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白云怡 刘彩玉】中国外交部12日宣布,德国总理朔尔茨将于4月14日至16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2日在记者会上介绍说,德国总理舒尔茨访华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同他会见,李强总理将同他会谈,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毛宁说,今年是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方愿同德方以此访为契机,推动中德关系取得更大发展,共同为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这是朔尔茨自2021年12月上任以来第二次访华。“这一次,朔尔茨将访华3天,此前他从未对一个国家进行这么长时间的访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日前报道称,朔尔茨预计将访问成都、上海、北京三座城市。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报道,从博世、巴斯夫到大陆集团,许多德国公司都在重庆投资,在上海周边的太仓也有500多家德国企业。
中国德国商会华东及华中地区执行董事兼董事会成员马铭博(Maximilian Butek)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期待朔尔茨总理对中国的访问能在两国间建立起“坚实的合作与交流基础”。尽管中国市场增速较往年有一定放缓,但大多数德国企业仍然看好。据“德国之声”报道,大众汽车集团11日宣布,计划在中国投资25亿欧元,以扩大其在安徽省合肥市的生产基地和创新中心。
不过,在《法兰克福汇报》看来,德企在华业务不再意味着一定会成功。中国政府正在推动德国以前强势的行业,如汽车工业。有调查显示,许多德国企业认为自己在产品质量和技术方面仍然领先,中国的竞争者在成本效率和创新速度方面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对此,中国欧盟商会前主席约尔格·伍德克表示,德国企业选择了“战斗而不是逃跑”。
分析认为,朔尔茨在两年内两度访华凸显两国在经济上的高度关联。德国经济研究所(IW)援引德国央行的数据分析显示,2023年德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同比增长4.3%,总额达119亿欧元,创下历史新高。“尽管努力向其他市场多元化,但德国经济在许多产品和原材料方面仍然高度依赖中国。”美国媒体援引IW的研究认为,2022年至2023年,德国一半以上依赖从中国进口的产品类别的份额几乎没有变化,某些类别的依赖度甚至有所增加。
朔尔茨此访亦正值欧盟酝酿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之际,所谓“中国产能过剩”的议题近期也在欧洲引发讨论。德国社民党经济论坛副主席、德国联邦经济部前国务秘书马蒂亚斯·马赫尼希日前在北京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德国现在确实有关于中国“产能过剩”的讨论,但双方需要保持开放沟通,达成相互理解,找到一个智慧的解决方案,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并从经济交流中实现互利共赢。他表示,以电动汽车为例,其实两国有很大的合作潜力,在该领域的决定“应由企业做出,而不应由政治因素主导”。
朔尔茨此访也面临欧洲内部的压力。“德国在对华贸易关系上的模棱两可削弱了欧盟的一致性。”法国国际广播电台12日称,“法国不满德国披着实用主义的外衣,只追求眼前利益而不惜损害欧洲的整体利益。”报道同时称,在欧盟考虑提高中国汽车进口关税时,梅赛德斯-奔驰公司的老板却呼吁降低关税,称“市场经济应让竞争发挥作用”。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俊杰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朔尔茨在欧洲“去风险”的呼声中“顶雷”访华,既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也出于务实的考量。这也显示出,无论政党如何轮替,德国政府最终都会走上务实平衡的外交轨道。他表示,中欧关系一向有“中德”“中法”两个“引擎”。如果中德关系能够得到务实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果,中法关系也有望跟进,这将为中欧关系走出前些年的冷淡、实现健康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