合调度,形成通畅的蓄泄时空格局。对水害新变化,需加大投入补短板,加快智慧水利与数字孪生工程建设。

千湖之省当惜水

2月22日,位于阳新县的富水水库大坝似乎格外高耸——与往年相比,水库水位低了3米多。

“距离死水位已经不远了。”同行的省富水水库管理局局长李凯不无忧虑地说。

旱!旱!旱!去年出梅以后,我省发生自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夏秋冬连旱。

大旱之下,不少地方农业减产、人畜饮水困难,河流断流,湖泊干涸……为应对旱情,去年全省5006座水库开闸放水59亿立方米,398个大中型灌区灌水130亿立方米,77处涵闸泵站从长江提水29亿立方米。

大旱大考,暴露出我省抗旱中的不少短板。

省农业厅工作人员说:“历史上,旱灾比水灾的危害并不见得小,但是旱灾来得慢,不少县市未给予应有的重视。”

并且,湖北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七成降水量集中在4月至8月,容易导致季节性缺水;南丰北枯,江汉平原的“水袋子”和鄂北岗地“旱包子”并存。

在区域性缺水与季节性缺水之余,近年来,一些地方由于工业布局不当、污水处理不达标,农业面源累积,渔业过度养殖等,污染加剧,致使水质性缺水时有发生。

节水设施投入不足、节水意识不强,跑冒滴漏较重也是“痼疾”;从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三个重要指标来看,我省均处于一般水平。2021年,湖北万元GDP用水量67立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1.8立方米。

如何缓解千湖之省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难题?

去年8月,湖北被国家水利部列入第一批省级水网先导区,湖北正在擘画一张江河湖库互联互通的现代水网,加大流域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实现以丰补歉,以南补北,时空均衡、水质优良。

下好“四水四定”先手棋

2月18日,丹江口市三官殿街道安乐河村机声隆隆,引江补汉工程开始195公里主体隧洞施工。

作为国家现代水网的骨干工程,引江补汉工程建成后将长江水引入汉江,润泽北方六省市,同时也将优化我省水资源配置。

作为长江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地、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与大粮仓,湖北肩负着“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特殊使命,在国家水资源开发保护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保障国家水安全强调“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后简称四水四定);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以水而定、量水而行”“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

让千湖之省碧水长流,既是党中央对湖北的深情嘱托,也是湖北作为中部战略支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据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几代人奋斗,目前,湖北已建成2.6万公里堤防、6900座水库、4.8万座泵站、1700座水电站、2.5万处集中式供水工程,多项指标全国第一,基本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等水利工程体系,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防洪安全、粮食安全、供水安全。“目前,湖北治水已经从‘有没有’阶段上升到‘四水四定’、实现‘好不好’阶段。”

但俯瞰湖北三大流域,新时期治水矛盾仍然不少。

一方面,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是长江、汉江、清江生态保护的重要任务,但又会加剧经济社会水资源供需矛盾。目前,汉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经接近50%,清江流域也接近饱和,过度取水导致河流干涸、生态退化、湿地面积萎缩等风险。

另一方面,全省高质量发展需要稳定的水资源作为支撑,在天然径流量衰减和用水需求增加双重压力下,不少地方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但在规划中缺乏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深入论证。不少缺水地区仍然布局高耗水项目,“三条红线”不时被突破;有的县市人口快速萎缩仍然按惯性盲目扩张城区,增加耗水量;有的县城规划选址不当,一遇小水就面临被淹的窘境。

并且,全面落实“四水四定”,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涉及多个部门与跨县市,必须统筹协调,但19个一、二级流域尚未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制。发改、自然资源、住建、水利、环保等部门间各类规划统筹不够,水约束性指标不足、刚性不强。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极其珍贵,我们必须深入理解中央对湖北水功能的角色定位。”武汉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杨艳琳说,在先行区建设中要下好“四水四定”的先手棋,打破地域与部门分割,协同推进“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统筹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统筹协调城市水资源承载与用地规模;规划水土平衡、协调空间发展分布格局;调整人口空间布局;推动节水型企业与城市建设。

敬畏自然,实现人水和谐发展,湖北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肖梦吟】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