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在思接千载中探寻中华文明密码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8日08:09 来源: 湖北日报

□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阅读提要

考古之旅是发现历史实证资料的探索之旅,也是不断刷新认知的进阶之旅。让考古事业被更多人“看见”,让更多文物走近大众,仍待我们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持续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把保护与传承的每一步都走稳走实。

一号墓椁室盖板上有墨书文字,是典型的楚系文字;一号墓中发现的大鼎口径,大于已知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铸客大鼎)……在4月16日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国家文物局发布了考古发掘的迄今楚国最高等级墓葬——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的最新发现,楚国历史的封土正被层层揭开。

考古之旅是发现历史实证资料的探索之旅,也是不断刷新认知的进阶之旅。“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在楚国长达八百年的历史中,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问鼎中原”的霸主楚庄王,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武王墩墓的墓主究竟是谁?楚人的生活什么样?楚国东迁后的历史文化还有哪些细节?从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到“进入”具体的历史场景,考古新发现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崭新的门。

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尘封于岁月长河的历史细节,承载着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彰显着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在广袤土地上,在历史典籍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文明弦歌不辍、文脉绵延不绝。今天的人们热烈而深入地参与考古的讨论、互动,可以对历史的真容看得更真切,也能对未来的走向瞄得更精准。

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考古发现是不可替代的文明课堂。在这一文明课堂里,人们可以从遗迹遗物中感知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在思接千载中追问“何以中国”;可以摆脱对历史情节的空洞想象,更直观地理解先人的思想观念、生活习俗和审美取向,深切体会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可以更好解码文化自信的实物载体,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将传统文化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岁月的长河积累了丰厚的文化遗产、积淀着多彩的文化基因。由于缺乏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时期的文献记载,回答诸多未解之谜只能依靠考古学特别是田野考古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每一项考古新发现,都在填补历史链条的缺环。从海昏侯墓等的发掘保护,到三星堆考古发掘持续“上新”,再到揭开武王墩墓神秘面纱,不断突破、日益丰硕的考古成果,活化了历史场景,丰富了历史内涵,也增强了历史信度。

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物质载体。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其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不可估量。对中华文明之源的探寻,注定是艰辛且漫长的。让考古事业被更多人“看见”,让更多文物走近大众,仍待我们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持续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把保护与传承的每一步都走稳走实。

【责任编辑:刘建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