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仅在妈妈肚子里待了181天 医护人员近90天的日夜守护 860克“巴掌宝宝”成功闯关出院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3日07:23 来源: 楚天都市报

保温箱里的彤宝

家属送来锦旗 图片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提供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龚雨西 林云

“谢谢你们,是你们给了我的孩子新的生命!”5月21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病房门口,彤宝(化名)妈妈为医护人员献上了锦旗和鲜花,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这个仅在妈妈肚子里待了181天(胎龄25+6周),就迫不及待出生的“巴掌宝宝”,出生体重仅860克。经过新生儿科医护近90天的日夜照护,一路“闯关”,终于顺利出院。所有见证这一幕的人都由衷地感慨,彤宝的出生和成长,是一个生命奇迹。

860克的超早产儿提前出生

3个月前的一个晚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值班医生在接到产科请急会诊的电话后,直奔产房。原来,一位孕25+6周的孕妇因宫颈机能不全导致宫口已开,提前进入临产状态。

经过医护人员紧张抢救后,体重仅860克的彤宝,被迅速转入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

与此同时,新生儿科医护已在病房准备好各类急救物品,严阵以待,在彤宝被送来的第一时间便给予紧急救治。身长仅32厘米的彤宝如巴掌大小,透明如纸的皮肤上,蛛丝般的血管若隐若现,但她小小的心脏在胸腔里有力地跳动着,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她顽强的求生意志。

近年来,新生儿科团队在主任方成志教授的带领下,成功救治了多例超早产儿(指胎龄不满28周的早产儿),此前最小胎龄为25+9周,最小体重630克,积累了丰富的治疗和护理经验。

彤宝入院后,方成志主任和尚彦彦护士长带领医护团队成立了治疗和护理小组专班,精心制定专属诊疗计划和护理模式,24小时对患儿进行一对一“专人专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各类指标。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团队在患儿的丝状血管中成功置入PICC导管,为药物和营养的供给提供了生命通道。在医护团队的守护下,彤宝一次又一次转危为安。

早产儿日后的生存质量也很重要

“超早产儿的救治,既要保证生命安全,同时也要注重日后的生存质量。”在彤宝的救治过程中,以谢莉莉副主任、陈赛医生为主的医疗团队一直恪守该原则并积极践行。

彤宝入院后,妈妈在身体恢复良好后便尝试开奶,乳汁分泌正常。医生与家属积极沟通后,决定让患儿接受母乳喂养,以便提供更好的营养和保护。从1毫升到3毫升,再到30毫升的母乳喂养,彤宝的奶量稳定增长,出院时奶量每顿可达60毫升。

住院期间,彤宝的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后,为了促进生长发育,经过医护团队充分评估,建议患儿的父母可以参与“袋鼠式”护理。护理过程中,爸爸或妈妈将新生儿直立式贴在其胸口,通过皮肤与皮肤的接触,为宝宝提供所需的安全感。

从最开始的10到15分钟,双方逐渐适应后,袋鼠式护理可以延长到30分钟甚至1个小时,效果明显。开展一周后,彤宝对氧的需求开始下降,学会了自主吃奶。这些变化让医护人员和她的家人都十分欣喜。

“虽然我很小,但我很坚强。”入住新生儿科的第87天,体重增至2.91公斤的彤宝康复出院了。她是目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成功救治的超早产儿中胎龄最小的一个,且在住院过程中没有重要并发症发生。

【责任编辑:肖梦吟】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