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做强产业、做大城市、做优环境、做多人口—— 襄阳加快在全国百强城市中进位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05日08:32 来源: 湖北日报

4月4日,正威襄阳新材料智造科技园年产25万吨低氧光亮铜杆生产线点火调试,计划本月投产。该园是华中最大的铜杆生产基地,项目投产后将应用于汽车制造及配套领域。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通讯员 谢勇 赵黄河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闯

4月4日,比亚迪襄阳产业园投产第10条生产线,全力冲刺上半年安装16条产线。该园区全部投产后,可满足年产60万辆新能源汽车装配,年产值达140亿元。

与此同时,投资216亿元的吉利硅谷等一批重大项目也在加快推进。

抢占新赛道,注入新动能。襄阳聚焦汽车产业转型和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两大重点”,全力打造“144”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

去年,襄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27.8亿元,从全国百强城市第49位升至第45位,首次跻身全国地级市20强、中部非省会城市第一位。

“力争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亿元!”站上新起点,襄阳市委擘画了未来3年发展新蓝图,打造万亿工业强市和“宜居韧性智慧绿色人文”现代化I型大都市,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冲刺工业总产值过万亿

今年一季度,襄阳市围绕23条产业链精准招商,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00余个,合同投资额超3000亿元,其中百亿级项目6个,实现开门红。

“招商引资是实现产业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抓手。”襄阳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该市新开工项目814个、总投资5935亿元,这些延链、补链、强链项目频频发力,为在全国百强城市中进位提供了重要支撑。

力争202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襄阳吹响了在全国百强城市中继续进位的新号角。

眼下,东风公司新能源乘用车S31项目马不停蹄推进,计划年内量产,年产新能源汽车12万辆。

全产业链谋划,全产业生态培育。今年以来,襄阳加快比亚迪、东风S31、中车集团新能源公交车和专用车、赣锋锂业5GWH储能电池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惠强隔膜、回天新材、广州天赐、湖北锂源等一批全产业链新材料企业,开工建设启成、骆驼、赣锋等汽车及电池回收项目。

襄阳市提出,力争2025年全市汽车总产量突破70万辆,整车和配套产值达400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20万辆。

坚持资源变产品、产品变产业,依托丰富的磷、钛、硅等矿产资源和光伏、风能等自然资源,加快实施总投资1300亿元的中化学、兴发集团、贝瑞特等一批百亿级项目,实现从自然资源到高附加值产品再到回收利用全产业链布局,打造千亿级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

推进“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行动,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装备制造、食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

高标准建设东津新区核心区

2月24日,襄江大道全线通车,从樊城区到东津新城中心区的车程由45分钟缩短至15分钟。

加快提升中心城市能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襄阳市努力打造中心城区“双300”(面积300平方公里、人口300万)、拥江而立的“宜居韧性智慧绿色人文”现代化I型大都市。

东津新区是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全省第一个城市新区,也是襄阳都市圈的核心区。

目前,东津新区概念规划及核心区8平方公里的“方城”建设规划基本完成,待向省委、省政府汇报后即启动。20平方公里建成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80平方公里交通路网基本形成。

为聚集人气,襄阳将中心医院、襄阳三中、科技馆、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及武汉理工大学分校区等优质公共资源布局东津,并即将启动建设国际会展中心、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

“高标准建设8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好商贸、金融、文旅、教育、医疗、会展及先进制造业园区等东津新城功能区,实现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统一。”襄阳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该市还将大力实施以老旧小区改造为重点的城市更新,打造半小时市区通勤圈和15分钟居民生活圈。加强县城建设,深入实施擦亮小镇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做好“交产城”融合文章

县县通高铁和高速公路2条以上,机场航线覆盖国内主要大城市,小河港区通江达海,客货运网四通发达……

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襄阳自古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美誉。该市提出,要变综合交通优势为发展胜势,推进“交产城”融合发展。

去年,襄阳建成通车枣潜高速北段、宜城汉江二桥、河谷汉江大桥,开工呼南高铁襄荆段和207国道襄阳段改建工程,新集水电站主河床成功截流,雅口枢纽全面建成。引进玉湖集团、浙江传化等一批大型物流企业,年货运量增至3亿吨,铁路物流园、公路物流园分别达15个、43个。

今年,该市将进一步织密交通路网,实施襄宜高速、襄阳机场改扩建等工程,开工襄阳至南阳高速,加快小河港疏港铁路等项目,努力将小河港打造成“汉江航运阳逻港”。

襄阳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将做好枢纽文章,立足“流量”争“留量”,以交通和物流现代化促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

放大“聚人”能力,推动文旅业提质升级,打造全国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提升“聚物”水平,推进物流业降本增效,到2025年主要港区铁路进港率达100%;补齐“聚财”短板,推动金融业增资扩容;抢占“聚信”先机,推动信息化强基赋能,形成数字经济、数字城市、数字治理三位一体发展格局。

【责任编辑:肖梦吟】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