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有荃先生给周古平讲章草技法
文 / 周古平
风格是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标志着一个书家艺术生命的成熟。谷有荃先生用一生的奋斗和追求,形成了独特的章草艺术风格。
谷有荃(1927-2010)别号虚斋,湖南耒阳人,当代著名书法家、 篆刻家、书法教育家。早年受教于岭南著名书法家麦华三,后又师事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著名金石书法家唐醉石。曾任湖北省文史馆馆员,湖北经济学院教授,《书法报》顾问,东湖印社社长等。
谷有荃先生真、草、隶、篆诸体皆擅,尤以章草、篆书、篆刻 饮誉海内外。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暨南大学教授陈初生称赞 谷有荃先生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优秀承传创新者。”评价其章草则说: “ 当代海内章草大家,东部有王蘧常先生,南部广东莫仲予先生,北方有陈巨锁先生,华中则首推谷有荃先生了。他们是当今章草艺术的杰出代表 ”。
谷有荃章草艺术风格有哪些显著特征呢?
一、意蕴文气
谷有荃的章草充满书卷之气,洗尽铅华,离尘脱俗,不践前人,不落窠臼。
“意蕴文气 ”与书家的人品和学养有关,人品越高,学养越深,则“意蕴 ”越厚,意境愈远。书法虽出自于手,实则来源于心。历史上那些学养深厚的人,总让人觉得他们万般神奇,意趣流淌在字里行间。
谷有荃章草《洛神赋》
谷有荃的章草长卷《曹植·洛神赋》是最能诠释“意蕴文气”的。这幅作品的从容写来,既能让人感受到曹植的词采的华美,又能让人领略到书者的心情。读完作品,仿佛能看到作家、书家与洛神的邂逅,睹洛神美丽绝伦,作家、书家缥缈迷离。这是任何临摹都无法产生的审美意境。谷有荃先生的章草为什么总能让人浮想联翩呢?因为,他用章草的外在形式,显示其内在的精神情感,他将情与景、形与神、法与意交融在一起,让观赏者与作者以及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处在“亲切的交谈之中”,让文字和洛神仿佛具有了生命活力。
古人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判定“书家”与“书匠”的重要标志是作品中流露的精神。清代著名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谢兰生在他的《书诀》中谈到:“法可以人人而传,精神兴会则人所自致。无精神者,书虽可观,不能耐久索玩。无兴会者,字体虽佳,仅称‘书匠’”。反观现在许多书法作品,作者书法功力很好,但就是无法打动人,究其原因就是缺在意趣上。
谷有荃章草《洛神赋》局部片段
谷有荃所书的《洛神赋》我临摹过数遍,越写越觉得谷先生能探文墨之妙道,取意象于万类,情趣蕴酿于心,雅韵流溢于外,作品沁人心脾,耐人寻味。元代著名书法家盛熙明在《法书考·笔法》中谈到:“夫书者,心之迹也。故有诸中而形诸外,得于心而应于手”。谷先生富有情趣的作品,来源于富有情感的笔调,来源于心无旁骛的心境。只有达到了这种“意生法中,趣在法外,意法相生,心手相应”的境界,才能创作出章草《洛神赋》这样姿仪雅丽的作品。
当然,谷先生这种“意蕴文气”的风格不纯粹是靠精神。他首先是掌握了章草的笔墨技巧,在“法”上炉火纯青,才能进入“意”的境界,并可以将内心世界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
谷有荃先生是个大学者,他根植传统,广泛涉猎。其篆刻以秦汉印为宗,融汇各派各家之长,印风浑厚凝重。他长期从事书法教育工作,学术研究严谨执着。他的章草既能从古人处汲取营养,又能在规矩法度上打牢基础。这样,自然能出入古今,波澜老成。由此达到以古人之意理,写自己之心声;以前人之法度,抒自己之意趣。
二、气韵生动
东汉崔瑗在《草书势》中用了许多动物世界中的场景来比喻草书:描写章草的形态之美,他用“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形容章草的笔法之美,他用“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中规”。介绍章草的结体之美,他用“山蜂施毒,看隙缘巇;腾蛇赴穴,头没尾垂”。这应该说是章草最初的审美特征。
不同时代的书家对章草之美进行过不同的演绎。谷有荃先生通过毕生的追求将章草之美表达为“气韵生动”。他的许多作品流露出一种生命力,他的个性、学识、修养、天赋在笔墨中倾泻。其作品生动的气韵表现在三个方面:高古的气势,优美的节奏,充沛的笔力。
谷有荃章草《千字文》局部
追求高古之气是古往今来许多大书法家追求的一种境界,谷有荃章草文字形态古朴,线条古拙沉实。他的章草《千字文》秉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与那些轻浮的、浅薄的、杂耍的所谓书法形成鲜明的对照。有专家评价谷有荃的章草《千字文》高古沉雄,因以寄尽意,由技进道,传魏晋之风骨,存汉唐之雄风,显文墨之正象。这种百看不厌的作品,在于全篇有博大之志气,单个字有耐嚼之味。谈其“形”美,是作品的“部件”构成了优美字形和章法。谈其“势”美,是因为作品的点画构成了形体内在的好的运行轨迹。点画成为其有形之形质,笔势成为其无形之气机,有形为实,无形为虚,虚实结合,使他的章草作品在宣纸上产生奇妙的效果。可以这么说,谷有荃章草的高古之气不是刻意做出来的,而是他多年积淀、操纵自如地表现出来的。另外,笔势是他表现高古之境界的手段,神,凝于笔墨之中;气,出于笔墨之外;筋,如血脉在点画中自然流动。由此,构成了谷有荃章草《千字文》的强大的生命气象和感染力。
谷有荃章草《北国风光》
谷有荃章草的节奏之美流露于纸素之上,飘逸着一种动感之美。他的章草联“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幅作品,用笔的节奏明快,墨色鲜活。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轻、重、缓、疾”和由此派生出来的若干笔法,形成富有乐感的节奏,让挺拔的线条组成阳刚之美,让柔和的线条组成阴柔之美,让枯涩的线条组成老辣之美,让温润的线条组成凝炼之美。整幅作品的生动,来源于每个字:“空”,静如虎卧平岗;“翔”,动如飞鸟游天;“鹰”,如飞瀑泻崖;“击”如乱石穿云。优美的节奏,虽然有快慢、轻重之分,但能看出书者的匠心,他在追求一种动态之美的平衡,让心灵之烟华入纸,让风采之双翼振飞。初唐虞世南谈到韵律时曾感慨:“迅速虚实,若轮扁斫轮,不疾不徐,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口所不能言也”。(《笔髓论》)
谷有荃章草《鹰击长空》
清代书画家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用笔》中谈到:昔人谓笔力能扛鼎,言气之沉着也。凡下笔当以气为主,气到便是力到。应该说笔力是产生气势的物质基础。谷有荃章草充沛的笔力是建立在深厚的功力和圆熟的用笔基础之上的。他的六尺整张作品《苏东坡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这两幅画作品笔中发力多,线条稳定流畅,大部分字以肥为主,且肥而有骨,肉丰而力沉,点画运行之间,流畅遒劲。许多鉴赏家评价:谷有荃先生的章草肥不露肉,宽不掩秀,笔力充沛,韵味无穷。还有一些书家赞曰:谷先生章草笔中有物,物中有力,沉着平静,苍劲凝练,倾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
谷有荃章草《赤壁怀古》
三、融篆入章
启功先生高度评价谷有荃篆书石鼓文和小篆苏东坡赤壁赋。吴丈蜀先生看了谷有荃的大篆四条屏《文天祥·正气歌》后誉之“铁画银钩”。金石学家沙曼翁称赞谷有荃“书艺功底深厚”。
谷有荃的篆书、篆刻深受其老师唐醉石先生的浸染。谷先生在石鼓文的临摹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他拟补而成的石鼓文八条屏深契石鼓原石神韵。谷有荃以史游、皇象章草为底子功,然后融入各类篆书笔意,糅入周金鼎彝、楚器铭文、汉碑汉简等古文字风格,创作出古意盎然,圆通遒劲、盘纡奇崛的“谷式章草 ”。
谷有荃章草《屈原列传》
谷有荃章草长卷《屈原列传》是一幅经典之作。粗细匀称的笔画、优美含蓄的运笔、朴素古拙的气息与原文沉郁顿挫的文风、咏叹反复的语气遥相呼应,让一个遭谗去职、流放他乡仍关心朝政、热爱祖国的屈原跃然纸上。
《屈原列传》这幅作品金石气、书卷气兼而有之。从篆书角度去看,作品笔力雄健,如金出冶;从章草角度去看,它具备所有的章草艺术特征:隶意草韵,删繁就简,古拙朴茂,厚重凝练,自成一隅,重笔在尾,寓欹于正,感情书写等等。
陈初生教授评价:“谷有荃先生的章草先从急就章入。在章草盛行时期的那个历史制高点上与张芝、史游对话。有了这个坚实的基础,再把自己篆书的优势融入其中,就形成了沉雄高古、不激不厉的书风,无飘浮气,无躁气,无火气”。美术理论家鲁慕迅说:“谷有荃先生的书和印都有很深的功力,筑基秦汉,兼融各家,笔迹刀痕,处处显示其功力之美”。
其实,在清末民国初年第三次章草复兴的大潮中,也有几位融篆书入章草的书法家。但是,谷有荃的风格迥异。被称为“三百年来第一人”的沈曾植,贯天人之奥,会中西之通,出于百家诸子,长于知类通达。他取法简牍中的章草和近于章草的篆、隶之意,又糅入倪元璐、黄道周书意,形成险峭、生辣、苍劲之书风,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谷有荃与沈曾植的不同点在于结字风格不同。谷先生结字时常常是先将四周充满,留出空地,寓欹于正。王世镗穷通书体嬗变之规律,精研《爨宝子》与章草,其书古雅纯正,有《爨》的古朴、简牍的奇崛。于右任称赞王世镗“古之张芝,今之索靖,三百年来,世无与并”。在许多评论家看来,谷有荃充沛的笔力是王世镗所欠缺的。王蘧常先生是学识深厚的章草大家,他从50岁左右开始精心研究《居延汉简》《武威汉简》等,欲化汉简、汉帛、汉陶于一炉,拓展章草领域。其作品篆味十足,气势恢弘,蔚为大观。谷有荃先生也是融篆入章,但是他一改王蘧常章草盘曲过分难识之弊,加强了章草的自然美和抒情性,兼顾了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将遒健雄浑、峻峭方整之美与秀逸摇曳、含蓄潇洒之美巧妙结合。从而,形成了“意蕴文气、气韵生动、融篆入章”的风格特征。
参考文献:
1、谷有荃:《书法篆刻作品集》
中国文史出版社
2、陆祖鹤:《章草通论》
人民美术出版社
3、刘小晴:《书法创作十讲》
上海书画出版社
4、周俊杰:《书法论评集》
河南美术出版社
5、尤中会:《翰墨述要》
中国文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