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乡野十余载
贫寒与挫折
没有磨去他的锐志
嘉祐龙虎榜
他引领了“一门六进士”的考场传奇
……
他就是千古醇儒——曾巩
CCTV-1央视综合频道3月8日晚八点档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
第十一期曾巩篇正式播出
央视频APP同步推出
“文脉探访团”成员撒贝宁、杨雨、林岩
将寻访曾巩的传奇人生
从田头耕夫到文坛巨匠
他促成了“一门六进士”的传奇
曾巩《墨池记》(节选)
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有足够的毅力和决心,普通人也能实现逆袭。曾巩的一生,正是处于不断磨砺的状态。在父亲离世后,曾巩一力承担起“曾家大家长”的责任,终日操劳于一家十几口的大小事务。艰难的生活无法磨灭曾巩内心的理想,即使生计忙碌,他依然能够发出“岂能易而志彼哉”的感叹。在南丰耕读期间,曾巩坚持以文传道,创作了《墨池记》《南轩记》《学舍记》等众多千古名篇。
在“唐宋八大家”中,曾巩没有显赫的名号与官职,但他却凭借自己非凡的文学才华深受世人推崇,带领兄弟们成就了“一门六进士”的美谈。本期节目中,由主持人撒贝宁,中南大学中文系杨雨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林岩教授组成的“文脉探访团”,将穿越到公元1055年的北宋南丰县,见证曾巩亦耕亦读背后的漫长坚守。
有一种知己叫曾巩与王安石
再现“迂大夫”和“拗相公”的友谊
曾巩《圣贤》
圣贤性分良难并,好恶情怀岂得同。
荀子书犹非孟子,召公心未悦周公。
况令树立追高远,而使裁量属闇蒙。
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
人生难得是知己,曾巩与王安石的友谊便是如此。能够像他们一样,收获一个可以彼此鼓励、互相激励的朋友,何尝不是一件幸事。“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王安石在《赠曾子固》中高度赞叹曾巩的文学修养,而曾巩也曾反复推荐王安石“此人古今不常有”。年少结识的他们一见如故,在科考落榜的失意之时,曾巩也常常与好友王安石书信倾诉。
不过,由于曾巩在与王安石推行新法时的步调不一致,两个人的友情很快就出现了危机。无法全面支持王安石,又不忍再伤知己之情,曾巩最终选择自请离京,开启了自己长达十二年的外放生涯。晚年他们摒弃前嫌重归于好,在曾巩人生最后的时光里,王安石甚至“日造卧内”陪伴左右。
本期节目中,观众将看到曾巩与王安石这对“迂大夫”和“拗相公”非同一般的友谊。
为任一方、转徙七州
政德遗爱百世,成就济南人文名片
曾巩《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自请外放的这段时间,对曾巩是一次人生的历练,同时他的“励志爽文”也开启了进阶的新篇章。越州、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曾巩在十二年间转徙七州。“除其奸强,而振其弛坏,去其疾苦,而抚其善良。”齐州任职期间,曾巩始终坚持以仁义之心对待百姓,为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竭尽全力。他肃清霸王社、修建北水门、疏浚大明湖……解决了困扰当地已久的水患问题,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居者有余蓄,行者有余资。”在本期节目最后,主持人撒贝宁将携手曾巩来到数百年之后的齐州——山东济南。因曾巩而闻名于世的趵突泉,如今依然生生不息地喷涌,这眼“天下第一泉”也成为济南享誉世界的一张名片。三馆广场、济南图书馆等现代充满人文气息的场所,是今日“齐州”经济文化繁荣的象征。
曾巩的一生充满坚韧与才华
他的文章
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他坚守奋斗的故事
也为万千学子树立了榜样
更传递出一种奋勇拼搏的人生力量
今晚来《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
一同见证曾巩的励志人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