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114件“不一样的水墨作品”在汉展出,梳理“溪山清远的当代逻辑”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5日10:17 来源: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实习生 陈静怡

通讯员 李朝霞

摄影:极目新闻记者 肖颢

屡次获得“文旅部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对观众有引领性的水墨大展来了!

武汉美术馆的品牌展览“水墨文章”迎来第八回展览,本届展览以“溪山清远的当代逻辑”为主题词,展开策展和艺术铺陈梳理。

这个展览有哪些看点和亮点?5月24日,武汉美术馆馆长陈勇劲为媒体介绍展览情况,展览策展人吕澎受馆方邀请为媒体导览。极目新闻记者现场采访,带您一睹为快!

武汉美术馆馆长陈勇劲为媒体介绍展览情况展览梳理勾勒40多年来重要的水墨艺术创造

本次展览邀请到策展人吕澎和32位当代艺术家携114件作品参展,是对中国在过去40年中水墨发展的一次重要呈现。

陈勇劲馆长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水墨文章”系列展览是武汉美术馆持续举办八届的品牌展,每届展览邀请一位策展人站在不同角度对中国当代水墨的发展进行铺陈,希望通过艺术家的作品呈现当代水墨的全新精神面貌,构建中国当代水墨发展的脉络。

展厅实拍 展览策展人吕澎导览策展人吕澎介绍说,在中国文化中,山水是一种具有精神性、象征性以及与中国文明内在气质有关的概念。宋代画家夏圭有一幅画题为《溪山清远图》,任何熟悉中国画的人都理解这四个字的基本含义。展览希望捋清改革开放后四十年水墨发展的线索,让观众了解到中国的传统与文明如何得以延续与发展,以及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与其他文明形成对话。此次展览邀请到的艺术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水墨传统领域中做出不同试验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艺术家们在相对宽容、思想自由、观念多元的40年来,出现了新文人画、实验水墨、新水墨画等的不断演进,这一过程可以被理解为“溪山清远的当代逻辑”。

展厅实拍

水墨不止用毛笔、宣纸,也可以有装置、超现实主义

记者一进展览空间,右侧墙面呈现了一组中国“新文人画”的代表艺术家朱新建的作品,画面鲜活、人物灵动,颇具趣味。吕澎介绍,朱新建是一位热爱中国传统的艺术家,面对改革开放后崭新的时代,他始终在思索“我们如何真正理解自身的传统”这一课题,对此,谈及传统,他曾有过这样的表述“我们需要花20年的时间进去,但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再花20年时间出来。”

展厅实拍

武汉美术馆(琴台馆)的展览空间并非传统的线性展厅,错落变化的展览空间与艺术家们的作品充分融合。吕澎介绍,本次展览的一大特点就是基于空间和作品特点布局,而非纯粹按照时间顺序来布局。

展厅实拍

艺术家邱志杰的作品《地图的地图》,在展览空间中别具一格。画面粗看如同一幅探险地图,山脉地形、海洋水文与文字标识丰富细致。但细看这些文字就发现,这些标注的文字,包含了他对于世界政治局势和社会的认识与思考。

谈到改革开放之后的水墨发展史,肯定离不开一个艺术家——周韶华。本次展览也展出了湖北艺术家周韶华的《托起心中的太阳》等两幅作品,画面磅礴大气,气势舒展。吕澎说,周韶华是最早利用水墨破除传统艺术习惯并进行试验的老一辈艺术家,其画面无论是笔墨亦或色彩都已远离我们所熟悉的传统,他的作品是上世纪80年代水墨的重要创新,在水墨发展历史上是重要的一笔。

周韶华  托起心中的太阳   纸本水墨  144cm×365cm 2001年

艺术家梁绍基的《空槎》是一件装置作品。其材料也不局限于毛笔,“其呈现方式是很西方的,但表达的内涵又是很中国的。这一作品也反映了此次展览的一个初衷,即展现艺术文明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吕澎说。

梁绍基   空槎  2021年 装置

“这件作品太有趣了!”有观众发现,艺术家徐累的作品《鹊华异色图》等,画了传统山水,山水中也有宇宙,还有外星人之类出没。吕澎介绍,徐累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将传统的知识、记忆、甚至符号形象引进了自己的超现实主义创作中。《鹊华异色图》在元代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中增加了令人意外的符号,让不少观众觉得有趣。

朱新建《十里栽花》34x69cm

武艺   乾隆夜遊图   139cm×70cm  纸本   2022

常进 剪取洞庭半湖水 水墨 180x53 cm  2010年

刘国松   1974 《 法界》 60 x 154 cm  综合媒材  中国美术馆藏

刘庆和  石舫  纸本水墨   160×368cm 2020

【责任编辑:刘建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