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古韵屈乡 非遗焕新竞芬芳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0日09:16 来源: 湖北日报

在宜昌端午市集暨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非遗创意工坊体验区,市民们包粽子、画蛋、编五彩绳,沉浸式感受非遗技艺。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高伊洛

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上午,2024宜昌端午市集暨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夷陵广场启幕。

宜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现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2项(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国家级21项。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发现,宜昌非遗正以更加有趣的方式融入“诗意日常”。

“手形应该这样……”活动现场,来自西陵区的宜昌彩陶传承人侯美玲正指导市民揉泥、拉坯、描图,体验彩陶制作工艺。侯美玲介绍,作为“宜昌三宝”之一的宜昌彩陶,制作技艺起源于两三千年前的大溪文化时期。20世纪80年代,宜昌彩陶远销海外。后在时光流逝中,宜昌彩陶经历一段沉寂期。

近年来,侯美玲和伙伴们以彩陶文创为突破口,寻求传承创新蹊径。如今,制作的彩陶冰箱贴、彩陶矿物盐灯、彩陶茶具、彩陶萌宠摆件等文创产品,受到人们喜爱。

活动现场非遗创意工坊体验区,6岁的孟子轩刚编好一个五彩绳,向妈妈炫耀。“让孩子在体验中感悟非遗,记忆才会深刻。”这位妈妈说。

“宜昌端午有编织五彩绳的习俗。”西陵区气象台社区党委书记周蓉丹介绍,五彩绳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具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是端午节特有的民间手工艺品。

“在我们社区,非遗体验常态化开展。”周蓉丹说,社区联合社会组织定期举办各类非遗体验活动,让非遗走进寻常百姓家,融入居民生活。

泡茶、奉茶,观汤色、闻茶香、品茶汤……在雅韵茶馆赏艺区,不少市民正在体验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

长盛川青砖茶距今有600余年的历史。2022年,“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长盛川第十九代传承人何建刚介绍,数百年传承,长盛川青砖茶保留了渥堆、发酵等77道工序。“通过口传心授,手把手演示,让传承人群体在实践中掌握技艺要点,做到技艺传承不走样。”

近几年,长盛川建设了青砖茶功能性研究实验室,在生产工艺、智能制造、生物发酵等方面不断创新。同时,利用“非遗+文创”打造更加个性化、时尚化的青砖茶,推出橘颂等国潮风文创新品、“巧克力茶”“纽扣茶”等轻量级产品,以及“青砖拿铁”等新式茶饮。

线下活动精彩,线上体验同样吸粉。

“扫二维码参与,便有机会赢取各类端午奖品。”一款“乘风破浪的‘粽状元’”小程序游戏,备受青睐。

记者扫码体验线上划龙舟乐趣:手指上下滑动,控制龙舟躲避障碍物;途中拾取锦囊,回答问题即可获状态加成;龙舟行驶距离生成游戏积分。

这款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游戏,是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全新打造的一款“非遗+数字化”互动产品。

借助新媒介和数字化技术,古老非遗正在不断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

【责任编辑:刘建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