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在小龙虾地理标志产地,探索锅圈小龙虾质优价美背后的奥秘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5日10:54 来源: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通讯员 李萌

潜江,一座被小龙虾“霸屏”的城市。

高铁站外,“潜江龙虾,红遍天下”的红色展台与“潜江站”站牌交相辉映。来自全国各地的食客穿梭于坊巷之间,只为品尝那一口正宗的潜江龙虾。

走进位于潜江市秀河村的新柳伍万亩虾稻共作基地,可以看到养殖池内棋盘式分布着捕虾网,岸边整齐码放着专用于小龙虾养殖的灯笼草和扁担草——养殖池虾稻共作、水草喂养,这是潜江小龙虾营养丰富、肉质鲜嫩且绿色环保的独家“秘诀”。

龙虾养殖基地实景

锅圈食汇(下文简称锅圈)的小龙虾,便源自这些虾稻田。凌晨三点,当日的小龙虾捕捞工作已经完成。锅圈小龙虾供应商新柳伍集团的运输车将鲜活的小龙虾运输至加工厂清洗、加工、锁鲜,第二天便能销往锅圈遍布全国各地的上万家门店。

从“赏味期”短、仅能“短距离”运输,到“四季有虾”,潜江的小龙虾产业在以锅圈为代表的社区餐饮数字零售化企业的加持下,“跳”出产业融合新高度。“以三产融合的合作模式促进消费潜力释放的举措,对原产地企业、当地政府以及像锅圈这样的零售企业来说,是三赢的好事。”潜江市总口管理区主任李朝慧如是说。

优质食材产地直采

湖北是全国小龙虾产业第一大省。其中,“潜江龙虾”一马当先,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据李朝慧介绍,经过二十多年持续发展,“潜江的‘一只虾’产业为当地贡献了750亿元年产值”。

潜江小龙虾的原产地优势,首先来自“一方水土”的滋养。据潜江市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产业科科长、水产养殖专家周浠介绍,养好龙虾的前提是有好水。当地政府为了保护水源环境,汉江上下游两公里之内禁止建厂,排除了废水污染对养殖业的影响。潜江市加快建设江汉平原水乡园林精致之城的发展举措,通过提升城市治理效能,进一步筑牢小龙虾产业的发展之基。

标准的虾稻供养池

近年来,潜江市稳步推进小龙虾产业的标准化建设。2023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虾十条”,赋予“潜江龙虾”全省打样之责。今年,潜江市计划围绕“品牌最响、品质最优、体量最大、城市最火”目标,加快建设全国虾-稻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综合产值力争达到870亿元。规划发布的《2024年潜江龙虾全产业链标准化白皮书》为产业标准的推广与落地提供了具体参考。从虾苗选种繁育到饲料投喂、龙虾捕捞、分拣分类、打包运输……每一项看似不经意就能完成的操作动作,都有具体的指导“标准”,这些标准成为潜江龙虾实力“出圈”的制胜法宝。“在潜江,我们不把追求规模、面积、亩产量放在首位,而是把品质放在第一位。”周浠笃定地说。

例如在养殖环节,“水稻收获后,会坚持进行长达半个月的晒田,让有害物质通过太阳暴晒进行集中消杀。此外,种植水草也很关键,水草能够保证水体的自净能力,潜江通过种草养殖和冬夏两季的晒田,让土壤环境更适合小龙虾的繁殖,并且对水体破坏少。”周浠表示。

潜江是我国最早推动“虾稻共作”模式的地区。1989年开始接触小龙虾的陈清就是最早一批“搞虾”的人,“新柳伍的秀河村养殖基地是2008年首批开始虾稻共养的基地之一。”据新柳伍办公室主任陈清介绍,养殖基地的水都是引自汉江的循环水,基地每年会用生石灰配合“日晒”对水池彻底消毒,确保养殖环境无污染。在此基础上,基地每季度都会对小龙虾进行活体抽检,卖出前还会完成三次质检。为了避免近亲繁殖,每年还会和周边地区互换虾种。

定制标准落实品控

近年来,新柳伍围绕潜江市政府提出的“养好虾、养大虾”目标,稳步推进养虾技术转型再升级,助力潜江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而其对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坚持与探索,与锅圈选择原产地合作供应商的标准不谋而合。

“在选择供应商时,我们看重价格,更看重原产地的产业优势,以及合作伙伴产品的品质稳定性。潜江小龙虾产业是拿到地理标识的,能实现规范化和规模化养殖,产业端布局也比较成熟。”锅圈欢欢食品(湖北)有限公司生产总监李登洲表示,选择与新柳伍进行合作,主要是看中了新柳伍所具有的三大优势,首先是工厂硬件条件好,具备足够的产能实力来承接锅圈的订单需求。其次是其在食品安全的规范与管理上符合锅圈要求,能保障产品的质量及食品安全。此外,新柳伍良好的服务及规范化的管理流程有助于采购流程的顺利交付,能够确保门店端的稳定供货。

加工厂龙虾生产线

“锅圈前期对工厂进行了二百多项规范化审核,包括采购、验收、速冻、包装、冷库管理等多个维度。其中最重要的近40项标准,有1%没通过都不行。”谈起选择供应商的不易,李登洲感慨道。

与新柳伍达成合作后,加工厂单独为锅圈开辟了一条生产线,生产工艺也是按照锅圈的要求“定制”的,“锅圈对工艺的要求别人不理解,但我们会坚持品质。”据李登洲介绍,“锅圈对时间和温度的要求更苛刻,冷泡池里必须保持0-4℃的温度,并且冷泡时会加入锅圈秘制的调料,这些都是我逐项去和工厂对接落实的。合作初期,锅圈的品控团队会驻场办公,每一道工序都要检查,符合标准才能往下一个环节推进。”

助力消费潜力释放

今年是锅圈与新柳伍开展合作的第一年,锅圈计划完成1500万元采购额。在双方看来,这是一个好的开始。锅圈李登洲希望“小龙虾的合作是第一步,明年采购量能翻倍,超3000万”,新柳伍销售总监褚银明也对合作预期充满信心,“新柳伍有能力开发更多产品。未来,我们希望能够与锅圈展开更深入的合作。”

水产养殖专家周浠亦十分看好“锅圈式”三产融合模式对消费潜力的释放作用,“小龙虾企业也迫切需要大型企业的对接,打通销售链条,关键是双方形成利益共同体,这种双赢的前景是很可观的。”

一头连着水产基地,一头连着家庭餐桌,得益于锅圈现代化的冷链物流体系,来自潜江的小龙虾搭上了销往全国的“快车”,深入到遍布全国社区的超万家终端零售门店,实现了从区域向全国的跨越。

高铁站外的潜江龙虾展台

据李登洲透露,锅圈正在小龙虾源头筹备建设一座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小龙虾加工工厂,保障锅圈食汇的部分小龙虾产品采购订单的承接。未来,锅圈将与行业内硬件设施齐备、管理制度完善、食品安全及质量控制均符合ISO标准要求的企业合作,共同承接锅圈的小龙虾采购订单,生产出符合锅圈要求的“想吃就吃,好吃不贵”的小龙虾产品。

事实上,小龙虾只是锅圈以“搜集全球好食材,世界美味共分享”为目标,推行美食平权理念的一个代表产品。按照李登洲的理解,锅圈的美食平权意味着“让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美食,所有人都能吃到,都能吃好,都能吃得没有负担,简单说就是好吃、方便还不贵”。

与新伍柳类似,锅圈的许多供应商都位于食材原产地附近,例如生产虾滑的工厂就设在广西北海的北部湾,距离最近的虾塘仅五公里;生产有机笋的工厂就设在国内知名的笋竹之乡福建省建瓯市。

锅圈充分发挥原产地优势,并叠加“单品单厂”模式下,合作工厂的技术优势,确保产品的研发和加工水平,让食材更新鲜,安全性更高,品质更可控。

捕捞上岸的小龙虾

与此同时,依托于一套覆盖采购、生产、运输、仓储、销售的全链路供应体系,锅圈将复杂的食品批发链条,简化成田间地头到工厂再到门店的三个环节。锅圈通过三产融合的创新合作模式,打破由于食材产地的地域限制以及消费能力、运输能力、制造能力不均衡带来的“美食不平等”,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提质增效,再配合上锅圈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将来自河南的黄河滩羊、科尔沁的牛羊、云贵的菌菇、广西北海的青虾以及新疆乌苏的番茄等区域正宗美味推向全国。

“把品牌做强做大,将产业链进行有效整合,就是对新质生产力的补充。”周浠总结道。

【责任编辑:贾方】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