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海内外炎黄子孙齐聚炎帝故里随州寻根拜祖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3日07:23 来源: 楚天都市报

寻根节暨拜谒炎帝神农大典。摄影:徐斌

拜谒仪式。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田悦

排队瞻仰圣像。摄影:李文军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通讯员 陈云

烈山问祖,华夏铸魂。6月2日,农历四月廿六,炎帝诞辰纪念日,甲辰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暨拜谒炎帝神农大典在湖北随州隆重举行。

从2009年到2024年,随州连续十六届举办这样一场隆重的炎帝神农生辰庆典,缅怀华夏始祖。无数海内外炎黄子孙跨越山海拜谒神农,凝聚起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传承华夏文明的磅礴力量。

随·礼 “九宾之礼”恭迎来宾

6月2日8时30分,当浑厚的钟声响起,炎帝故里景区广场全体肃立华祖门前,排仗迎迓,行礼如仪,恭迎海内外炎黄子孙谒祖寻根。

在炎帝神农故里照壁处,嘉宾们整理衣冠,佩戴黄丝巾,在幡旗方阵和奉祀方阵的引导下,经过四牛耕作石雕、九拱桥、华夏始祖门、圣火台、七步登天台,行至庄严肃穆的谒祖广场,面向炎帝神农大殿肃立。

8时40分许,在古朴雅致的编钟古乐声中,拜祖大典正式开始。起鼓鸣钟、恭启圣门、点燃新火、敬献花篮、香敬始祖、恭读颂文、共拜始祖、唱诵始祖、瞻仰圣像。

9项仪程依次进行,每一项都透着仪式感和不同的情愫。当起鼓鸣钟时,咸和之曲奏响,所有人肃然起敬。当圣门徐徐开启,炎帝神农圣像显现在海内外炎黄子孙面前时,有人眼含热泪。当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和海外华侨青年学子代表共同点燃新火的那一刻,两只丹雀冲向天际,在场人的目光随着丹雀望向天空,看向青年的眼神写着赞许和期望……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甲辰年寻根节延续了“去歌舞,兴礼乐”的指导原则,进一步规范了炎帝神农大典的祭祀流程,将大典的九项仪程与中国古代有文字记载的、约定俗成的传统祭祀仪程进行融合,在遵循古礼的基础上创新转化,形成现代条件下的礼仪范式。

“开头九宾入场仪程是今年增加的,使大典更加庄严肃穆,也更加回归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华汉诗舞研究所所长、甲辰年拜谒炎帝神农大典礼仪指导穆兰说,采用“九宾之礼”恭迎来宾,增强入场环节的庄严、隆重、肃穆感和仪式感。

随·文 跨越时代感受先人智慧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最根本的精神力量。

自2009年以来,随州已连续16年举办寻根节。随州市一位政府工作人员表示,炎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祖文化、龙头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为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维系国家团结统一、促进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炎帝故里景区谒祖广场上,立着8根功绩柱,以图腾柱的方式展现炎帝的八大功绩。在广场旁边,大典现场的演播室里,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张硕向大家再次介绍起炎帝为人类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始作耒耜,发布农具学会耕种;遍尝百草,发明药茶;治麻为布,制作衣裳;日中为市,首倡交易;削桐为琴,人类开始有了精神追求;弦木为弧,剡木为矢,以工具抵御外敌侵入;作陶为器,冶制斤斧,人类生活质量得以提升;台榭而居,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后部落得以扩张。炎帝的这些功绩,实现了人类文明史上从采集、渔猎野蛮时代到农耕文明时代的重大转变。

对于先祖的智慧,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林润其深有感触。他是寻根节子活动“青春同心共‘荆’彩 港澳青少年看祖国”随州行的参与者,1日在参观完随州市博物馆、洛阳镇百美村庄示范项目后,他说:“我看到了古人的农作工具,有种跨越时代的体会。日常生活中没有接触过这些,让我们感受到先人的智慧和精神。”他希望这种精神能在年轻人间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

随·乐 编钟音乐传递礼乐文化

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的发现,震惊了世界。墓中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善的大型打击乐器,它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作为“国之重器”,曾侯乙编钟曾数次在重大活动中演出,成为传递中国声音的文化使者。

甲辰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期间,这件国宝正在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凤凰故国——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上参展。美国的参观者惊叹于这些国宝透露出来的中华文明之美。

2日举行的神农大典,一记编钟之音宣告大典正式开始。在这场约70分钟的大典上没有歌舞,编钟成为绝对的主角。

中央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李幼平认为:“伴随着礼乐制度的完善,九鼎八簋青铜器和我们的编钟编磬八音之器,它成为一种文化的感召力,一种凝聚力、一种向心力,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礼乐文明和礼乐文化。”

音乐跨越时空。6月1日晚,礼乐随州·寻根音乐会在随州传媒大厦上演,为观众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礼乐文化寻根之旅。

“今晚是我听过最特别的音乐会,器乐演奏《我的祖国》中,我们国家的编钟、二胡和西洋的乐器同台演出,很特别、很有新意。”首次来随州参加寻根节活动的台湾嘉宾蔡淳臣说:“作为炎黄子孙,今年有机会来参加寻根节活动,我觉得很荣幸,来到随州之后对这里的印象很好,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合作交流。”

随·和 同根同祖共话经贸融合

炎帝文化铸就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和谐共生、顺势应时的和合精神基因。这种和合,体现在中华儿女守望相助的融合发展中。

6月1日,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经贸洽谈会上,24个项目成功签约,涉及随州市主导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建设,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大数据等产业,总投资额287.5亿元。

作为签约项目中唯一的文旅投资项目,《珠联璧合》影视剧项目将视角投向了深远的曾随文化。据了解,《珠联璧合》是一部现实题材电视剧,拟拍摄40集,取景地全部在随州,这部电视剧总投资1.2亿元,分三期投资。其中,一期投资4000万元,围绕讲述“曾侯乙编钟”、28宿天象图漆木衣箱、“曾宫八音”等文物展演、复制、保护相关故事,计划拍摄周期为1年,预计明年寻根节前拍摄完毕。

“炎帝神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联结两岸民众共同的纽带。”在神农大典结束之际,北京工商大学教授、两岸关系专家于强表示,当下举行拜谒炎帝神农大典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他希望来自台湾的同胞借此机会了解随州,了解湖北,了解祖国大陆这些年来取得的巨大进展,在此过程中找到两岸合作的机会,一起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杨威】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