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最新播报

武王墩墓与曾侯乙墓有哪些相似和不同?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9日19:51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昨天(5月18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经过多学科专家初步论证,目前认为武王墩墓出土文物的形制、纹饰组合等具有战国晚期楚文化的典型特征。在武王墩墓之前,已发掘的同时期的楚系墓葬有很多,分量最重的当数曾侯乙墓。“曾侯乙”是曾国的君主,是西周初期周天子分封镇守南方的诸侯。随着楚国在南方的崛起,曾国逐渐成为楚国的盟国。那么武王墩墓与曾侯乙墓在墓葬形制上有着怎样的关联,有哪些相似和不同?反映出当时怎样的文化特色?

总台央视记者 申杨:西周时期随州曾有一个曾国,是西周南方的第一大国,《左转》记载,“汉东之国随为大”。曾侯乙就是战国早期曾国的国君。曾国和楚国两国关系长期保持友好,曾国在楚国政治体系中有特殊地位,曾国文化是楚文化的重要来源之一。

墓中出土文物15000多件 国宝级9件套

1978年夏,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15000多件文物,其中国宝级文物9件套,出土的青铜器宛如刚放入地下,漆木器鲜妍如新,竹简墨迹清晰,曾侯乙编钟以及九鼎八簋的出土,在当时引起轰动。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掘的编钟也有不少,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质最高的依然是曾侯乙编钟。

有专家曾说,“能媲美曾侯乙墓的只能是期待发现一座楚王墓了”。如今,真的找到一座相对完整的楚王墓——武王墩墓。那么从墓葬形制来看,武王墩墓与曾侯乙墓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呢?

墓为不规则多边形岩坑竖穴

武王墩墓室是“甲”字形土坑竖穴,曾侯乙墓是不规则多边形岩坑竖穴,从形制上看 ,两个墓葬都是竖穴,封墓口也都铺用了竹席。这些都是当时墓葬的特点。武王墩墓是战国末期,曾侯乙墓是战国初年,两个墓正好是战国时期的一头一尾。

曾侯乙墓椁室是四室

不同之处是,武王墩墓整个椁室被分隔为九室,曾侯乙墓的椁室是四室。

曾侯乙墓椁室的东室是墓主人的寝宫,安放的是墓主人的棺椁和八位姬妾的陪葬棺,还有一个爱犬的陪葬馆,椁室的北室是兵器库,里面有4000多件各类兵器和战车。椁室的西室是13具乐器表演者的陪葬棺。最大的中室,闻名世界的曾侯乙编钟就是从这里出土。

在每个椁室之间都有相通的门洞,为什么会有门洞呢?在高级贵族墓葬中有“视死如事生”的理念,门洞的建设目的是方便墓主人可以像生前一样自由行走在各个房间。

武王墩墓和曾侯乙墓都是重大考古项目,我们在曾侯乙墓看到的是曾随文化正在走向鼎盛的阶段,武王墩墓是楚文化的尾声阶段。两个墓的考古发掘,为后人了解灿烂如斯的楚文化,了解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提供了珍贵实物证据和研究资料。

曾侯乙主棺:湖北省博物馆镇馆重器

目前,武王墩一号墓唯独中室尚未揭开,专家推测,里边应该包含主棺。虽说我们现在看不到武王墩墓的主棺,但我们可以看曾侯乙墓的主棺。在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棺正在展出。

总台央视记者 王晨:这里是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展厅,我身后就是举世闻名的国宝级文物曾侯乙编钟。

而在展厅的这个角落里还有两个庞然大物,这就是曾侯乙的主棺。它们可是曾侯乙墓绝对的重器,因为实在太沉了,两个棺加起来将近9吨重。

曾侯乙主棺近9吨重 出土时棺身倾斜

据说当年发掘的时候,动用了两台重型吊车也没能把它们直接从墓穴中吊起来。曾侯乙主棺出土的时候棺身是倾斜的,棺盖也没有盖严有一条缝隙。为什么会呈现如此奇特的姿势呢?专家推测可能就是因为它太重了,当年下葬时绳索被拉断,才导致了棺身的倾斜。

曾侯乙主棺分为内外两重

曾侯乙的主棺分为内外两重。比较大的是外棺,它长3.2米、宽和高都是2.1米左右。它像一座巨大的柜子,柜身是由十根工字形的铜立柱和十根铜的横梁共同组成的框架结构,中间内嵌着厚厚的木板。怪不得会如此之沉。外棺的表面用黑漆做底,上面画着红黄两色的花纹。

曾侯乙外棺棺身上有二十组图案

棺身上一共有二十组图案,专家推测它们模仿的是原始陶器和商周铜器上的夔龙纹。

外棺旁边这个较小的棺木就是内棺,它出土时是安放在外棺内部的。

曾侯乙内棺整体涂红漆

上有三色漆彩绘

曾侯乙的内棺用巨型木料做成,表面涂着红漆。内棺上的花纹图案是用黄、金、黑三色漆彩绘而成的,内容充满了神秘色彩。

曾侯乙内棺绘有头戴面具的人物形象

比如这些手持兵器的人,它们分上下两排站立,头戴面具,表情和动作似乎是在手舞足蹈。专家认为它们是在古代王侯丧葬仪式中用来举行仪式、驱鬼避邪的方相士。这一点与楚国的风俗是十分相似的。

内棺上的一个独特之处是这个田字形的图案,专家推测它应该是主棺上开辟的假窗。它与外棺上的方形洞口一样,都是供墓主人灵魂自由出入的通道,让他们在地下世界依然能够享受与生前一样的美好生活。

曾侯乙的主棺规模已经如此之大了。而目前我们还没有通过正式的考古发掘见到过楚国的王级别墓葬的主棺是什么样。专家认为它肯定规模更大、规制更高,里面蕴含的楚文化色彩也会更明显。

楚墓营建遵循严格等级制度

我们知道曾侯乙墓是目前南方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战国时期诸侯级墓葬。曾侯乙墓在占地面积、侧室数量上,还是和武王墩墓有明显不同的。墓椁室的数量多少说明了什么?在当时那个时期楚系墓葬营建的特点是怎样的?

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教授 武王墩考古发掘项目考古一组组长 张闻捷:楚墓的营建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具体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是椁内的分室制度。既往楚墓的考古发现已经揭示从封君到大夫、士等各级贵族的墓葬分室情况,包括7、5、3、2、1室,具有严格的等级序列,这与用鼎制度体现出的规律是比较一致的。加上王这个等级应该一共是6个等级序列。

但是过往的考古工作一直没有找到王级别的9室墓葬。此次发掘的武王墩墓恰好椁内被分为9室,首次通过科学的考古工作实证了楚国最高等级的分室情况及结构,填补了楚系墓葬的又一空白。

其次是多重棺椁制度。根据周代礼制规定,不同等级的贵族会使用层数不同的棺和椁。

棺一般是用整木拼接而成的,用榫卯结构或者抓钉加固,居于中室内部,而椁则是单木垒砌而成,环绕在棺周围。根据礼书记载,天子使用3椁4棺,诸侯使用2椁3棺,大夫使用1椁2棺,士则只有1椁1棺或者单棺。但之前一直没有找到3椁4棺实证,这对于整个周代考古都是一个未解之谜。那本次武王墩墓的考古工作有望为我们揭开这个谜团。

【责任编辑:刘建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