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用献血献礼“献血者日”!湖北“热血石油人”28年无偿献血6.8万毫升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4日23:01 来源: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张盼

通讯员 熊海 潘磊 杨洋

6月13日一早,55岁的董文清特地到血站献血,来庆祝第20个“世界献血者日”的到来。过去28年里,他累计献血6.8万毫升,相当于15个成年人体内血量的总和,曾获得2023年首颁的全国无偿献血最高奖项。

作为中国石化湖北石油襄阳余家湖油库副班长,董文清的主要工作是计量、收发油品,把好数质量关。多年来,150余万吨油品从他手上安全接卸,这些石油像血液,为工业注入了活力。工作之余,他又怀揣一颗热心,积极参与无偿献血,为生命“加油”。

“只要身体允许,我会将这份爱心一直坚持下去。”董文清说。

用献血献礼“献血者日”

13日上午9时许,襄阳市中心血站里繁忙且有序,献血者们坐在献血椅上,血液顺着透明管子缓缓流出,像一条条红色丝带,连接着生命的希望。刚下晚班的董文清来到了襄阳市中心血站。

“献血就是最好的礼物。”董文清说,3个月前他不慎摔伤,手腕骨折,如今手部刚痊愈,便赶来献血,以此来迎接第20个“世界献血者日”的到来。

经检查,指标一切正常的董文清坐上了献血椅,将手臂放在了仪器上,今天他要捐献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相当于400毫升的全血。因油品计量工作需要,董文清常年要攀爬油罐火车,所以手臂锻炼得健壮有力。

伴着机器的轰鸣,血液从董文清手臂的血管流出,在体外分离出血小板后,又被输回体内,这个过程要持续一个多小时。极目新闻记者观察到,在他两只手臂内侧,钢针留下的瘢痕十分显眼。董文清说,这是他自1996年开始献血以来,长年累月献血留下的痕迹。

襄阳市中心血站机采室主任柴声江前来问候这位“老熟人”。他说,董文清一直以来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仅在该站就献血136次,只要接到血站的需求电话,他总是二话不说赶来,是央企员工热血奉献的楷模。

为救病童献血时差点晕厥

谈及为何参与无偿献血,董文清直言,他的内心也经历了从好奇到坚定的转变。

1995年,献血的种子在董文清的心底生根发芽。当时,他的母亲被查出患有子宫瘤,手术需要大量输血,但血源却十分紧张。为了保证母亲手术顺利进行,董文清花了半年的工资购血,这给刚参加工作的他带来不小的压力,当时他就在想:要是有好心人献血,帮帮他该多好。没有等来献血人,他成为了献血人。1996年,董文清和3个朋友相约,在街头的献血车里,献出了人生的第一袋全血,当时只有好奇填满了他的内心。

真正让董文清意识到了“献血是在救命”时是1997年,一对年轻父母因生病的儿子求助而来。等他赶到医院时,12岁的小男孩已经被白血病折磨得脸色苍白。董文清说,小男孩的父母因为寻找血源屡屡碰壁,让他想到了为救母亲的自己,他当即伸出手臂,献了人体极限血量600毫升,整个人几乎晕厥,打了瓶葡萄糖才缓过来。不过好在经过输血治疗,小男孩的病情缓和不少,转危为安,这让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感受到莫大的鼓励。

此后,董文清保留了献血的习惯,还从每年只能捐献两次的全血,变成了一个月可献两次的成分血。

生活节俭却在献血上舍得投入

躺在献血椅上的董文清,一身简单的黑裤短袖,衣着十分朴素,身上也没有佩戴饰物。

董文清说,朴素的生活习惯源于父亲。他的父亲也是一名石油工人,为助力襄阳的经济腾飞,毅然从武汉奔赴襄阳谷城油库工作,他的一生就如滚滚涌动的石油,朴实无华却蕴藏力量。在家风的影响下,董文清自小养成了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的作风。

董文清的家人说,董文清平时是一个节俭的人,却在献血这事上十分舍得投入。20世纪90年代时,每月工资不到400元,董文清每周要拿出2天的工资买鸡炖汤喝。直到现在,他工资的四分之一也是他对献血付出的固定投入。

“石油设备平时不保养好,在应急时候就起不了作用。如果身体平时不保养好,血液不合格就救不了人。”这是董文清常挂在嘴边的话。由于每半月献一次成分血,为了让血液能随时达标,他必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除了经常运动,食补便必不可少。

让更多人参与无偿献血,董文清总是向身边的亲属朋友宣传献血的好处,带动40余人加入了献血行列,他读大学的儿子如今也是一名献血了3次的献血者。

像把控血液质量严格对待工作

在生活中,董文清是“热血英雄”,在工作中,董文清又是“热血战士”,总有使不完的热情。

“只要油库有保供任务,董文清总是冲锋在前,每一次重大油品保供任务他都没有缺席。”余家湖油库主任王建说。

12日下午3点,极目新闻记者走上余家湖油库铁路卸油栈台,20节槽车停靠在这里,此时地面温度约40度,油罐槽车周身热浪滚滚,汗水流下后很快就在热气的烘烤下蒸发。

董文清穿着长袖防静电工作服、戴着安全帽和隔油手套快速爬上槽车顶。尽管脚上穿着工作鞋,但是站在铁皮槽车上,仍能感觉到铁皮的滚烫。简单适应后,他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熟练地对槽车进行计量、测密度和温度,5分钟后完成了一节槽车的计量工作,接着在下一节重复计量工作,直至所有槽车计量完毕。

“计量是槽车验收的第一关,我早点完成,油品就能早点入罐、早点发油。”董文清说,他的主要工作是计量,测量到站的石油是否符合数量和质量标准。油品保供可以看作是城市的血液保障,恶劣天气和通宵卸油是常有的事。

“他身上闪耀着石油人的助人精神。”得知董文清的28年的献血义举后,王建说既敬佩又不意外,平时总能看到他帮助别人的身影。同事余力的脚扭伤了,董文清会主动承包他在油库的责任区卫生,一干就是3个月;刚参加工作的同事小付租住的地方不方便乘车,董文清会邀请小付坐自己的车上下班,这一接送又是3年……这些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彰显了他内心深处的善良。

【责任编辑:杨威】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