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逻辑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3日08:00 来源: 湖北日报

□ 罗永宽 王文浩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在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必然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理论指引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新时代引领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和基本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必须坚持”。“坚持人民至上”回答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依靠谁”和“为了谁”的问题。“坚持自信自立”和“坚持守正创新”强调了对待中华文明应当葆有的历史自信和辩证态度。“坚持问题导向”和“坚持系统观念”明确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方法策略与整体布局。“坚持胸怀天下”为推进“两个结合”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拓宽了认知视野与发展空间。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了具体部署。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独特的理论优势和突出的实践品格,科学谋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明确了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和“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则是对完成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主要任务的总体性安排与具体要求,为铸就中华文明新辉煌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两个结合”的必由之路。“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深入推进“两个结合”,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各自具有的积极因素具体地、历史地统一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时代任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实现理论、现实和历史三重逻辑的辩证统一。

赓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以“两个结合”的理论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博大精深,孕育出积厚流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脉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契合性。中华文明对天下为公的向往,对富民厚生的追寻,以及展露的自强不息精神风貌等,与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愿景、社会主义理想和革命精神等彼此融通。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着的理论体系,中华文明同样具有开放包容的特征,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因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迫切需要以“两个结合”推动新文明创造。

弘扬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百余年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兼具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和中国风格的先进文化。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革命文化的精神表征,蕴藏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密码,更是激励和指引全党及全国各族人民坚定理想信念、以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迈进新征程和建功新时代的精神符号。在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时,既要提升革命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感召力,传承其价值内核,还要着眼于时代要求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发扬革命传统,充分发掘和利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蕴蓄的精神力量。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萌生和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在精神文明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是当代中国精神的生动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美好期待。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仅要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夯实全社会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更要培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传递文明新风尚,努力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以中国式现代化焕新中华文明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统一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

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赓续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不仅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纵观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及其取得的现代化建设成就,无不植根于丰富多样的文明传承和文化赓续,显现出别具一格的文明特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生长出来的现代化,继承并发扬了中华文明的优良品格,其所绘就的文明画卷衍生于中华文明长河,充分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营养。

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新生。中国式现代化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而是文明更新的结果,昭示了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独有形式及其内在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秉承“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坚持守正创新和推陈出新,既反对以虚无主义的态度对待中华文明传统,也拒斥向传统的简单复归,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激活中华文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社会相互协调、渐次融合。实践充分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

(作者分别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助理)

【责任编辑:杨威】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