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光成长为横跨三大板块的多元化企业,宜都也跃升为全国百强县。
入冬以来,国内多个城市进入流感高发期,抗流感病毒药物奥司他韦的需求量急速上升。
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阳光长江药业,01558.HK)生产的可威,在国内奥司他韦市场常年占据90%左右的市场份额。宜都工厂连日24小时加班加点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
在宜都,东阳光集团(全称深圳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阳光)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23年来,东阳光先后十三次在宜都追加投资,累计投资额超过220亿元,培育了当地第一家上市公司东阳光长江药业,并将集团大环内酯原料药、冬虫夏草、电池铝箔等多个核心项目落户宜都。
“双百之恋”成就新型政商关系佳话
2001年,浙江籍商人张中能到宜都考察,为化成箔项目物色厂址。生产化成箔,能耗高,需要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在此之前,张中能曾看过很多地方,包括四川、湖南等地,但都不满意。
宜都地处清江和长江交汇处,水电资源丰富,加上有港口,水运便利。在与当地政府交流后,张中能很快就确定了合作意向,在宜都投资1.28亿元,建设化成箔工厂。
岂料合作刚一开始,东阳光就向宜都市政府索赔100万元。原因是暴雨导致电力故障,相关部门拉闸停电,未事先通知企业,给正在生产的东阳光造成巨额损失。
索赔事件后,宜都市委市政府反思,招商引资,不能一招了之,服务也要跟上。2004年,东阳光提出建一座火电厂。
宜都市委市政府了解情况后,组建书记、市长负责的专班,为东阳光申报火电厂项目。实际上,在县城修建火电厂,并不容易。项目经办人裴学中立下军令状,“项目跑不下来,就不回来。”儿子出生时,他还在北京跑项目。最终,历时三年,东阳光终于拿到了火电厂批文。
宜都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支点财经记者说,东阳光持续投资宜都,最看重的是当地的营商环境。
现任宜昌市委常委、宜都市委书记谭建国此前介绍,东阳光落户后,宜都先后派出六批干部当“保姆”,20年如一日驻厂上班,为东阳光排忧解难,让公司专心发展。
有当地政府政策的支持,23年间,东阳光不断将核心业务的工厂落地宜都,且创下了多个世界第一:全球规模最大的奥司他韦生产基地;全球规模最大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发酵生产基地;世界首创仿生态抚育冬虫夏草产业化基地。
“东阳光的工厂一直在建,没有停过,要么扩建,要么上马新项目。”宜都东阳光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如今,随着公司多次转型,东阳光的业务已由最初的电子新材料延伸至生物医药、健康养生三大板块,并培育了两家上市公司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东阳光科,600673.SH)和东阳光长江药业。
企业的持续扩张,给宜都当地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截至目前,东阳光在宜都有9000多名员工。“一到下班时间,工厂周边车水马龙,我们通常都会避开这个路段。”附近一位居民对记者表示。
宜都东阳光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支点财经记者说,宜都和东阳光之间有个“双百之恋”的约定,宜都进百强县,东阳光在宜都的产值超百亿元。
2001年,宜都的GDP仅有19亿元,全国县域排名505位;2022年,宜都GDP突破900亿元,全国百强县排名跃升至68位。
2020年,东阳光在宜都的产值已超190亿元。2022年,东阳光在宜都纳税10亿元,贡献了当地税收的半壁江山。2023年1月-10月,东阳光已在宜都缴税14.7亿元。
“宜都和东阳光彼此成就,东阳光在宜都的23年,也是宜都发展的23年。”宜都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
支点财经记者 王文华 摄
濒临破产药厂“逆袭”成上市公司
现在,当人们提起抗流感药物奥司他韦,首先会想到可威。鲜为人知的是,可威所属的东阳光长江药业的前身,曾是宜都一家濒临倒闭的药厂。
2002年,当地的昌鹤药厂经营出现困难,东阳光以90万元价格收购该药厂,由此进入生物医药领域。此后,在昌鹤药厂的基础上,东阳光重组成立东阳光长江药业。
转折发生在2006年,公司获得罗氏关于奥司他韦在中国的专利授权许可。东阳光长江药业将在国内生产和销售的奥司他韦产品命名为可威,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司逐渐成长为龙头企业,跃居全国药企百强。2015年,东阳光长江药业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宜都第一家本土上市公司。
多年来,可威贡献了公司九成左右的销售额。据支点财经记者统计,2013年至2023年上半年,可威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额突破160亿元。2019年销售额接近60亿元,创造行业“销售神话”,东阳光长江药业的业绩也刷新了历史高点,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2亿元、19.2亿元,同比增长147.9%、103.57%。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由于人口流动性减少,可威销售额随之下降,东阳光长江药业营收和净利润均大幅下滑。
近两年随着人员流动及社交活动恢复正常,可威的销售出现反弹。2022年,可威实现销售额30.9亿元,同比增长457.66%;今年上半年,可威销售额28.8亿元,同比增长186.4%。
2022年,东阳光长江药业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5亿元、7660.3万元,同比增长309.8%、113%;今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32亿元、10.3亿元,同比增长148.1%、3238.9%。
近期,流感等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东阳光股价持续拉升。截至12月18日上午收盘,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价报9.27港元/股,总市值约81.6亿港元。相较于10月份股价最低报6.14港元/股,增长约50%。
不过,东阳光长江药业并不满足于“一款单品打天下”。2008年,公司开始研发胰岛素原料药及制剂。目前,东阳光长江药业的胰岛素产品已经商业化,尽管业绩占比不高,但市场潜力很大。
目前,东阳光长江药业共有5款胰岛素产品在国内获批上市,分别为重组人胰岛素注射剂、甘精胰岛素注射剂、门冬胰岛素注射剂、门冬胰岛素30注射剂、精蛋白人胰岛素混合注射剂。
2020年,胰岛素工厂在宜都开工,总投资25.7亿元,项目共分为三期。目前,一、二期项目已投产,年产制剂1亿支。第三期项目正在扩建中,预计2024年完工。全面投产后,三期项目年总产量将达1.6亿支,年销售收入100亿元。
东阳光长江药业执行董事、副总经理李爽对支点财经记者表示,今年1月-10月,胰岛素系列产品累计销售超70万支,销售额超5000万元。国内胰岛素市场约200亿元,未来希望东阳光长江药业可以占据10%-20%的市场份额。
东阳光长江药业还在开拓美国市场。李爽表示,东阳光将向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递交上市资料,如果顺利通过,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等产品明年底将在美国上市,公司将成为第一家进入美国胰岛素市场的国内药企。胰岛素未来有望成为公司下一个百亿药品。
新能源材料布局首选仍在宜都
东阳光不仅把最重要的生物医药板块放在宜都,还将另一新材料项目低碳高端电池铝箔生产基地落地宜都。
2021年11月,投资105亿元的电池铝箔项目在宜都开工。项目分为三期,全部投产后年产能可达20万吨,产值达80亿元,贡献税收5亿元。
电池铝箔业务隶属于东阳光科,该公司于2003年借壳上市,业务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高端铝箔、化工新材料、能源材料四大业务板块。2022年,东阳光科实现营收117亿元,净利润12.4亿元,其中,高端铝箔营收40.3亿元,占总营收比重最高。
近日,宜都电池铝箔一期项目已经启动试生产,预计本月正式投产,明年6月全面投产后,年产量将达6万吨。
铝箔是电池电芯的关键辅材,能提高电池充放电的效率和使用寿命。以往,铝箔在电池成分中较为隐秘,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之前,市场关注度不高,高端市场主要被日韩企业垄断。新能源汽车行业迅速发展,上下游产业链也被带火,铝箔越来越受关注。
宜都东阳光电池铝箔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从政表示,目前国内生产高端铝箔的企业不超过10家,实际年产能仅28万吨,预计2025年年需求量将达到70万吨,市场空间很大。
高端铝箔供不应求,很关键的一个因素是技术门槛高,满足条件的企业有限。“当前,主流电池铝箔厚度在13微米,改进技术水平和工艺后,我们的产品厚度可缩小到9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三分之一,最薄甚至可达4.5微米。”李从政对支点财经记者说。
据悉,在项目启动试生产前,比亚迪、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国内电池巨头都已来接洽过合作。
“目前行业里成材率最高达70%,比如说,1吨的原料可以生产700千克的电池铝箔,其余300千克就废掉了。”李从政说,东阳光生产电池铝箔,要不断提高生产工艺、提升产品品质,同时减少损耗。
对于将电池铝箔项目落户宜都,东阳光董事长张寓帅此前表示,宜昌地处长江经济带重庆、武汉、上海三大汽车制造基地中心,区位优势明显。
东阳光的电池铝箔项目也带动了宜都上下游配套的快速跟进。今年年初,宜都市委书记谭建国介绍,近两年,有17个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相关项目落户宜都,产值将突破800亿元。仅2022年一年,就有8家新能源材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宜都,总投资近3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