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青山探索③:全域推广 一花引来百花开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8日07:29 来源: 湖北日报

4月13日,在南苑社区“四点半学校”,青少年参加“科学小实验之彩虹喷泉”活动。 (青山区委组织部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余瑾毅 严芳婷 通讯员 刘昌桂 詹金滢

21号公路,在武汉市青山区人尽皆知。这是青山区工业交通的生命线,宛如一条玉带,串起武钢、石化等重点企业。

去年初,21号公路电厂延伸路破损严重、坑洼不平,一度成了居民的“揪心路”。

如今,这条路宽阔平整,成了百姓和党的“连心路”。秘诀是什么?青和居经验。

近几年,青山区全域推广青和居经验,119个社区(村)因地制宜、活学活用,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青和居”之花开遍青山,绣出“大城善治”新画卷。

居民有需求,再难的事也要想方设法办好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曾是21号公路电厂延伸路的真实写照。

这条路位于青山区白玉山街道火官村、胡漖村及武钢电厂三方接壤处。道路两侧工厂聚集,进出工厂的大型车辆多。到2023年初,这条道路愈发破损严重、坑洼不平,不仅影响企业经营,还影响居民出行。

修路迫在眉睫。地处交叉地带,怎么修、谁来修?

“为民的事无小事,大量工作在基层。”一筹莫展之际,火官村村委会主任喻先习受邀赴青和居参观学习。党群服务中心墙上的几排大字让他陷入深思:学习青和居经验,首先要学习他们为民服务的情怀。

“三不管”的路,火官村就不能带头管管么?说干就干,村居联合召集辖区企业,邀请居民、村民代表,连开6场座谈会,商议道路修缮,讨论修路资金和后期维护等问题。

经估算,修路需要花费20万元左右,这条路不属于市政道路,修路资金谁来出?

“居民有需求,再难的事也要想方设法办好。”喻先习带队,一家家走访企业,争取资金支持。

“路修好了,企业才能发展得更好。”最终,沿线企业达成共识:先源工贸、驰骋建材牵头,其他民营企业共同出资。先源工贸出资8万元、中铁十一局出资2.8万元,驰骋建材出资2万元,电厂则提供修路所需的钢筋。

今年初,新路通车了,宽阔平整的道路引得企业、居民、村民竖起大拇指。大家纷纷表示,这条路就像党和群众的“连心桥”,双向奔赴,共建美好家园。

有了“共修一条路”的示范,火官村的居民、村民愈发团结和谐。

火官村部分村湾水管老化,常常停水,居民不得不用储水大缸保证用水。社区申请惠民资金,村干部走访村户共筹资金,每家筹出500元用于水改建设。如今,郑家湾等村湾水改全部顺利完成,再也不担心停水。

修路修灯、安装摄像头,去年以来,火官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79岁的村民张载娣说:“有党的干部在这里,我们生活就有保障。”

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成为青山各个社区的共同追求。

蒋家墩社区联泰香域水岸小区,近70个垃圾桶无处安放,垃圾污水横流。社区邀请物业、业委会三方协商,靠惠民资金建成垃圾中转站;翠园社区高龄、独居、空巢老人吃饭难,社区联系共建单位武商城市奥莱开放职工餐厅给老人,建成共享餐厅;绿景苑社区居民渴望文艺活动,社区链接多方资源,开设古典舞、葫芦丝、声乐、瑜伽等多个课程,让居民在“社区大学”滋养心灵……

“天天敲门组”经验复制,民情地图传递温暖

红色是党员户,橙色是志愿者,粉色是文艺骨干,紫色是高龄空巢户,黄色是租户……这张五颜六色的表格,是蒋家墩社区工作者“天天敲门”敲出的“民情地图”。

蒋家墩社区居民来自“五湖四海”,与农村村落相比缺少联系纽带,与单位型社区相比缺乏同事关系等支撑,对社区缺乏归属感、邻里之间信任度不高。蒋家墩社区复制青和居“天天敲门组”经验,采集居民信息,建立需求清单。

结合“民情地图”上对于特殊人群的标注,“天天敲门组”成员与空巢、独居老人按照就近就便原则结成关爱对子,每天一次电话问候、每周一次见面谈心、每月一次卫生大扫除、每月一次健康服务、每季一次政务服务。

小韩是联泰香域水岸小区的居民,也是一名下沉党员。他加入“天天敲门组”后与空巢老人刘爹爹结对。去年底,老人半夜不慎摔伤,小韩第一时间赶到老人家中,将他紧急送医。刘爹爹出院后,在外地工作的子女无暇照料,“天天敲门组”成员每天轮流上门,小韩则为老人代买药品及生活必需品,并叮嘱老人,“有突发情况莫慌,我就在隔壁,随叫随到!”

“感谢你们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我的家中,让我可以难有所帮、急有所盼、需有所应。”刘爹爹痊愈后感慨道。

在青山,很多温情的传递,常发端于一次敲门。

2019年,现代花园社区学习青和居敲门问需求。当网格员敲开吕女士家门时,7岁的桂晨曦一人在家,正啃着干脆面。联系其母亲才得知,父母忙于生计,对桂晨曦“想管管不了”。

现代花园是经适房小区,外来务工人员多,双职工家庭占比超30%,有儿童的家庭达800多户,儿童放学后无处去、无人管是个普遍问题。

2019年,现代花园开设“四点半学校”。淡蓝色的天花板、卡通风格的墙纸、色彩鲜艳的多边形课桌一下就吸引了桂晨曦。社区链接全区资源,定班期、定课程、定教师,桂晨曦不仅每天的作业有人辅导,还体验剪纸、团扇、彩绘脸谱等国粹,会讲“两弹一星”等英雄故事。

“双减”政策发布后,“四点半学校”为课后托管兜底,服务延伸至寒暑假托管班。桂晨曦在这个课外学堂度过了4年光阴。如今,桂晨曦即将小学毕业,母亲吕女士十分感谢“四点半学校”:“以往作业拖拉,现在能主动完成,性格也开朗起来。”

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进群众都是办法。青山区全域推广青和居“天天敲门组”“顺顺吧”“好样的工作队”“四点半学校”“社区好味到大食堂”五大工作载体,邻里关系日益和谐,向善互助蔚然成风。

用心用情服务,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

4月16日,阳光明媚,船厂社区几位老居民相约在同舟文化长廊下象棋。

“以前下楼想和老邻居唠嗑,只能自己搬椅子。现在有了遮风挡雨的好去处,邻里都爱在这谈天。”

船厂社区属于老镇、老厂、老龄的“三老”企业型社区,居民大都是青山船厂的退休老职工,房屋不少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七八十年代,设施陈旧。

2020年,该小区被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但资金有限,只能先改造居民最迫切的基础设施。

如何满足更广大居民的心愿?船厂社区联动辖区青山船厂、普仁青船医院等共建单位,筹集资金、盘活闲置资产,按照居民“心愿单”推进微改造项目。

原本老旧闲置的招待所,变成集医疗、康养、文娱、食堂等功能于一体的养老服务综合体,社区50余位高龄老人在此安度晚年;杂乱的棋牌室,在青山船厂的支持下,改造为新时代文明服务站,供居民唱戏、看电影、听党课。

随着共建项目落地,一批以“80后”为主体的下沉党员、志愿者活跃在社区。

去年,社区基于青和居“好样的工作队”经验,创新打造“80后”幸福家志愿服务品牌,组织青山船厂、普仁青船医院等单位的党员职工与社区60余位高龄、独居、孤寡老人“一对一”结对。

80多岁的独居老人李凯云突发肠炎腹泻,子女在汉阳居住,无法第一时间赶到。同住一栋楼的船厂党员职工王德磊每日下班第一时间便是上门看望老人,还陪同老人就诊。

“他就像我亲儿子一样,‘80后’幸福家志愿者就是我们的‘贴心人’。”李凯云感动道。

看着以前的老同事、老朋友幸福安居,原本搬去子女新小区的70多岁船厂退休职工杨德敏搬回了船厂社区,还担任起社区网格党支部书记。“这里是我一辈子工作生活的地方,有我割舍不掉的邻里情。社区越来越好,我打心眼里高兴。”

用心服务群众,用情守护社区,发源于青和居的经验,成了基层治理的“金钥匙”。

南苑社区曾因物业服务提档升级上调了物业费,在老旧小区物业收费难的普遍困境下,调价后的南苑社区平均收费率不降反升,从调价前的70%升至现在的90%。管理该社区的长江现代物业有限公司住宅物业部党支部书记张春莉说,这得益于创新运用青和居的“红色物业”经验。

社区有一位武钢退休女职工,身患白血病。物业楼管员上门走访时了解到她独居且无子女,每个月独自去同济开药,再到武钢医院透析。为了省交通费,她坐公交车来回奔波。自从走访以后,老人再去医院,物业安排车辆接送,并由一名楼管员和一名社区网格员陪护,直至老人去世。看着老人生前眼含热泪送来的锦旗,张春莉说,居民和物业是契约关系,但不能只讲权责,更要讲服务。

老人提着重物,物业会搭把手;有居民结婚,物业会铺上红毯增添喜庆气氛。感受到了红色物业的温暖,服务的提升,一位拖欠6年物业费的老人今年初主动补交了物业欠款,并提出以后按时交费。

6年来,武汉市青山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域推广青和居经验,凝聚多方力量共同缔造美好生活,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形成“一花引来百花开,百花争艳春满园”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责任编辑:王会】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