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崇阳:一棵白芨开辟一条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6日17:44 来源: 湖北日报客户端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佘帅兵、陈超、侯泽勇、廖醒思)2024年“五一”前夕,崇阳县石城镇首届白芨文化产业推广活动在石城镇方山村鸡鸣峰白芨基地精彩开幕。众人徜徉在紫色花海,惬意地享受田园风光,打卡拍照定格美好瞬间。

随着首届白芨文化产业推广活动的开展,鲜为人知的中药材白芨呈现在大家眼前,方山村也因此声名远播。

崇阳白芨看石城,石城白芨在方山。石城镇党委政府正在全力勾画“华中白芨第一镇”的宏伟蓝图。

5月25日,记者一行来到石城镇方山村。只见连片的白芨田地里,白芨正茁壮生长,村民在进行着锄草等田间管理工作;白芨加工厂内,机声轰鸣,30余名附近的村民变身工人,正在忙碌地清洗分拣鲜白芨果;电商中心,各种直播设备一应俱全,涉农主播正在卖力地介绍白芨果和白芨粉的功能功效......

一条完整的中药材白芨产业链缓缓铺开,成为石城镇特色中药材的支柱产业。可谁能想到,这条完整的白芨产业链,竟是从一棵野生白芨衍生出来的。

一座山,埋藏着中药材“财富”

在连日来的采访中,说到中药材白芨,众多村民都提到了与白芨有渊源的一座山,那就是境内的鸡鸣峰群山。

据一位叶姓老人介绍,在村子境内的西边,有一山峰,亭立群山,雄壮挺拔,像只引颈啼叫的雄鸡,人们都叫它“鸡鸣峰”,峰顶有一寺,叫“鸡鸣峰寺”。因曾是明朝军师刘伯温的弟弟刘伯玉修行吃斋的地方这一传闻,给鸡鸣峰增添了一抹神奇的色彩。

早在2000年,鸡鸣峰是一片荒山,还没有进行农业开发。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土壤和气候,群山生长着许多野生药材白芨。今年挖了,明年又长,年复一年的从没断过。

在方山村周边的村民每年农闲时,都有上山挖野生白芨卖钱贴补家用的习惯。一锄一编织袋就可以开工,价高时,一天时间里,鸡鸣峰山上会同时聚集三、四百人,同时采挖野生白芨。

“一到放暑假,我和姐姐有空就一起去鸡鸣峰山上挖白芨,那时价格只卖20多元钱一斤,一个假期的空闲时间,我也能轻松赚足自己的学费,还有不菲的零花钱。”村民叶志超回忆起学生时代上鸡鸣峰山挖白芨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村民王茂胜告诉记者,2008年白芨价格在10多元钱一斤时,他受委托收购白芨鲜果,一年时间就垫付了20余万元钱的资金,就是说2万余斤白芨全部来源于鸡鸣峰群山。

由于过度采挖,还有农业大开发的步伐加快,鸡鸣峰山上的野生白芨已难觅踪影。如今,昔日的荒山鸡鸣峰山全部被深翻整理利用,栽种上了白芨,鸡鸣峰万亩白芨基地赫然眼前。

一个人,移植白芨喜获第一桶金

“小乔爹是我们村移植野生白芨的第一人。”

“叶小乔家早10年前一块地的白芨就卖了100万,全村人都知道。”

“看,这栋别墅就是小乔爹种植白芨赚的钱为两个儿子做的。”

“我们是在叶小乔的带领下种植白芨过上幸福日子的,我从心底感激他。”

采访中,聊到白芨,方山村的村民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叶小乔这个人。

今年74岁的叶小乔是石城镇方山村三组的一位农民,在种植白芨的过程中,无论是种植技术还是传帮带方面,村民们都伸出大拇指对他连连称赞。

其实,早在2000年前,叶小乔也只是众多上鸡鸣峰挖野生白芨卖钱贴补家用的村民之一。

因为叶小乔是个爱捣鼓“不安分”的人,他把鸡鸣峰山上的野生白芨挖回来在自己田地里移植成功,打破了几代人都说“野生白芨离开了鸡鸣峰就活不了”的说法,也成为依靠种植白芨过上幸福生活的现代农民。

据叶小乔回忆,“我们挖野生白芨回家洗净晒干的价格,经历过了2毛钱、5毛钱、8毛钱一斤。到了2000年初,挖回来的白芨鲜果就涨到了1.2元钱一斤,价格也是一路飙升,从每斤5元、15元、26元、50元、80元到每斤150元。我心里在想着,白芨这种药材用途广泛,鸡鸣峰的野生资源是有限的,长期大量采挖总有枯竭的时候,到时肯定是有价无市。我就萌发出把野生白芨进行培育试种的想法。2000年,我把从鸡鸣峰挖回来的野生白芨,选择了12棵果大苗壮的白芨在自家菜地里试种。没想到,移植的野生白芨在菜地里试种成功,在2001年底,12棵移植的白芨采挖鲜果卖了130元,平均每棵价值10多元,我当时很兴奋,也有了更长远的计划。如果我种1000棵白芨,一、两年后,我也就成为万元户了。说干就干,从2001年开始,我从鸡鸣峰采挖回来的野生白芨不卖了,全部作为种苗,在自家的4分田里试种。因为有了前期移植的经验,再加上精心管理,我移植的白芨长势茂盛,完全打破了野生白芨不能离开鸡鸣峰种植的定律。2004年,我移植的仅一垄3米多长的白芨果就卖了6000余元钱,这才是五分之一的面积,这让我又惊又喜。剩下的作为种苗移栽,面积扩大到了6亩多地,当时江西一家制药厂采购商来实地看了后,以100万的价值买下,还是药厂出劳力采挖的。这也坚定了我大干一场的想法。种苗不花一分钱,自己花时间到鸡鸣峰山上挖,以滚雪球的方式扩大面积种植。”

一个村,自发种植白芨走上致富路

叶小乔移植野生白芨成功后,村民们也坐不住了,特别是目睹了药厂来收购,叶小乔获利100万后,大家再也按捺不住了,纷纷加入到种植白芨的行列中来。

作为移种白芨成功第一人的叶小乔也没有藏着掖着,劝说、引导、带领邻居村民种植白芨,毫无保留地分享传授种植技术。

为了做好示范带头作用,叶小乔先是把自己两个在外打工的儿子叫回家,带着他们种植白芨,两个儿子成为远近有名的“药二代”。特别是小儿子叶奇义在叶小乔的亲授指导下,高峰时,种植面积达到1200余亩,平均每年收益60万元以上。他每年聘请附近留守老人为白芨锄草整地,光支付劳务工资就达到30余万元。随后,叶奇义还成立了叶氏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30余户社员抱团种植白芨。

王煌文是土生土长的方山村人。高中毕业后,跑过运输、开采过矿山、从事过建筑行业,还在广东办过厂,做过多家企业的管理员。长年漂泊在外,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父母成了空巢老人。看到叶小乔试种白芨成功后,王煌文毅然决定回家创业,流转土地1000余亩种植白芨,稳妥地收获了不菲的财富。王煌文牵头成立崇阳县“金土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合作社成员种植白芨奔富路。

采访时,记者还了解到,王煌文的身份不仅是中药材白芨种植大户,还是石城镇白芨果和白芨苗买卖最大的经纪人。江西、北京、云南等地制药厂的采购商来崇阳都是找他。他有一个60余人的白芨信息群,平时群里互通最新白芨出货价格,一旦有采购商找他采购大量白芨果和白芨苗,他只要在群里发一个信息,60余人的团队就立即活跃起来,深入各村各种植户家收购。

方山村宋家排58岁的叶光明,原来靠打零工维持一家6口人的生活。人到中年,妻子患恶疾离世,一家人的生活更加艰难。2017年,在叶小乔的帮助带领下,叶光明开始种植白芨,从几分地开始,发展到10多亩地,通过几年时间精细管理和辛勤付出,已经成功获利60余万元,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他今年还准备在县城购买商品房,为儿子娶媳妇用。

村干部周崇奇告诉记者,叶光明因为人勤劳,天天泡在白芨地里,垄厢看不见一根杂草,全是茂盛的白芨枝叶,他的白芨是全村种得最好的。这些年,他见证了叶光明依靠种植白芨,从贫困家庭到小康富裕家庭的华丽转身。

“我是真心感谢小乔爹,以前我沉迷于打麻将,自从小乔爹带领我开始种植白芨后,我天天都在白芨地里忙得团团转,钱赚了,日子也越过越好了!”在叶小乔家采访时,正巧赶来找叶小乔请教白芨方面问题的本组村民王青桃说道。

据王青桃介绍,种植白芨锄草等田间管理工作比较耗时,基本上没有时间搞娱乐活动,在方山村三组,以前那些喜欢打麻将的妇女都不打麻将了,时间都花在白芨田地里了。

方山村三组70岁的叶溶兵夫妻俩都是残疾人,原来是贫困户,种了三亩多地白芨,2017年收益3万多元,2018年收益5万多元。如今,他们已成功脱贫过上幸福的好日子。

一花竞放百花开。王煌文、叶光明、王青桃只是前期种植白芨的众多代表之一。该村先后涌现出了像叶奇义、王茂盛、叶四豪、叶青文等种植面积在300亩以上的大户。全村家家户户都开始种植白芨,既照顾了家里的孩子和老人,又有稳定的经济收入。白芨种植热潮还吸引了同镇个体户陈兵在该村流转土地200余亩种植白芨。

记者了解到,方山村是崇阳县乃至全市有名的中药材白芨种植基地,全村登记注册的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有叶氏、金土园、滴水岩、狮子豹等7个,发展社员800余户,种植面积在12000余亩。从“小打小闹”到规模化种植,白芨托起了全村人的幸福生活。

一棵白芨,构成一条完整产业链

一棵小小的野生白芨从移植成功,到家家户户自发种植白芨,方山村走出了一条中药材种植的成功之路,其中也离不开石城镇党委政府的密切关注与大力扶持。

2015年开始,石城镇就确定中药材为该镇的农业支柱产业。依托崇阳县中药材种植的相关优惠政策,对中药材种植户给予每亩1000元的补贴,每年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药材种植培训班,让全镇村民系统免费学习中药材种植技术,还经常邀请省市县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解决种植问题。同时,建设鸡鸣峰万亩白芨示范基地,以此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的虎爪村、神口村、方一村、杨林村连片种植白芨,形成规模。还整合各种资源,向白芨产业倾斜。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石城镇的大部分行政村主要公路和通村组公路两旁都栽种上了白芨苗。每到春季,白紫相间的白芨花成为公路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方山、方一、神口、虎爪等村的村民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空闲地也栽种了白芨,既美化了庭院,又盘活了闲置资源。

据石城镇农业办公室介绍,截至2023年年底,全镇白芨种植面积通过县农业农村局验收就达到3.3万余亩。

2023年,石城镇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在方山村建设起了数字化育苗大棚、崇阳县白芨展销中心,在石壁村建起了白芨加工厂,在西庄村建起了电商大楼,展柜上架白芨相关产品,指派专人开设直播,对白芨产品进行网络销售,健全白芨产业链功能。

5月25日,记者在方山村看到,数栋数字化育苗大棚一字排开,玻璃温室中,薄膜培育出土的白芨苗青翠茂盛,过一段时间,即将运送到订户手中。在石壁村白芨加工厂,机声轰鸣,正在进行流水生产加工白芨干果,车间以周边村民为主的工人们正在忙碌着。据该加工厂现场阴润志介绍,他和同学熊细星也是白芨种植大户,成立了一家种植专业合作社,除了加工自己种植的白芨外,还大量收购白芨鲜果进行加工。上半年是加工厂的淡季,每天也就20来个工人在上班,等到下半年旺季,每天用工人数在100人以上,只要有货,每天可以加工20吨鲜果。

在产业展销中心,展览陈列区、体验互动区、交流合作区依序排列,各种展台、宣传展板、触屏可视电子产品等配套设备一应俱全。产业展销中心强化中药材宣传力度,打造集白芨中药材科普、药用价值介绍、生产流程模拟、白芨制品销售为一体的展销中心。成为独特的农业、教育和地方文化融合的场所,吸引游客、学生和当地居民的参观,强化中药材宣传力度。当日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赤壁市赤壁镇政府干部和中药材种植户一行30余人的团队来产业展销中心学习取经。

育苗——种植——销售——研发成品产品——农旅观光旅游,白芨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带领着千万群众走在致富的大道上。

石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成世清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为了做强做大白芨产业,石城镇党委政府高起点谋划,与湖北科技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研发白芨附加产品,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包括白芨精品干货、白芨养生片、白芨粉、白芨牙膏、白芨面膜,黄精精品干货、黄精养生片,黄精粉,黄精酒、黄精饮料等,并注册自己的商标,将产品推向国际药材市场;利用白芨有40-50天的花期,以方山村为圆点辐射,以连片的紫色花海这道靓丽风景线为底片,药食同源品尝为面框,探索开拓白芨产业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的新路径,擦亮乡村振兴名片。咬定白芨产业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把石城镇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华中白芨第一镇”。

编审:付波

【责任编辑:袁筱】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