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平畴沃野满目新,在赤壁东柳村感受乡村振兴脉搏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4日15:38 来源: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通讯员 祝宝成 王莉敏 郭蓉 吕志海 乔羽

阡陌东柳,绿满田畴。

春夏之交,走进湖北赤壁市赤壁镇东柳村,一幅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扑面而来。

10余年前,东柳村农村人均纯收入还不足9000元,村集体经济是负数,被称为“穷窝子”;如今,该村人均纯收入已超2.6万元,村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是远近闻名的示范村。

在东柳村,记者沉浸式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强劲脉搏,记录下共同缔造这把“金钥匙”如何开启了群众的“幸福密码”。

产业兴旺,村民人人撸起袖子加油干

“今年行情比去年还好,我们种的瓜在湖南市场上供不应求。”5月17日,东柳村的西瓜大棚里藤蔓绿油油一片,一个个翠绿的西瓜掩映其中,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装运,村党总支副书记曾大才“巡视”一圈后,与大家分享好消息。

曾大才还有一个身份,是赤壁创先种植专业合作社市场销售组组长。2013年,东柳村开始探索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并发起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2019年,合作社开始将村民的土地流转到集体,按照统一品种、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进行经营管理。

种西瓜的渊源,要从几名浙江老板来东柳村租地说起。当时,村干部们发现浙江老板种西瓜,一亩地至少可以赚5000元,一家包上20亩地,一年下来收入上10万元,而村里老百姓种植传统作物收入甚微。

借着国家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机遇,东柳村逐步实现小田变大田、沟渠路电四通八达,各类农机可以尽情施展。该村“两委”顺势推动适度规模经营,由村干部带头入股合作社种植西瓜。看到成效后,村民们纷纷加入其中。

“2021年每股分红1.5万元,2022年每股分红2万元,2023年每股分红2万元……”曾大才介绍,家有60岁以下的男劳力可以入股,每股股金3.5万元,最多不超过2股,可以1000元/亩地折资入股,也可以现金入股。脱贫户则享受2000元每股的入股优惠,年底能分红2000元。

除了股金,该村还结合农作物类型和合作社收益,尽可能提高土地流转租金让利于民。目前,该村土地每年流转金为800至1000元/亩,明显高于周边。同时,村民在基地务工,工资根据工种计算,男工15至18元/小时,女工13至15元/小时。

今年58岁的二组村民彭文华,过去在深圳跑运输,刚返乡时种自家10多亩田地加上农闲打工,每年最多五六万元收入,供3个小孩读书,日子过得紧巴。自从加入合作社,不仅可以拿到分红,还能拿到租金和务工工资,每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他干劲十足地说:“只要勤劳,不怕挣不到钱!”

东柳村有耕地面积5050亩,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4800亩,流转率达95%。主要种植高品质的4K西瓜、西兰花、东北旱黄瓜、甜玉米、葡萄、有机大米等,实现特色种植产值达2170万元。

如今的东柳村四季无闲田,季季有收益。合作社还投资新建了2000㎡的智能温棚,培育甜玉米、西瓜和西兰花等秧苗;投资新建了1500m³的冷库,保鲜瓜果蔬菜,实现错峰销售,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今年,合作社又在赤壁镇东风村和赵李桥镇、黄盖湖镇等地流转林地、耕地1200余亩,推广“东柳模式”种植中药材。去年底,中药材基地募股时,尽管每股股金高达10万元,村民入股热情依然很高。当地村民在基地根本忙不赢,还吸纳了周边村组和乡镇的农户就业。

今年56岁的张先成,被聘为中药材基地的管理负责人,每个月保底工资2000元,在基地上管理每天200元,保守估算工资一年有6万元。加上西瓜地分红每股2万元,养殖农虾收入五六万元,中药材分红还没算进来,张先成预测着今年的收入脸上乐开了花,“爱人还可以带孙子,比以前在广东开餐馆划算多了。”

“明年这个时候,漫山遍野的药材花也是一道风景。”曾大才看着长势良好的中药材说,到时候可以跟旅行社和学校联系发展赏花旅游、农耕研学。为了盘活村集体资产,经村民决议,由合作社牵头改造村里废弃的小学,建中药材加工厂,延伸产业链……

屋舍俨然,村湾处处弥漫浓浓的乡愁

“以产业的共同缔造带动生活上的共同缔造。”赤壁镇党委书记张本强说,东柳村共同缔造推进顺畅,群众参与率和满意度高,离不开村集体经济发展得好,老百姓跟着村里发展产业赚到了钱。

村道干净整洁,村居布局协调,墙绘栩栩如生,渠边杨柳依依……在赤壁镇副镇长杜佳会的带领下,记者沿着笔直的柏油路走进村湾,一幅幅路畅、村洁、景美的画面映入眼帘,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乡愁油然而生。

杜佳会2022年被派到东柳村负责共同缔造试点工作。在入户走访环节,就注重发动群众参与村庄建设。至今让村民记忆尤深的是,《东柳村“共同缔造”活动征求意见表》,让村民自己列出“要做什么事”“为什么要做”“打算怎么做”,引导村民既当“出题人”,也当“答题人”。

当年9月,东柳村组织老支书、老党员、村民等,选举成立“共同缔造”活动理事会、监事会,同镇干部、挂点单位干部、设计单位专家等,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

老支书刘纪华已近70岁,他主动与村干部一起向乡亲们宣讲“共同缔造”理念,打消村民的顾虑。在村湾环境改造中,他带头清理灌木杂草、沟渠淤泥,加固路边的栏杆、风景树的围栏等。被选为监事会会长的他,还要负责巡视项目建设的质量、监督每一笔开支,确保钱用在刀刃上。

柳树配上全村人姓氏组成的“东柳”二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龙虾、西瓜、葡萄、西兰花等果蔬……年近耄耋的汪纪祥,从小就喜欢画画、写字,在村居环境改造中主动请缨挥毫泼墨,让一个个贴近百姓生活的场景跃然墙上,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村民拆破屋、捐砖瓦、让余地,修建休闲场地、百姓舞台、共享菜园;沿渠村民一起挖莲藕、清淤泥、除野草,畅通进村道路旁的安门沟;“农村工匠”张忠全带着村民一起用废弃砖瓦石磨盘、腌菜罐等装点房前屋后……村民们齐心协力改变村容村貌的例子不胜枚举。

“确实搞得不错,这钱捐得值!”今年清明节前后,不少返乡扫墓的乡贤夸赞村湾发生了巨变。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号召下,东柳村乡贤少则2000元,多则2万元支持村湾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2022年以来,东柳村先后在堤湾(一、二组)、复兴墩(三组)分阶段开展共同缔造试点工作,解决了一批影响生产灌溉、村庄面貌、饮食起居等村民家门口的烦心事。今年,计划结合东柳港小流域综合治理,在四、五组继续铺开。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怡然自乐”,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千百年来人们追寻的梦想家园,如今在东柳全体干群的齐心协力下正一步步变成现实场景。

邻里和睦,乡村生活开出幸福的花朵

近年来,东柳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湖北省文明村、咸宁市级文明村等称号,东柳村治理“秘方”是什么?

起初,东柳村将堤湾党员干部分成六个责任小组,每组组长就近联系群众,负责“共同缔造”活动宣传引导、好点子征集、动员群众投工投劳等。每栋房屋门口亮出村干部、组长、党员及所联系村民的姓名,做到不落一人。

今年,为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东柳村将全村划分为5个网格,每10-20户划为一个“邻里”,重构治理单元。除了选出5名格长、16名邻长,还推选出群众身边的政策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情民意联络员、公共事务监督员等25人,不定期开展禁毒、反电诈、安全生产联户宣传,形成“两长四员”治理模式。

在该村“共同缔造”过程中,有个关于将“烦心桥”变“同心桥”的故事。因为父亲在世时一块没有分匀的宅基地让兄弟两家产生隔阂,直到父亲、哥哥去世仍没能化解。两家向着门前的一座沟渠桥做围墙、搭鸡舍,导致桥路面坡度不一,周边村民进出受阻,排水也不通畅。

为了解决问题,镇村干部、理事会会长、老党员等,多次与两家人及其亲戚朋友逐个做思想工作,最终双方握手言和,拆围墙、整鸡棚、平斜坡,重新铺装道路、修整场地、美化庭院。哥哥家的儿媳妇感慨:“我们这一辈终于不用纠结了。”

过去,村口有个铁棚改造成的小超市,既影响村庄美观,又存在安全隐患。镇村党员干部、理事会成员也是齐上阵,多次上门走访做工作,不仅成功说服村民拆除违建铁棚,还借共同缔造设计团队、施工团队的力量帮其翻新了铁棚后的房屋。往日执拗的房主,现在看到村干部都是笑容满面。

“设立安门沟渠长1名、进村路路长1名、小游园园长1名、路灯灯长1名、水管长1名,各自负责照看管护村内公共区域环境卫生。”东柳村在征求村民意见建议后修订了村规民约,正在探索长效管护机制。

“四菜一汤,70岁以上老人8元一份,普通村民10元一份,对外营业15元一份……”这几年,许多村民常年在果蔬基地工作,为了解决村里留守老人和务工人员的就餐难题,村里办起了“幸福食堂”,让百姓暖胃又暖心。

“汲取群众智慧,借助群众力量,办好群众事情,我们能做的就是搭好台子、架好梯子。”赤壁镇有关负责人说,群众才是共同缔造的主力军。

【责任编辑:袁筱】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