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奋进2023“荆”彩回眸】十一连丰诠释“三农”担当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9日08:09 来源: 湖北日报

11月2日,咸宁市咸安区向阳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水稻种植基地,数台大型收割机在金色的稻田里来回穿梭、收割。

9月19日,在位于鄂州的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水稻育种试验基地,育种专家在试验田里查看水稻长势并做好记录。

3月11日,在武汉市江夏区舒安街未来家园现代农业园立体水培馆内,一排排整齐的立体支架上,苦菊、小奶白菜等品种的蔬菜长势喜人,工人在进行管理。

11月24日,老河口市竹林桥镇王李岗村村民在收割水稻。

10月24日,浠水县汪岗镇千亩晚稻示范区亩产双双突破1000公斤。

粮安天下

仓廪实,天下安。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之年。夯实农业基本盘,责任极大,分量极重。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省粮食总产量555.4亿斤,连续11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丰收答卷,折射出我省粮食供给保障能力稳步提升,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农业强国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增强了我们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信心和底气。

目前,全省冬小麦与油菜长势喜人,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000多万亩、1900万亩,面积稳中有增,为明年湖北粮食丰收打下基础。

“粮袋子”是怎样鼓起来的

夯实责任

激发政府和农民两个积极性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粮食丰产的前提是播种面积稳定。

我省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连续4年,省委、省政府细化分解粮食生产目标,将粮食生产指标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层层传导压力,月会商、季调度,形成几级书记抓粮食的良好局面。

各级各部门细化措施,打造责任闭环和工作闭环,复耕撂荒地、开发冬闲田、发展间套种,千方百计挖掘粮食面积潜力。

一系列政策“大礼包”直通田间地头。全省年前提前下达2023年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等共76.9亿元,有效激发地方政府和农民的两个积极性。今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7060.5万亩,同比增27.07万亩。

种下去,更要管好。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各地冬春田管、冻害恢复、虫口夺粮,在关键农时,组派专家组奔赴各地生产一线,全面推动重点措施和关键技术落实落地。

受异常气候影响,今年我省水稻“两迁”害虫发生明显重于常年。各地筹措1.4亿资金投入病虫害防控,组织1.7万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科学防控,成功挽回粮食损失约83亿斤。

强本固基

把更多农田变成良田

寒冬腊月,团风县淋山河镇刘坳村,收割后的稻田又吐出绿苗,大地宛如披上“绿色冬装”。

这里种植的是绿肥作物紫云英,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量。全省每年利用冬闲田、果茶园,种植苕子、紫云英、油菜等绿肥作物200万亩以上,“养地”增肥,亩均可减少化肥用量10%到20%。

冬种绿肥是我省提升耕地质量的举措之一。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省打出一系列“组合拳”,让更多农田变良田,“藏粮于地”,把“饭碗”端得更稳。

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党政同责,严格考核、终身追责、一票否决,坚决守住我省耕地保有量6925.25万亩和永久基本农田5950万亩的两道红线。

省级财政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今年共落实配套资金17.85亿元,用于支持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市县农田水利工程管护给予补助。截至10月底,全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600余万亩。

用地更“养地”。大力开展化肥减量增效、退化耕地治理和节水农业,全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耕地质量等级达4.6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当下,从江汉平原到鄂北岗地,从大别山麓到鄂西腹地,随处可见“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产量高”的现代农业图景。

双轮驱动

合力“守牢”粮袋子

在耕地、水等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粮食高位增产?

湖北给出最佳答案:靠科技找出路,向改革要动力。

解决种子“芯片”。今年,我省出台种业振兴行动计划,设立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研发农作物、畜禽、水产品新品种。投资1.1亿元的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新库开工。一批叫好又叫座的良种涌现。

良种配良法,种出“吨粮田”。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发布6大作物、5大高效吨粮模式,挖掘现有耕地潜力、提升粮食单产,今年累计推广1300万亩以上。

启动“小田并大田”改革试点,10个县市区通过“小田并大田”方式,解决耕地细碎化问题,推动农田“优质、集中、连片”,促进增产增收。全省社会化服务升级,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6894.6万亩次,服务小农户468.7万户次。

最是丰收重千钧。十一连丰只是奋斗的新起点。

眼下,全省1000多万亩冬小麦、1900万亩油菜长势喜人。广袤的田野正在孕育新一季的丰收图景。

现场直击

夯实粮安基础

我省水利投资再创新高

隆冬时节,杜家台分蓄洪区蓄滞洪和安全建设工程现场,施工如火如荼。这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投资30亿元的工程建成后,将为分蓄洪区安全启用创造条件,可及时有效分蓄长江、汉江超额洪水。

据了解,截至11月底,全省落实水利投资694.1亿元、同比增长18.6%,全省在建水利项目2023个,建设规模、投资强度位居全国前列,创历史新高。

“湖广熟,天下足。”我省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灌区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

在漳河灌区改造工程现场,“十四五”重要控制性工程四干渠正在紧张施工中;在天门市绿水堰水库灌区,一台台挖掘机正在清淤作业,为明年春灌准备;浮桥河、武穴北、太湖港等大型灌区项目,也在提前施工。截至12月25日,全省大中型灌区今年已完成投资15.58亿元,占今年计划投资的105%,提前完成水利部任务。

在保障农业用水同时,一批农村水厂加快建设,让农民喝上好水。

在武穴,总投资5.1亿元武穴市水厂及管道工程现场正加足马力施工,项目建成后,受益人口近60万人;

在远安,九里岗水厂扩建项目正在冲刺春节前完工,水厂建成后将与全县39个小水厂连通,供水人口8.8万人,相当于之前的25倍;

……

截至11月底,全省79个农村饮水工程完成投资77亿元,929万农民将喝上好水,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8%,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作为全国第一批省级水网先导区,全省各地正加快推进“荆楚安澜”现代水网建设,截至目前,我省53项省级项目已开工25项,牢牢守住流域安全底线。

新闻回访

“女粮王”毕利霞为全国粮农传经送宝

联系开春后用种、指导社员播种绿肥,组织农机手检修保养……寒冬腊月,监利市精华水稻合作社负责人毕利霞每天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

“多种粮、种好粮,明年更有信心。”忙碌间隙,毕利霞打开了话匣子。

近年来,精华合作社在监利市黄歇口镇及周边乡镇推广“稻―虾”“稻―油”“稻―稻―肥”等多种综合种养模式超过2万亩,每亩增收500到2000元。此外,合作社每年为3500余户小种植户提供耕、种、防、收等服务,年服务量达12万亩次,节本增收上千万元。有了“田保姆”加持,黄歇口镇粮食年产量已达2亿斤以上,成为监利市双季稻面积最大的镇、粮食产量最高的镇。

粮食种得好,更要卖得好。今年最让毕利霞高兴的是,“江汉大米”区域公共品牌崭露头角,监利市着力打造以“监利大米”为代表的荆州稻米品牌。“过去我们卖大米,将来我们更要卖‘品牌’。”毕利霞介绍,未来,合作社将全面对标“监利大米”标准,多种粮,种好粮。

粮种得好,国家也为“女粮王”点赞。今年11月,她代表湖北在第五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论坛上作典型发言,为全国粮农传经送宝。

专家点评

把“中国饭碗”

端得更稳更牢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湖北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在全国粮食安全格局中地位重要、潜力巨大。近年来,湖北紧紧围绕“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积极主动作为,着力优化粮食生产结构、调优粮食种植品种、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提振育种创新体系和产业化水平,多措并举实现粮食生产11连丰,体现了端稳“中国饭碗”的湖北担当。下一步,要着重围绕国家给湖北划定的水稻、小麦两大品类产能提升任务,在粮食单产提升、粮食品质提升、粮食商品率提升三大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增强粮食稳定安全供给能力、提升粮食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种粮有收益,“饭碗”更牢固。

(湖北省社科院农经所副所长 王薇薇)

数说

全省粮食总产555.4亿斤

同比增7.17亿斤,增幅1.3%

粮食播种面积7060.5万亩

同比增27.07万亩,增幅0.4%

粮食单产393.33公斤/亩

同比增3.6公斤/亩,增幅0.9%

累计建成

高标准农田4600余万亩

占现有7112万亩耕地的64.8%

占59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的77.5%

全省找回流失耕地89万亩

各类农业生产

社会化服务组织达3.4万个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

9234.17万亩次

服务小农户620.24万户次

截至11月底,

全省落实水利投资694.1亿元

同比增长18.6%

全省在建水利项目1864个

全省79个农村

饮水工程完成投资77亿元

929万农民受益

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8%

本版文字: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彤 艾红霞

本版图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朱熙勇

魏铼 任勇

通讯员

熊利兵 李雯艳 谢勇

【责任编辑:王会】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