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最新播报

如何在冰上进行科考作业?科考队员这样克服“来自北冰洋的挑战”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03日18:02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历时78天,航行1.5万余海里,“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9月27日抵达上海,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考画上圆满句号。

今天我们一起来关注科考队员是如何在冰上进行科考作业的。在本次北冰洋科学考察期间,考察队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寻找合适的海冰作为“冰站”进行作业。那么如何寻找冰站?冰站作业究竟都干点什么呢?

寻找冰站 开展北冰洋海冰研究

总台央视记者 王楠:在经历了一夜的找寻后,“雪龙2”号今天终于发现了第一个适合做短期冰站的冰雪区域。目前,船侧的舷梯已经放下,探冰组的队员,正在冰面上探寻安全的作业区域。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大洋队海冰环境组组长 林龙:我们探冰的厚度,希望是在1米以上。我们从昨晚9点开始找适合冰站作业的海冰,找到早上7点钟,10个小时。这块冰虽然小一点,但是厚度是可以的。我们测量的厚度大概是1米3到1米7,是比较理想的厚度。

探冰结束后,安静的茫茫北冰洋冰原,迅速热闹了起来。科考队员们分成5个小组,来到了自己所属的作业区域。据介绍,像生物化学方面的作业,对冰面的洁净度要求较高,要尽量避免人为干扰污染;而像和物理相关的作业,则希望冰面相对平整一些。根据作业要求,短期冰站只有5个小时的冰上作业时间,在这仅有的时间内,队员们配合默契,马不停蹄加紧工作。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大洋队海冰环境组组长 林龙:我们布放的这个是海冰物质平衡浮标,主要是关注它的冰厚和雪厚的一个变化,还有冰温的变化。冰温的话,结合冰厚雪厚,可以反演海冰的能量平衡,一个季节性的演变。

据了解,本次北冰洋科学考察,设置了6个短期冰站和1个长期冰站,重点围绕海冰物理、水文、化学等科考项目展开作业。

新闻特写:来自北冰洋的考验

1

挑战一:北极恶劣的自然条件

这次考察队是在凌晨2点找到了合适的作业浮冰。尽管北冰洋的寒风呼呼作响,但是由于短期冰站只有5~8个小时的作业时间,时间不等人,所以队员们全副武装,防寒防风,迅速就位。

2

挑战二:冰面作业 体力消耗大

在北冰洋上作业,要克服的不仅是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还有体力的巨大消耗。在长期冰站作业期间,船上的吊车只能把设备和物资吊运到冰面上,之后的设备运输、调试、装卸,部分可以使用雪地摩托,大部分还要依靠人力。队员们用肩膀拖着绳子拉着雪橇,两人一组抬着设备,人工取冰芯、切割冰块,一勺一勺舀起水面新冻结的浮冰。对于部分工程类作业项目来说,难度更大。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 陈晓东:平时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有一些工装,不需要我们人进行太多的操作。但是在现场,大部分通过我们人力来完成,所以需要对实验装置进行轻便化的设计,使我们能够通过一两个人、两三个人的搬运,能够把实验装置移动到目的地,这是我觉得比较大的一个挑战。

【责任编辑:杨威】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