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唱响文化之歌、民族之歌、青春之歌——声乐展88首曲目“声声”动情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5日07:47 来源: 湖北日报

6月13日晚,首场声乐专场演出在襄阳市图书馆音乐厅举行。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通讯员 乔森垚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宵祎 雷闯

在蒙古歌曲《莫尼山》中“一览”草原自然风光;在《阿拉莫莫》中感受彝族青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舟中晓望》中,探访孟浩然笔下的盛唐山水……

6月13日晚,全国大学生艺术展声乐展演在襄阳市图书馆拉开序幕,为听众呈现了一场声乐盛宴。

此次声乐展演持续3天,来自全国55所高校的2100余名学生带来88首作品,在古城襄阳唱响文化之歌、民族之歌、青春之歌。

民族风情浓郁多彩

6月13日晚7点,图书馆音乐厅座无虚席,台上大幕缓缓拉开,一声悠扬的蒙古族长调响起,瞬间将听众带向辽阔的草原。

“风吹过青草连绵,莫尼山矗立在眼前,巍峨身躯高入云端,守护着我们的平安……”来自中南民族大学的40名学生,在台上深情演绎草原歌曲《莫尼山》,跟随着动人的旋律,听众“领略”了莫尼山的自然风光。一曲唱罢,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为了让作品情感更好地表达,我们增加了更多民族性的元素。”中南民族大学大学生合唱团指挥贾佳称,《莫尼山》本身就是一首极具民族特色的草原歌曲,在彩排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不断调整,最终将蒙古族长调、马头琴等蒙古族元素融入前奏、副歌及尾声部分,作品呈现更加丰富。

领略了蒙古族的自然风光、感受了云南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后,一首欢快的彝族歌曲《阿拉莫莫》,吸引听众纷纷举起手机拍摄。

“欸,阿依麻麻”……来自西昌学院的15名大学生,身着彝族服装,在台上时而对唱,时而手牵手跳跃,生动活泼。

该校带队老师彭冬阳介绍,这首由西昌学院学生展演的原创歌曲,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克智”与彝族民歌相结合。“克智”是彝族广为传诵的诗体口头文学,朗朗上口,搭配彝族民歌,用生动的形式展现出彝族青年对自然、智慧等美好的向往。

玉林师范学院学生演唱的《敕勒川》,勾勒了北国草原的壮丽风光;北京物资学院学生演唱的《翁嘿呀》,描绘出吉林延边朝鲜族的劳动场景;一首《山村的笑》,将湘西苗寨十八洞村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后,载歌载舞喜迎美好生活的欢乐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此次声乐展演项目对接人阮珍珍介绍,今年声乐展演的曲目,极具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展现了祖国的大美风光和各族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面貌。

古诗新唱文化味十足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千年前,襄阳籍诗人孟浩然在前往天台山的途中,写下诗歌《舟中晓望》。

6月13日,在孟浩然的故乡——襄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用音乐对该诗进行演绎,带领听众探访孟浩然笔下的盛唐山水。

水天一色,东南天际霞光万道……在古韵曲调中,听众仿佛跟随孟浩然,顺长江而下,见天边霞光升起。随着钢琴曲调逐渐轻快,歌词也转变为现代语言:“一艘艘轻舟,载着自由的念头,那天边朝霞就是心中所向……”

“这首歌兼具文化性和时代感。”青年作曲家吴昊介绍,这首歌前半段通过古韵曲调进行演绎,勾勒出原诗表现的秀美风景;后半段对原诗进行扩写,配上充满幻想与激昂的乐曲,展现出新时代大学生的洒脱、豪情。

吴昊称,本次大艺展在襄阳举办,孟浩然是襄阳的文化符号,希望通过古诗新唱的方式,将襄阳文化推向全国。

除《舟中晓望》外,本次声乐展演,不少演唱歌曲是由古诗词改编而成,文化味十足。

南京财经大学学生带来的《新·清平乐·村居》,用音乐描绘出辛弃疾笔下五口之家的生活之趣;武汉音乐学院学生演绎东汉末年诗人曹操的《观沧海》,表达胸怀天下的豪情壮志……

“青春活力的大学生在历史古城中演唱千年古诗词,是很有意思的碰撞,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来自江苏的观众卢晓进说。

【责任编辑:刘建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