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北大教授赵冬梅做客省图长江讲坛带来爆火讲座 “读苏东坡,我们的嘴角是上扬的”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7日07:34 来源: 楚天都市报

赵冬梅做客长江讲坛    王亮摄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李苑 谢宁 实习生 陈静怡

5月25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赵冬梅做客长江讲坛,与读者分享天赋异禀的一代文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苏东坡在政治上屡遭贬谪的经历,讲述苏轼在时代命运和人生逆境中的个人选择。

苏东坡有着千年的粉丝,赵冬梅则是网红教授,这场讲座有多火?极目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560座的长江报告厅座无虚席,临时加的100名站票名额也很快被抢空。读者在走廊的小坐垫或空地上席地而坐,共享这一场文化盛宴。网上,还有近5.5万名网友同步收听了这次讲座。

苏东坡到达被贬地第11天,已酿好米酒

“过岭”在宋朝是对官员最严厉的惩罚,好在,苏轼过岭之时已经历过生死考验,已经在狱中和被贬黄州期间锻造成了“苏东坡”。赵冬梅教授认为,此时的他,在以一种极其豁达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的心灵塑造自己的生命。

谈到苏东坡的心态,赵冬梅分享了一个小故事,苏东坡抵达惠州不久,就带上自酿酒与友同聚。在苏轼的《浣溪沙·罗袜空飞洛浦尘·序》中有“绍圣元年十月十三日,与程乡令侯晋叔,归善簿谭汲游大云寺……余家近酿酒,名之曰‘万家春’,盖岭南万户酒也。”赵冬梅指出,苏轼抵达惠州距离文中所写的“绍圣元年十月十三日”不过11日,但家中已酿好米酒,足见他当时的精神状态。

近一千年前,他就提出建设广州的“自来水系统”

赵冬梅介绍,苏轼在惠州期间虽无实际行政职位,却始终热心基建、忧心民生。如建议广州知州王古建设广州“自来水系统”,引山水入城改善饮水,他还在给王古的信中详细描述了操作方法:“惟蒲涧山有滴水岩,水所从来高,可引入城,盖二十里以下尔。若于岩下作大石槽,以五管大竹续处,以麻缠之,漆涂之,随地高下,直入城中。又为一大石槽受之,又以五管分引,散流城中,为小石槽以便汲者。”

苏轼还以详尽的实地调查数据,向当地官员提议增修惠州军营房。此外,他还提出了推广“秧马”、在博罗香积寺建设水磨、筹建病院等多项“提案”,不少得到落实。

“为什么我们这么爱苏轼?”赵冬梅说,苏轼即便是自己遭遇贬谪处境难堪之时,仍然关心普通人的生活,希望他们过得好。

苏东坡被贬到岭南,官员们仍喜欢与他交往

苏东坡遭贬到岭南,人际交往情况怎么样?赵冬梅教授的研究发现,苏东坡在岭南与很多官员都有交往,对比以前并未受太大影响,官员们对他都很照顾。苏东坡是社交达人吗?赵冬梅教授回答极目新闻记者提问说:“不能这样庸俗化地理解。苏东坡与人交往并没有功利性,而是宽容豁达。只能说,人们太爱苏东坡了,所以主动要去跟他交往、关照他。”

就连曾绝交42年的前姐夫也恢复来往,对苏轼照顾有加——苏轼有一个姐姐叫苏八娘,早年嫁与程姓表哥为妻,后郁郁而终,苏家认为苏八娘是死于婆家和丈夫的排挤虐待,因而两家绝交42年。从苏轼的《与程正辅》信中可以看出,是这位姐夫先来向苏轼示好,弥补过失。

赵冬梅说,苏轼在《与程全父》文中向友人讨要“柑、橘、柚、荔枝、杨梅、枇杷、松、柏、含笑、栀子”等树苗,一一点到,可见他交友的真诚和天真。“读苏东坡的文字,是可以让我们嘴角上扬的。”赵冬梅教授说,苏轼过岭后,心中一直祈望北归,但愿望落空,命运使他从高处跌落,但他仍选择真诚、乐观、鲜活地生活。逆境让苏轼磨砺成了真正的“苏东坡”。

【责任编辑:杨威】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