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武汉市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城区之一,江岸区不断推陈出新,以优良的营商环境“赢商”“亲商”。
仅在去年,江岸区便在武汉市首创政务服务“三全三化”工程,实施279项“全生命周期”服务事项,打造全省首个楼宇“全生命周期服务e站”,营商环境考核连续4年稳居该市前列。
近日,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江岸区打包推出四十条“硬核”举措,持续降低经营、维权、创新创业等十大方面成本,助推营商改革“试验田”再升级。
专班贴身服务,“多证齐发”4天办结
“没想到这么快!从申请到拿证只隔了4个工作日。”6月25日,在江岸区政务服务大厅,后湖A10地块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负责人金晶对窗口服务人员连连竖起大拇指。当天,他一次性领取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6个证件。
以往类似项目办好这6张许可证,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为推进武汉第一个集中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尽快开工,江岸区工改办主动对接项目方,组织协调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江岸分局、江岸区行政审批局等多部门组建帮办代办专班,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
“我们没有想到的问题他们都考虑到了,大大提升了办理效率。”金晶说,专班第一次集中协调会上,在评估企业实际情况后,专班工作人员便提醒企业可提前同时准备多个许可证的申报材料。
依托专班提前介入,变传统“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多部门同步指导,为其量身定制最高效的报建‘路线图’,全程跟进审批环节,推动项目报建“快速通关’。”江岸区行政审批局建设类审批科负责人说,围绕降低全周期项目建设成本,该区将继续为项目审批松绑赋能,刷新“承诺可开工”速度。
创新“黑科技”,办税时间压缩5倍
新办纳税人登记信息确认需要多长时间?江岸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副所长宁颖给出的答案是2至3分钟。
今年该局在收集意见建议的过程中,有部分纳税人反映非工作日税收业务办理不及时。对于一线办税人员而言,表单审核、信息检索等环节操作费时费力。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快速开发出‘智税助手’,将之前需要手动审核、人工跨系统操作的办税流程转为‘线上化、自动化、智能化’操作,极大提高了纳税人的办税效率。”宁颖说。
“智税助手”上线后,辖区内纳税人线上提交完首次办税信息,系统可自动获取线上数据,根据不同企业类型自动办理“工商登记信息确认”“财务会计制度备案”“税(费)种认定”等事项。此前,窗口受理此类业务需耗时12-15分钟,而现在办理时长已被压缩至2-3分钟。
全天候受理需求不间断、大幅降低人工审核差错率、解放更多的人员处理复杂业务……自今年4月上线以来,“智税助手”已助推该局“非接触式”办税率超过93%,成功执行新开户信息备案60多户,正确率达100%。
跨区联动共管,全程护航企业“知产”
近年来,江岸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扩容提质马不停蹄,文化创意、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加速聚集,知识产权保护愈发成为“江岸造”走向更大舞台的重中之重。
6月5日,江岸区人民法院宣布联合黄陂区市场监管局,成功调解一起侵犯商标专用权的知识产权纠纷,这也是武汉市首例经司法确认的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案件。
早前,落户在江岸的某通信公司发现,注册地在黄陂的武汉某电子商务公司在其网店的宣传及链接中使用了该通信公司的注册商标。经黄陂区市场监管局多次沟通,双方虽达成初步调解意向,但在履行期限和法律保障上却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借助江岸区人民法院与黄陂区市场监管局共同建立的跨区域知识产权联合执法保护机制,江岸区人民法院法官夏露向双方介绍了“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在耐心的解释和疏导下,双方最终放下疑虑,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并在现场以司法确认的方式为行政调解上好了“保险”。
精准护航之下,2022年江岸区专利授权量37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00件,同比增长99.2%,高质量助力企业活下来、留得住、经营好。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文俊 通讯员 桂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