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保康:小核桃有大“钱”景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5日15:05 来源: 湖北日报客户端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王晓丹、邢忆星、王其竹)近年来,保康立足资源优势,以生态为依托、以产业为支柱、以富民增收为目标,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科学技术指导,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不断实现产量、质量、效益“三提升”,满山核桃长成了“摇钱树”。

当下正是核桃夏季管理的关键时期,在马良镇姚家沟核桃基地里,农户们有的驾着开沟施肥机在核桃树下开沟施肥,有的拉着长长的药管穿梭在核桃树间喷洒药物。大家都说,以前是锄头不停歇,现在是农机不得歇。

“以前的背桶喷雾器喷药高度低,效果也差,换了高压打药机以后,能打十几米的高度,效果也好些,喷洒的面积也更大,还节省了体力劳动。”马良镇核桃种植户张运国说。

近年来,保康不断加快农机新技术、新装备引进推广,扎实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积极推广适合山区使用的农机新装备,帮助林农完善了山地轨道运输车、旋耕机、高压打药机等一系列省力化的机械配备。

“姚家沟核桃基地一共有150亩,在树冠比较小的情况下,人工打药需要三个人花费一个星期的时间,现在使用高压打药机,只需要三天时间就可以把这片园子全部打完。”

据马良镇核桃技术员王晓飞介绍,以前人工施肥需要用锄头挖,150亩果园施一遍肥需要将近二十天,现在用开沟施肥机,十天左右就能把肥料施完,既保证了施肥效果,还能节省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工投入。

在店垭镇将军坡核桃基地作业道施工现场,一辆农用车在施工队员的指挥下有序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人员动作娴熟地将铺垫路料搅合平整。

将军坡核桃基地占地三百多亩,田间管理和采收需要投入大量人工,遇到下雨天气,物资无法运进果林,不能正常进行管护。

“把路修好了能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说运肥、打药都更方便了。平时打药要在林子里钻来钻去,现在用打药机围着路边一圈过来,基本上全部都打完了。”保康佳润核桃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永锋说。

据介绍,这条作业道全长两千多米,整个工程建设需投入80万元,经过合作社积极争取,县里为合作社配套政策扶持资金三十多万元,实现了园内作业道全覆盖。

“路修好以后,交通方便了,省时又省工,每年能节约人工大概200个左右,以前需要3天或5天能干完的事儿,现在可以一天完成。”陈永锋说。

“十四五”期间,保康围绕核桃产业发展每年配套1000万元衔接资金,主要用于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强基地管理,提高产量效益,改善基地生产条件,配套作业道、蓄水池、管网等,降低成本节省人工。

近年来,保康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在积极开展核桃新品种选育、低效园提质增效、病虫害防治研究推广等科技攻关的同时,不断深化核桃精深加工产业链延伸,不断提升核桃附加值,充分放大核桃富农效应。

马良镇核桃油深加工生产厂投资300多万元,目前核桃剥壳、榨油、精炼、冷冻脱蜡、自动化灌装等设备已安装完成。据了解,该生产线全面投产后,可日生产核桃油1吨左右。

“目前,机械已经基本到位,正在进行室内装修用于无菌生产。按照目前这个进度,在5月底6月初可进入生产调试阶段,6月上旬可生产成品油。”湖北省核之康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指导员姜照杰说。

在“核桃产业链”政策的支撑下,保康核桃产量、质量、效益“三提升”。2023年,建成标准化基地3.07万亩,新增清香优质商品果基地3000多亩,林下套种油茶、茶叶、药材等面积3000多亩,核桃干果总产量达到1816万斤,综合产值达到3.5亿元。

“突出环节管理,重点抓好春夏秋冬管理,围绕生产环节、加工环节、市场营销各个节点,配套基础设施、落实产业政策,在管理、营销上对种植大户给予扶持。同时,积极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引进相关企业加工核桃油和核桃产品,推动核桃全产业链全面发展。”保康县林业局党组成员、核桃办副主任李孝鑫介绍说。

小核桃,大“钱”景。如今,一颗颗清香饱满的小核桃,不仅成为了群众增收的“致富果”,也成为了保康乡村振兴路上的“核”动力。

【责任编辑:王会】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